头癣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百年协和middot我们在武汉
TUhjnbcbe - 2021/8/29 5:09:00

医院建院周年

今年第八届医院皮肤病高峰论坛在武汉如期举行,而此次大会也是疫情后,武汉协和皮肤科举办的第一期大型会议,恰逢建*周年,亦是建院周年庆,显得意义非凡。

与会间隙,优麦医生采访了医院皮肤科副主任、皮肤科支部书记冯爱平教授、医院皮肤科老主任涂亚庭教授、医院皮肤性病研究室副主任*长征教授、以及两位从武汉协和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同济大学医院副院长王秀丽教授、重庆医院皮肤科主任陈爱*教授。

他们为我们掀开了百年协和的历史一角,窥见了历经风雨,如今依然屹立在武汉江畔的传承与传奇。

受访者

涂亚庭教授

医院皮肤科老主任

陶娟教授

医院皮肤科主任

冯爱平教授

医院皮肤科副主任

皮肤科支部书记

*长征教授

医院皮肤性病研究室副主任

王秀丽教授

同济大学医院副院长

陈爱*教授

重庆医院皮肤科主任

陶娟:年,由爱国志士我国一级教授现代皮肤科开拓者之一于光远教授创立了医院皮肤科,他于年在世界皮肤科学大会上宣读论文:《日光性皮炎》,受到国内外皮肤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和重视,他对核*素缺乏症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与胡传魁校长一起在头癣、性病的防治中作了重要的贡献,尔后在许彤华教授、王椿森教授、郑岳臣教授和涂亚庭教授等一代又一代的科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协和人精诚合作,努力奋斗下、在全国同行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医院皮肤科相继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单位,皮肤修复与整治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皮肤肿瘤诊治防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皮肤性病学课程成为省级一流课程,教师团队荣获首届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年,年初的艰难与鏖战,年中的奋斗与拼搏,年末的收获与感动,酸甜苦辣,词短情长,一年的跌宕起伏历历在目,危难中蕴藏机遇,促协和人不断成长。年,我们迎来建*百年,协和华诞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扬帆起航,愿时代的灿烂阳光照耀前路,愿不负韶华的你我乘风破浪。

学术传承

Q:请介绍下第八届医院皮肤病高峰论坛的亮点

冯爱平:今年我们细化了一些会议板块,特别是增加了转换医学方面的内容,并且把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分开来讨论,此外我们还成立了一些新的团队。我们的专科联盟论坛将分享大量总结性内容,与以往相比,今年的会议更实用、更具有前瞻性、引领性。

涂亚庭:第一,这次的大会是疫情以来的第一届;第二,本次会议请来的专家人数众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国内皮肤科领域的学术大咖。第三,湖北省内有很多基层皮肤科单位的人员参会,代表性比较强。第四,本次大会内容丰富,涉及到皮肤科诊断治疗的新进展,展望了皮肤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

*长征:这次大会比以往更贴近临床,引领医生从一名单纯的皮肤科医生,走向一位科学家,怎么把临床问题提出来,然后用现有的高科技,譬如AI技术,以及其他现有的资源、各个优势团队,融会贯通地组合起来,整合做出大数据。

Q:本次大会上做了哪些学术内容的分享

王秀丽:这次大会上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光动力与皮肤美容这一方面的论述及研究。光动力的起源是治疗肿瘤,后来用在非肿瘤性疾病尖锐湿疣。操作过程中发现光动力还有润肤的效应,那么在润肤效应上,除了它临床的治疗的效果和动物研究的一些表型以外,我们还有一些机制方面的研究分享给大家。

陈爱*:这次跟大家分享了如何诊断皮肤软组织肿瘤,这对于大病理领域来说也算是一个硬骨头。对于学习大病理的医生来说,虽然是比较擅长皮肤病理诊断,但对临床内容不是特别了解,这些皮肤肿瘤有在临床上有哪些特征,结合起来对他们来说会有一定困难。而我们皮肤科的大夫对于临床有很好的掌握,但是对于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方面又存在一定的短板,所以无论是从大病理还是皮肤科的角度,诊断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基于这些原因,我做了这个主题的分享。

Q:这些年取得了哪些学术进展

王秀丽:我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光动力临床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在光医学/光动力方面还是比较权威的。

我们的主要贡献是在于在国内首创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治疗皮肤病体系,除了与国际同步治疗皮肤肿瘤外,更重要的是在国际上开拓了治疗尖锐湿疣新领域,这是光动力治疗从肿瘤到非肿瘤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后续的用药浓度适应症等用药标准也几乎都是我们团队建立的。之后,我们扩大了光动力治疗的适应症,比如在痤疮、硬化性苔藓等疾病中的应用。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开拓性的,最后都推向了全国。

年,我牵头制定了国内首版版光动力在皮肤科应用的“共识”,年第二版则已指南同样刊登在《中华皮肤科杂志》,更可喜的是该指南已经刊登在国际唯一的光动力的专业杂志《PDPDT》上了,我们把中国的经验传递给了全世界。

*长征:我们课题组主要侧重于黑色瘤、银屑病和瘢痕疙瘩的研究,我的专业特长上更聚焦的是皮肤组织病理学。我从研究生开始就学皮肤病理,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相对花费精力比较多的一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医院皮肤科是成立皮肤病理亚专业比较早的单位之一。上世纪60年代,我们科就有了从事皮肤病理切片制作及阅片的独立实验室。

另一方面,我们在教材建设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们科独立编写出版《皮肤组织病理学》是全国较早出版的皮肤病理学专著之一。也参加了国内其他单位主编的皮肤病理学专著的编写。进行了一些皮肤病理学专著的翻译工作,是利弗皮肤病理学》的主译单位,为《麦基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副主译单位之一。在英汉教材方面,我们主编了国内第一本《英汉皮肤性病学》,我是第一版和第二版的主编。

陈爱*:我们团队一直在银屑病领域深耕。我在协和读研究生时,就在做银屑病相关研究,现在,我带领团队在原来的学术基础上对银屑病进行深入研究。这些年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拿到了相应的国家治疗科学基金,发表了高影响因子的SCI文章。可以说武汉协和为我们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涂亚庭:我们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三方面,第一是性传播疾病,第二是皮肤肿瘤,比如黑色素瘤,第三是炎症性皮肤病,包括银屑病、AD等,其中我们的研究重点是黑色素瘤。在研究成果方面,我们相继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协和光阴

医院老教授*忠璋先生的皮肤病理英文描述记录

Q:在去年的新冠疫情期间,医院皮肤科参与了哪些战“疫”工作

冯爱平:当时武汉协和皮肤科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将医护人员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负责皮肤科的重症病人,剩下的人全都上了抗“疫”准一线;我们还组织了宣传小分队去安抚一线医护和病人;此外,我们还做了护肤相关的调研、继续开展其他科研项目,并且就当时的情况,和全国皮肤科同道讨论一些复杂的皮肤问题的解决办法,也发表了很多文章。我们在疫情期间的相关工作成果目前都已经集结成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抗“疫”期间,我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写下了7首诗词,现在来看,这场抗“疫”之仗在*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打得非常漂亮。

涂亚庭:去年新冠疫情期间,绝大多数医院皮肤科医护人员都参加了抗“疫”一线工作,并且围绕抗“疫”大环境,在物资支援、人力支援、临床和科研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科室研制了水凝胶,用于缓解三级防护装备对于医护人员的皮肤损伤;医院联合推出了新冠疫情期间“皮肤科医生自我防护指南”。

Q:武汉协和皮肤科经历了哪些高光时刻

冯爱平:医院最老的科室之一,医院的成长和发展。

年,在国内外著名皮肤专家、一级教授于光元的领导下,医院皮肤性病科由上海迁入武汉。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许彤华教授、王椿森教授、郑岳臣教授、涂亚庭教授、陶娟教授等优秀皮肤科专家的带领下,协和皮肤科在人才培养、科室建设等方面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全国皮肤科中位列前15名。整体来说,协和皮肤科有历史、有实力,也希望大家继续为协和皮肤科的发展努力。

*长征:我觉得我们皮肤科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里面,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比如,我国早期的传染病如麻风、性病、梅*、结核、头癣等,对它们的预防诊治和消灭,都与我们皮肤科紧密相关。

皮肤科是医院最早创立的几个科室之一。皮肤科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在于光元教授的领导下的创立阶段;许彤华、王椿森、郑岳臣教授的传承阶段;在涂亚庭教授的带领下,进入发展阶段,开拓了各个皮肤科亚专业以及人才梯队的培养,特别是出国深造;现在正是处在陶娟教授带领下的飞跃发展阶段。在前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陶娟教授的带领下,我们科的队伍逐渐壮大,逐渐发展。这几年,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可以听到我们武汉协和皮肤科的一些声音。对未来,我们有很大的期待。

涂亚庭:首先,我为医院有深厚的历史、不错的现状而感到自豪,医院医院,发展到了如今拥有近人医院,这源于代代协和人的努力。其次,我为医院皮肤科而自豪,在一级教授于光元的领导下,在诸多皮科人的努力下,武汉协和皮肤科从当初的小科室,发展壮大为如今的亚专业齐全、诊疗措施完备的专科,这非常不容易。

Q:作为“协和人”,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分享

冯爱平:我于年留校到医院皮肤科,今年是我在协和皮肤科的第36年。这些年我非常珍惜的是老一辈协和皮肤科工作者亲手写下的病历资料,这些资料不仅传递着珍贵的临床知识,还传承者协和精神,既有学术价值也有人文价值。

*长征:我到武汉协和差不多30年。有很多细节值得怀念,我一开始作为“皮科小学生”的角色来到协和时,老一辈教授的指导对我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如跟随许彤华教授门诊时问我“*大夫,你觉得这个患者的诊断和处理是否恰当?”,这一称呼对我这样一个“小萝卜头”来说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这一提问,一方面感到了许教授的儒雅,另一方面也感到了老教授对一个年轻人的尊重!

另一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来自河南农村、比较贫穷的住院患者,当时大家对患者所患疾病不认识,叫做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GSS),我的导师王椿森教授指导我们明确了该病的诊断,让我们认识了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时缺钱,我的导师王椿森教授两次出手相助,每次都是1-2千元,在90年代,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感动,也感动了我和身边的年轻医生!这种一心为患者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

特别有纪念意义的第一个物件是这些非常老的文件袋,从袋子的外观就可以判断它们的年代十分久远,具体时间我已经无法确定。每个袋子上都标注了疾病的诊断名称、序号,它们是祝兆如教授传给我的。里面装的是患者的典型临床照片。祝教授以及我科老一辈教授在很早就重视皮肤形态学的资料保存,他们做得非常细致,这是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老教授传给我的时候,他嘱咐我一定要把这个资料保留好,我当时还没明白他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这是多么珍贵的一件礼物。

第二件是病理报告本。这本是年的报告,纸张比较粗糙。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报告上有很多英文,它们是我们的老教授,我导师王椿森教授的老师,也就是我的“祖师”——*忠璋教授亲笔书写的有关皮肤病理的描述。

那个时候,*教授对疾病的描述要求,不仅仅是要把握中文,而且要把握英文,他认为只有掌握了世界通用语言,才能够在国际上的各个场合进行交流和阅读原始英文文献,才能很顺利地和不同的患者交流,学习别人的知识,同时将你的知识传递给国外同行。老教授们在那个时候就注意到这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学习语言的环境,用全英文去书写这样一个病理学报告,非常值得敬佩。我希望把老一辈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紧跟国际前沿科学知识的学习态度传承下去。

第三个物件是这本《皮肤病理学》。因为使用频繁,胶线已脱开了,但是我们舍不得丢掉,这本书凝聚了我们科里很多老前辈的心血。编写者包括*忠璋教授、王椿森教授、祝兆如教授、李家文教授、冯爱平教授和我本人等共十一位。

在那个年代,一个皮肤科独立编写一本皮肤病理学教材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对于病理样本的选取,典型照片的拍摄、收集、冲洗以及挑选,都是非常大量以及复杂的工作,很多老教授在花甲古稀之年,依然没日没夜地去做编写工作,最后才能够完成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也是我们国内由一个科室独立编写出版的最早的皮肤病理学教材之一。

我当时的工作主要是誊写教授们反复修改的稿件,并做好书内病理照片中的箭头标识工作。我先用黑碳素笔在白纸上画出箭头,然后标上abcd,用剪刀剪下来,再贴到照片上有典型病理改变的部位,最后交给出版社印刷出来的。虽然只是做箭头标注,但通过这个工作让我认识记住了很多皮肤病理的典型部位和表现,给我今后学习病理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三样物件对我来说非常有有意义,值得我一辈子珍藏和纪念。

涂亚庭:我在协和工作有45年左右。那时候我们工作的时候,于光元教授还建在,经常看门诊和查房。我最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基本功的要求——作为一个皮肤和医生,怎么样把皮肤的损害要描述清楚。皮肤的损害,反映的是皮肤病的基本的特征,不同的皮肤损害,不同的分布,可以反应同一种疾病;但不同的疾病,也可以出现相同的损害。所以医生的基本功就是准确描述皮肤损害的特征。

王秀丽:我前前后后在武汉待了10年,其中有三年即至年期间我在医院读硕士研究生,这是我人生以及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转折点。我和我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宏伟都是王椿森教授的研究生。王教授的病理造诣极深,我的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开拓性研究也是受益于皮肤病理功底。王教授厚德载物,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但王教授总是提及他非常敬重的老师——*忠璋教授。*教授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皮肤科教师,也是我国皮肤附属器肿瘤病理诊断的鼻祖;让我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是*忠璋教授过世后,我跟随导师王教授去他家中把他的遗产带到实验室,当时我们搬出来了整整两箱组织病理片和一个老式的德国产纤维镜,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教授的“宝贝”放到自行车后座上。当时,我在前面推着自行车,王教授在后边扶着箱子,一路护着,这些遗产深深地震撼着我!这一段场景永远留在了我脑海里!总之,两位导师给我的最大启示是:专心地做你热爱的专业,并且把它做到极致!

陈爱*:年到年,我在武汉协和完成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当下能够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都是因为在协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椿森教授可以说是中国皮肤病理的奠基人之一,有着非常扎实的皮肤病理基础。我在协和读研究生时便特别想学习皮肤病理。但是当时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医院皮肤科的皮肤病理室并不向研究生开放。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皮肤病理室的老师病了,我主动请求接手老师的工作。后来这次工作得到了王椿森教授、*传真教授的认可,我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到皮肤病理室学习的研究生,这给我此后在皮肤病理领域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学术上的提升,在协和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家庭氛围。去年10月30日CDA改选,很幸运的是我和陶娟教授同时被任命为CDA的副会长。涂老师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给我俩打来祝贺的电话,他说,“你们是人生的赢家,但是最大的人生赢家应该是我——我的两个学生,能够同时进入到CDA这么重要的一个学会里面,是对学术地位和学术认可度的高度肯定。”涂教授始终像家长一样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协和middot我们在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