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炎炎夏日谨防真菌ldquo趁热作乱
TUhjnbcbe - 2021/8/5 2:42:00
点击上方“蓝字”一起来充电吧!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季是真菌感染的高发季节,尤其当室外温度达到22-35℃时,真菌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就会特别活跃。

以下这几种情况容易导致真菌感染:(1)有些人多汗,皮肤容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干净和保持干燥,容易感染真菌;(2)患糖尿病的人也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因为皮肤里含糖量增加了,这等于提供了真菌生长的营养原料;(3)长期使用激素或患有慢性病的人以及长期多次照射X线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致使真菌有机可乘;(4)气候和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患病概率比寒带地区的人更大;(5)此外,局部皮肤情况也是决定是否发生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真菌靠啃噬皮肤和粘膜的角蛋白和油脂悠闲地生活着;繁殖后会释放一些水解酶等*性物质破坏角质层(皮肤或粘膜的最外层),使局部组织干燥、脱落、充血;真菌自身所产生的*素还会引起过敏反应,诱发足部或阴道瘙痒、起水泡等不适症状。当搔抓损伤皮肤、粘膜时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引发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等,严重时还会发生血管炎,甚至全身感染。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头癣#

早期表现为头屑增加,瘙痒,断发,因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而表现为湿疹样或脓疱疮样、疖肿样损害,此时称为脓癣。主要包括白癣、*癣、黑点癣、脓癣。

#体癣#

初起为红色丘疹或小水泡,继之脱屑,再向周围逐渐扩展成边界清楚的环形损害,边缘不断发展,中央则趋于消退,被称之为圆癣或铜钱癣,皮损可扩大及互相重叠,免疫功能低下者可泛发。

#手癣或足癣#

1.手癣

常继发于足癣,多始于一侧手指间或鱼际;手掌局部有边界明显的红斑脱屑,皮肤干燥破裂,甚则整个手掌皮肤肥厚、粗糙、破裂、脱屑,也可见水疱或糜烂;自觉瘙痒,也可瘙痒不明显。

2.足癣

(1)丘疹水疱型:表现为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丘疱疹或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疱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

(2)浸渍糜烂型: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异臭。多发于第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

(3)鳞屑角化型:表现为足跖、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可剧烈瘙痒或无任何症状。

#花斑糠疹#

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灰色、褐色至*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

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多呈对称性的炎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常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或散在分布。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出汗后加重。患者常存在多汗、油脂溢出,可合并花斑糠疹和脂溢性皮炎。

治疗

Ⅰ.外用药物

①咪唑类:药物包括异康唑,克霉唑等。每日使用1~2次,疗程一般2~4周。

②丙烯胺类:药物主要包括特比萘芬。每日使用1~2次,疗程一般2~4周。

如炎症或瘙痒较严重的患者,可使用同时含有抗真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如复方克霉唑乳膏,同时兼具抗炎、抗真菌、抗细菌的功效,复方成分,全面抗菌,快速止痒。但需小心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建议使用1~2周后,改用单方抗真菌药物继续治疗。

Ⅱ.系统用药

对于有免疫系统不全的患者、局部治疗效果欠佳、皮损泛发、反复发作者,可以使用口服抗真菌药治疗,但需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Ⅲ.联合用药

除了单用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物外,两者也可联合使用,尤其适用于单用外用药疗效不佳,或皮损泛发的患者。对比单用口服抗真菌药,联合疗法可以缩短疗程和降低治疗成本。

另外,也可联用两种不同机制的外用药物,如咪唑类联用丙烯胺类,以加快治愈。

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中医发现了一批抗真菌效果良好的中药:苦参、*精、百部、土荆皮、蛇床子、*柏、土茯苓等。

专家简介陈震霖教授,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与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对外合作发展办公室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博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20余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乳房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现坐诊于陕医院乳腺专家门诊。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炎炎夏日谨防真菌ldquo趁热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