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中医内科、神经内科、脾胃病与冬令膏方调摄。
擅长疾病:各类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症、中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脾胃病及顽固性咳嗽、虚劳病等。
坐诊时间:周六下午(城站馆)都说“春眠不觉晓”,在本该睡不够的春天,却有不少人“莫名其妙”地睡不着。据了解,医院门诊的失眠患者会比平时普遍增多两成左右,其中大多人没有心理障碍和失眠病史。
杭州桐君堂(同和)中医门诊部中医内科专家徐新平教授指出,失眠多由情志失常、劳逸失调、饮食不节、久病体虚,引起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
“凡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持续时间达三个星期以上,以难以入睡、睡后易醒、容易早醒、时睡时醒、重则彻夜不眠为主要表现,排除抑郁和器质性病变等病痛引起的,都可诊断为失眠。”徐教授介绍,“若因一过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变化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也多属生理状态。”
春季是失眠高发期失眠是个常见病,春季多发。徐新平教授告诉我们,春季万物复苏,肝木生发,情绪容易波动,加之气候变化很大,更容易引起人体内分泌的紊乱。如果自身适应能力差,阴阳失调,就容易引起失眠。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如果不注意情志调摄,肝气郁结,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或思虑过度导致心脾亏虚,或因情绪紧张或受惊恐渐至心胆气虚致心神不安、易恐善惊,就会出现失眠。一般来说,肝气不舒的人睡眠容易不好。
劳逸失调也会引发失眠。过劳伤气,过于安逸也损伤正气。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平时睡眠不够,一到周末或节假日就蒙头大睡,“恶补”睡眠。“实际上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失眠。”徐新平教授指出,“睡眠是不能储存和预支的,健康睡眠重在规律。久卧伤气,会打乱人体生物钟,造成睡眠节律紊乱,引起慢性失眠。”
饮食不节也是个重要原因。经常吃夜宵、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都会导致肠胃积热、痰热内扰引发失眠。
还有一些失眠是久病体虚而致。久病体虚会使气血不足、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大病、久病或手术后容易肾阴亏耗、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引发失眠。
失眠贵在辩证施治总的来说,失眠的病机为阴盛阳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安。中医把失眠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肝气郁结、肝火扰心、痰热内扰、肝阳上亢、瘀血阻滞,属于实证;心脾亏虚、心阴不足、心胆气虚,属于虚证。
肝火扰心多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胁肋胀痛、头晕头胀、口苦而干,尿赤便秘、目赤耳鸣、舌红、苔*、脉弦数。心脾亏虚多表现为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面色恍白、腹胀便溏、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舌边有齿痕,脉细。
“若失眠是其他疾病引起,就要治疗原发病。”徐新平教授说,“比如抑郁症引起的失眠要先抗抑郁,更年期失眠要先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当失眠是独立疾病时,就要根据不同证型,辩证施治。”
失眠属于心神方面的病变,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西医治疗失眠往往采用镇静药或安眠药,对顽固性失眠常常采用抗抑郁等药物。但长期服用西药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并且短效,对肝肾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失眠标本兼治中药治疗失眠,一旦对症效果也很好。不会依赖成瘾,停药后也不会马上反弹。能够做到标本兼顾,持续改善睡眠质量。
38岁的王女士,在某单位做会计,最近一个月因家庭不和导致失眠多梦,经人介绍找到徐教授。她入睡后很容易醒来,醒后就很难入睡,每晚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情绪郁闷,胸胁胀痛,自觉胸中憋闷,常要长声嘘气才觉舒服,急躁易怒,月经不调,舌红苔白,脉弦细。
“她是肝气郁结型失眠。需要先进行心理疏导,再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养血安神。”徐教授介绍。服药3天后,王女士的情绪就逐渐稳定下来,睡眠也有了很大改善,每晚能睡4到5个小时。之后原方服用七天,如今早已痊愈。
“中医治疗失眠有许多经典方,但经方也不能拿来就用,要通过望闻问切,掌握疾病的本质,辩证施治。正确的辩证,非常重要。望闻问切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问诊不详尽,望诊不准确,或者号脉不仔细,都会影响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非药物疗法也有助改善睡眠“除了药物治疗,一些非药物疗法也有助改善睡眠。”徐新平教授说。国外有报道说,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改善睡眠。每天半个小时的日光浴有利于气血通畅,对治疗失眠也有帮助。还可采用针灸、穴位按压或磁疗等中医传统治疗手段,改善睡眠质量。磁疗是运用磁疗通磁片(广州市越秀区海文磁性制品厂生产)敷贴内关、神门等有关穴位,起到活血、镇静、催眠等作用。
另外,晚上适量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有助睡眠。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最好在晚饭后出门散散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锻炼,对于提高睡眠质量非常有好处。“但是运动也需要有一定的强度。”徐教授强调,散步要求快走,心率要提高10%,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这样即可调节疲劳,又可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大脑血供,从而改善失眠。运动锻炼要适度,否则反而引起过度兴奋,加重失眠。总之,锻炼要根据个人综合素质量力而行,运动强度要以第二天神清气爽、不觉劳累为度。
情志问题需要心理干预中药的治疗效果要看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病程短、病情比较单纯的,好得也快,一般两个星期左右就可治愈。病程长,同时伴有其他兼杂症,特别是有情志方面问题的,治疗时间就相对较长,效果也很难确定。对于这样的病人就要加强心理疏导,否则就容易发展为精神和心理疾病。
徐新平教授和他的课题组曾运用中医情志调摄对31例气郁体质者进行干预研究,用五行养生音乐法、放松功对气郁体质者进行干预,同时结合情志干预,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
放松功具体操作如下:姿势取平坐式或站式,以三线放松为主,每次练习先做叩齿、搅海、咽津等诱导功,然后按三线放松法,将身体分成两侧、前面、后面3条线,9个放松点,4个止息点,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放松。三条线一个循环放松完后,把注意力集中到脐中,意守该处保持安静状态3~4分钟。最后以五指梳头、搓手洗面结束练习。
五行养生音乐法是根据平时七情偏胜状况、文化修养及个人爱好等,因人制宜,自行选择与“土、金、木、火、水”相应的乐曲。根据中医五行相克理论,用一种乐曲有效地纠正另一种过激的情志,从而达到调整体质偏颇的目的。
情志干预是以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去影响气郁质人群的认知、情绪、态度、行为,促进或调整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纠正体质偏颇的目的。
整个干预过程首先是给予中医情志干预,然后进行《五行养生音乐》乐曲选择和放松功调摄方法辅导培训。每日调摄干预1次,每次3O分钟,五行养生音乐和放松功调摄干预隔日交替进行,12周为1个干预周期。1个干预周期后病人的情绪低落、紧张焦虑、失眠多梦、胁肋部胀痛、悲观消极等各项指标都有了显著改善。
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有助防治失眠“有些人失眠是由不良的睡眠习惯引起,某些人偶尔睡不好,也是由不良睡眠习惯导致。因此,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非常重要。”徐教授指出。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息要有规律。
中医讲究睡子午觉,最好在亥时(即21点-23点)休息,争取在子时(23点-1点)进入睡眠状态。每晚的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这个时候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其次,不要随意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即使睡眠不够,也要按时起床。赖床或“恶补”睡眠,往往过犹不及。
二、睡前保证情绪稳定。
不看带刺激性内容的电视、电影、书籍等。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解除烦恼和思想顾虑。
三、睡前饮食不可过饱。
《*帝内经》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饭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如果过饱,气就会受到中焦阻隔,阳气不能上输于脑,从而造成失眠。
四、晚餐以后不要喝咖啡、茶等有兴奋作用或含酒精的饮料,也不要吸烟。
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特别要注意卧室的色调。性情急躁、肝阳上亢的人,卧室布置应以冷色调为主,大面积采用暖色调如粉红色或红色,会让人心情亢奋,影响睡眠。另外,卧室里要避免强光,温度、噪音应适宜,嘈杂的环境会使人心情烦躁难以入眠。
再者,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对睡眠很有帮助。心脾两虚的人,也可用莲子、红枣、桂圆等煲粥喝。气郁体质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些抗抑郁的食物如香蕉、鱼、山楂等,也可喝些玫瑰花茶等调理情绪。
泡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可以舒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睡前泡脚即可解乏,又可助眠,特别适合于有虚寒证的人。
长按图片,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