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7/10 18:01:00
部编版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6
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烛/闻一多......8
*峨日朵雪峰之测/昌耀......10
*致云雀/雪莱......11
3百合花/茹志鹃......16
*哦,香雪......23
单元学习任务......33第二单元......35
4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36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42
*"探界者"钟扬/叶雨婷......47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李斌......55
6芣苢/诗经文氏外孙人村收麦/苏轼......57
单元任务......59第三单元......61
7短歌行/曹操......62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63
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64
登高/杜甫......65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66
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70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71
单元学习任务......73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75
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76
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77
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78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83
《乡土中国》......84第六单元......87
10劝学/荀子......88
*师说/韩愈......89
11反对*八股(节选)/毛泽东......92
12拿来主义/鲁迅......98
13*读书:目的和前提/黑塞......
*上图书馆/王佐良......
单元学习任务......第七单元......
14故都得秋/郁达夫......
*荷塘月色/朱自清......
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
16赤壁赋/苏轼......
*登泰山记/姚鼐......
单元学习任务......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一丰富词语积累......
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古诗词诵读......
静女/诗经·邶风......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三、教学方法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①.导入新课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bu11;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bul1;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毛泽东(年12月26日-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年到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人之一。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年起陆续出版。《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
2.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古今异义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发出;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通假字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子。
2.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3.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一词多义1.言:
(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4.为:
(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5.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6.轻:
(1).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7.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8.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文言句式1.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配套练习3、就一段音乐,如《梁祝》或《二泉映月》写一段描述音乐的文字,字左右。板书设计写音乐:邀相见诉沦落青衫湿比喻叠词和联绵词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九课教案教学设计9.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二、教学重点: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三、教学难点: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二、词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1、苏轼:(-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庭坚并称“苏*”,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州惠州儋州。”*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四、朗读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lǔ)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lèi)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一)、分析上阙1、男生集体朗读。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以此点明这里并非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只是借此怀古抒发自己的感情。③.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哪些赤壁景观?明确:赤壁景观:大江故垒赤壁乱石惊涛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哪几个字用得非常妙,思考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这两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激情,又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总结上阕,引起下阕。3.学生自读上阕,体会景中之情,总结上阕内容。小结上阕:作者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对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称颂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集体朗读并试背上阕。(二)、分析下阙1、女生集体朗读。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①.下阕主要写词人的回忆和感慨,他回忆的是什么?感慨的是什么?明确:前五句:所忆——周郎雄姿英发风流潇洒才华横溢后五句:所感——自己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②.下阕中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明确:周瑜——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苏轼词中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这些正是作者所没有的,又是他十分渴望的。补充:烘托——“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③、词人为什么只写周瑜,对周瑜形象的刻画,又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人物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三十丧妻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务东吴都督(24岁)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成明确: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苏轼对周瑜“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待罪*州、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补充:映衬——既是“以乙托甲”,也是“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④.下阕后五句作者是怎样抒发人生感慨的?明确:“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热诚向往。但想到自己头发斑白,空有才华,一事无成,作者用自嘲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伤感,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与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所以最后诗人以酒酹月,表现自己的伤感。⑤.下阕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具有激奋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但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我们应该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因此“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3.朗读下阕,总结下阕内容。下阕第一层描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自然结合。六、探究: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七、课堂小结:这首词把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用烘托和映衬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更可贵的是,这首词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遇到种种挫折和磨难,你将如何应对呢?每个人的一生也必然面临许多选择和考验,你将如何处理呢?从苏轼和他的作品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词。2、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诗词赏析法,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进行阅读品味。九、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奇景写景咏赤壁大江气势抒情英雄风采咏史怀周瑜抒怀感慨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理解作者的*治立场。三、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导入语:同学们都游历过一些名胜古迹吧?当你们去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时,会想到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下?(几轮互动)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感触,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词人辛弃疾游历北固亭时,想到了什么。从而板书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接下来我会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作家资料进行分享,并总结: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曾参与抗金,是词人中的英雄。重点介绍辛弃疾年轻时的事迹:①义斩义端;②50骑兵活捉张安国。而本文的创作背景为,诗人64岁被重新启用,但因作战主张与当权者相左,又被降职。本文写于第二次被降职后,行至北固亭,忧愤而作。学生了解后,便于文本的解读。(二)整体感知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并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诗歌: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叫学生回答,得出如下结论:上阙赞扬了孙权东吴建权,抗击曹魏,刘裕抵抗胡虏,北伐立功;下阙谴责刘义隆(元嘉)冒进误国,感怀民生多艰,自己壮志难酬。2.请同学们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找一下文章中有几处用典?各是什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出如下结论:上阙:孙权、刘裕;下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三)深入研读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1.“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请同学们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建都建业(南京),抵抗了来自曹*的入侵,保卫了国家;刘裕:刘裕出生于京口寻常小巷陌,后建立刘宋*权,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来自多方的入侵,守卫了国家。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卫家园。2.“作者对两者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出?”请学生结合导入时的背景资料进行思考。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得出下列结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尊敬和敬仰,感叹南宋当权者昏庸无能。“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不仅尊敬和敬仰,还认可刘裕的作战方略,认为自己若是遇到刘裕这样的明君,正确的*治建议就不会被忽视,自己的*治抱负就能够实现。(此处要结合刘裕建功的历史: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是在做了充分的*权巩固的准备之后,用此反衬作者所处时代的统治者急功近利,不听劝阻,冒进抗金。)3.“作者提到刘义隆、佛狸祠,又有何用?”指名叫学生回答,总结答案如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冒进误国,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谴责态度。“难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百姓安于异族*权统治,忘了记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积极救国的不满。4.“作者提到廉颇,又有何用?”请同学结合诗人的生平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得出下列结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用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治抱负,却没有机会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5.结合全诗,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最后教师明确答案如下: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用典。用典可以使语言更加典雅和形象,深化意境的内涵,是整体表达更加有力,掷地有声。(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学过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小组讨论:两者有何异同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下列结论:相同点:表达方式上两者都是借景抒情;内容上两者均为以古喻今。不同点:主题不同:苏词感慨了年华渐去,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感慨时间流逝;辛词感慨了空有*治抱负无从实现而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忧愤。(五)小结作业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让同学将上两者比较阅读的结论结合具体词句写成一篇字左右的短文。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历史典故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只设置了预习任务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背景以及讲解的渗透显然是有所欠缺的,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时可能不会很深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再加入一些典故的渗透环节,可以让学生来发言,互动得出。9.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寻寻觅觅”等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中“淡酒、*花、梧桐”等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熟读并背诵全词,体味词的声律之美。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准确把握“愁”的内涵。情感与价值观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离乱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二、教学重点1、背诵全词。2、知人论世,结合词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3、分析词作如何以意象传“愁”。三、教学难点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五、教材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六、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课前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幻灯片1)(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今天的课堂,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生:《月满西楼》师:歌词化用了李清照的《一剪梅》,是新婚不久的她因思念远游的丈夫而作的,那咱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这首词。(幻灯片2)师:今天我们就走进李清照,一起来解读一下被后人称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幻灯片3)板书:声声慢李清照要想解读这首词,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词人的生平,以及词作的创作背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人论世。板书(知人论世)接下来,请同学简单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李清照。(二)、知人论世(学生简单介绍李清照生平,教师补充并出示幻灯片)(幻灯片4—6)找同学读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文善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夫妻感情笃厚,赵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年)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清照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其夫赵明城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殆尽、再婚却遇人不淑又离婚,身边没有任何亲戚朋友。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学生总结后期的人生际遇:国破家亡,夫死财散,贫病交加,韶华已逝。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新明丽。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声声慢》就是她后期词的代表作。(三)、美读(现在大家就自己揣摩情感,有感情的读这首词)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加以点评: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凄凄怨怨)。2、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读得更妥当完美些?3、放录音,听名家的示范朗诵。(幻灯片7)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幻灯片8)(四)、整体感知师:读完这首词,你感受到词人是怎样的心境呢?(请用一个字概括一下)(幻灯片9)生:愁(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李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大家找一找哪些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幻灯片10)直接抒情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头结尾2句直接抒情,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是入愁,入即进入,李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呢?这丢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别的什么。“寻寻觅觅”写词人的神情、动作,反映了她内心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找到了吗?没有!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这般的寻觅不但没找回失去的东西,反而只能感到四周的冷冷清清。“冷冷清清”写的是环境的“冷清”,更是处境心境的“清冷”。所以此时的词人只剩下这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了。(幻灯片11)这组叠词的作用是什么呢?学生总结,教师明确。这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内心世界,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定下了全词悲苦愁绝的基调这正是李清照的大胆创新,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是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真可谓“前无古人”,当然“后有来者”。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之相呼应,使全文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多为名词。李清照在抒写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表达的。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幻灯片12)师:1、作者在词中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幻灯片13)(学生:淡酒晚风过雁*花梧桐细雨)2、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词人选择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和词人表达情感有什么关系?任选一句进行赏析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1)、三杯两盏淡酒①列出有关“酒”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②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问:为何喝酒? 借酒浇愁,不足为奇,但这里的“淡酒”说明什么?愁浓。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联系自己排解愁绪的方法谈谈体会:谈琴、散步。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人应该常想一二。2)、“怎敌他晚来风急”①列出有关“秋风”诗句:(“秋风”意象略讲)“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得出结论:秋风渲染愁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①列出有关“雁”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②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教师点拨:提到雁我们会想到《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而现在大雁虽在,爱人已去,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同时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4)、“满地*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略析“*花”意象)①列出有关“*花”诗句:“莫道不消*,帘卷西风,人比*花瘦。”。②得出结论:*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教师点拨:当日与之共同赏菊的爱人已去,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女人好比一朵花,年轻时鲜丽娇嫩,嫁作他人妇,爱情滋润更是娇嫩异常,而后来世事变化,国破家亡,爱人已去,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再娇嫩的花儿也憔悴不堪了。略讲“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人是位感情丰富的女子,这样守着窗儿,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如此孤独难耐惨淡愁苦可怎么捱到天黑呀!5)、“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详析“雨”意象,略析“梧桐”意象。)①列出有关“细雨”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②得出结论: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6)、“梧桐”意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幻灯片14)3、小结: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幻灯片15)淡酒秋风过雁*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的心境梧桐细雨当李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孤寂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幻灯片16)(六)、为何生愁?这里的愁具体指什么?(幻灯片17)明确: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七)、总结(幻灯片18)《声声慢》是她在遭受国破、家亡、夫死、半生收藏的金石丢失殆尽,尝遍颠沛流离的苦痛后所作,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的悼亡之悲、怀旧之哀,以寄寓家国之痛、故土之思,是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但是在这国家与个人灾难性的打击下李清照依然不屈,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倾注笔端,化成这凄美的诗句,或许就是这极端的幸福与苦痛造就了旷世才女――李清照。(八)、作业(幻灯片19)1、广泛搜集李清照的其它词作,深入了解词人的精神世界。2、背诵《声声慢》。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是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学习活动之一。要求采访有关人物,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习俗等,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访谈相关知识,掌握访谈的语言特点,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2.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3.收集家乡历史掌故,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4.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访谈相关知识,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2.收集家乡历史掌故,了解家乡优秀历史人物,分析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四、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的故事。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家乡的历史的人物。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访谈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居住的家乡有着各类人物、多样景致和独特习俗,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也许某个人物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也许某幢建筑有着不朽的价值,也许某个物件有着特殊的来历,这些都值得我们寻访探究。二、访谈1.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是指调查员同调查对象接触,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资料的方法。是“访”与“谈”的结合,“访”有调查、探询之意。访谈录是访谈员根据调查的需要,以口头形式,向被访者提出生活中需要对新闻人物、商业人物、科研人员等进行采访,以帮助了解情况、获取信息、推广经验等,这样写出的文章叫访谈录。它是新闻体裁的一种,是以访谈形式报道新闻人物的一种体式。2.访谈的类型(1)根据调查员同调查对象的接触方式,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则是借助某种通信工具进行的访谈。在我国的实际调查中,当面访谈是访谈的主要方式,也有一些调查公司使用电话进行访谈。(2)访谈有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之分。结构性访谈是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查提纲进行,在调查中对问题的解释和说明也是标准的。因此,结构性访谈的特点是比较规范。非结构性访谈没有事先制定的较详细的提纲,只有访谈题目或它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调查员只就调查的主题提一些笼统的问题,求得调查对象的回答,甚至有些问题是在访谈中形成的,访谈随着情况的发展深人下去。非结构性访谈适用于事先对调查主题知之不多,或希望深人了解调查对象的情况。相比而言,这样的访谈得到的资料比较具体、细致、全面,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3)按内容分为新闻访谈、商业访谈、科技访谈、*事访谈等;按形式大致分为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络访谈等。3.访谈的准备及技巧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双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访谈的进程与结果。因此,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在访谈中讲究访谈技巧。这包括:(1)访谈前要尽量做好准备工作,对访谈的主题及它所包含、涉及的问题作尽可能充分的思考,以备向调查对象提出所要了解的问题。(2)事先通知调查对象,约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3)尽可能多地了解调查对象的身份、生活背最及其与所调查问题的关系等情况,以使访谈时发问得体。(4)一般来说要提前到场,在约定的地点等候调查对象;如果去调查对象的家庭或工作地点则要准时。(5)从调查对象手中操办的、关心的事情谈起,逐渐引入正题,以与调查对象建立起良好关系。(6)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调查对象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7)控制话题,避免谈话离题太远。在对方谈话离题时,要善意地、巧妙地扭转他的话题。(8)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始终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尊敬调查对象。注意使用合适的谈话方式,包括姿势、语气、表情,使对方觉得调查员是在认真听他讲话。(9)对重要问题可以.用不同方式重复提问,重复对方关于此问题的回答,看其是否肯定此说法。(10)调查员应对所问问题持中立态度,不能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也不能作引导性提问。(11)经调查对象同意后进行记录。三、志“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记述的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志”的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在记述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对家乡的思考与情感。人物志:人物生平、主要事迹、重要贡献、社会影响。风物志:写作事由、风物渊源、特色风貌、文化价值。四、写作指导:1.活动提示:(1)访谈之前要作充分准备。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也可实地考察风景名胜、建筑设施,或走访本地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先要了解采写的对象,确定访谈的主题(如家乡名称的来历和演变、家乡的历史传说等),然后拟定访谈提纲,根据访谈主题选定合适的访谈对象并征得对方同意。(2)访谈中提出问题应具体明确,切忌笼统、含糊不清。可将问答变为交谈,使访谈气氛融洽-些。交流中要注意倾听受访人的看法,随时给予积极回应。访谈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访谈记录,整合访谈内容,为“志”的写作准备好基础材料。(3)撰写“志”要突出家乡特色。记述人物,要写清楚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他对家乡的贡献或影响。记述风物,要写清楚其来源、特点、文化价值等。2.访谈写作指导:(1)制定访谈记录表和历史建筑登记表。(见课本72页“访谈记录表”和课本73页“历史建筑登记表”)(2)拟订访谈提纲所谓采访提纲就是记者在实施采访之前所拟定的有关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即采访问题)的书面内容。采访提纲在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采访前没有拟定一个相关的采访提纲,采访时就很可能会陷入盲目,成为一只“无头苍蝇”。采访提纲包括两个方面:①采访计划,所谓采访计划,是指大体的活动步骤、方式,确定要采访的部门、人员名单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②调查纲目。所谓调查纲目,是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3)历史名人采访提纲示例了解到家乡某位历史名人的事迹介绍,需要了解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环境观察;采访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采访对象:当地老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调查纲目(问题):①您知道他的哪些生平资料?②他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哪几个?③您觉得他跟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之处?④您觉得他对家乡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⑤您认为我们后人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4)历史建筑采访提纲示例需要了解家乡某一古建筑的相关情况,进行采访。采访计划:进行现场观察;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听取专业解释。采访对象: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专家。调查纲目(问题):①古建筑何时、何地、何人建造?古建筑主人是谁?什么身份?②建筑的类别,历史和特点。③古建筑有什么样的价值(人文价值、考古价值、建筑价值等等)?④和其他地方的古建筑相比,有什么异同?⑤古建筑对家乡有什么意义?有哪些保护措施。⑥其他补充性的古建筑专业知识。3.“志”写作指导:(1)内容:人物(风物)简介。主要记述人物的突出事迹,风物的特点。人物志一般包括生平和事迹两部分,主要有姓名、性别、民族、生卒、出身、籍贯、家庭情况、*治面貌、主要经历、主要活动和事迹,重大贡献和影响等要素。重点写好传主的事迹,如品质才能、建树贡献、革命生涯、著作科研等。(2)语言:志的撰写宜用简洁、朴实、生动的语言,直陈其事,不虚构、不渲染,不搞合理想象,不作*治评论。反对用文学手法修饰人物或风物,并不等于不需要文彩,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志,才更具可读性。五、写作示例:示例:对关于家乡历史名人事迹的访谈1.搜集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历史名人,思考哪些对家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确定访谈时,重点要询问哪些方面的问题。3.采谈对象:家乡中的长辈。4.访谈问题:家乡历史名人的姓名、生平、身份、地位、个人成就、对家乡的贡献。5.访谈准备:划分访谈小组(以不超10人为宜);自制访谈表格或选用老师提供的任务清单;准备必要的用具,如照相机、录音笔、书写笔、笔记本等;准备好提问提纲。6.采访过程。7.整理归纳撰写人物志。 六、课后作业:完成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略)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生活现状;掌握熟练的调查流程和方法;思考家乡传统习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美好记忆。教学重点收集家乡传统习俗并思考这些传统习俗对家乡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时间2课时(不含调查活动过程)。教学过程01师生互动,引入课题1.播放《瑶王宴》视频,体验民俗风情“瑶王宴”。同学们知道刚刚观看的是什么视频吗?每年的10月16日是新宁瑶族传统的“盘王节”,当天到瑶寨的客人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款待,享受最尊贵的瑶王宴席,崀山“瑶王宴”就是据此发展而来的。除了瑶王宴,同学们还知道我们新宁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呢?2.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家乡有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俗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哪些?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如何?那里的文化设施是否齐全?使用情况何?人们日常都开展哪些活动?有没有图书阅览室?是否经常开展阅览活动?我们这个专题的活动,将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并撰写调查报告或制成演示文档。02储备知识,未雨绸缪1.什么是调查?所谓调查,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2.调查要注意哪些方面?⑴设定调查范围:要从选题的目的和需要着眼,绝不能偏离;对问题回答的可能性亦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有些属个人私隠的问题,恐怕不易得到答案;问题不宜太多,问题太多导致完成问卷的时间太长。⑵写出具体问题:所列问题应简单明确;消除受访者的疑虑,一般一个问题只包涵一个调查指标;问题不带倾向性,不能诱导受访者回答;同类问题排列一起,问题排列的先后以先易后难为原则,开放性问题尽量放在后面;一般而言,涉及事实的问题是用选择性;有关了解看法的问题可用1-5来表示(例如:1代表极不同意;5代表极同意)。3.怎样设计问卷调查表?设计问卷,应包括以下的部份:进行调查的目的;答题说明;问题和选项;受访者背景资料;致谢。问卷要点注意事项:指示要清楚易明;问卷前面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回答的;供选择的答案项目要尽列;同一个题目的所有选项必须相互排斥;问题的用词要精确及适当;问题要具体;问卷的布局要美观、清晰;预留足够的空间给受访者填写资料/意见。4.怎样做好调查准备工作?⑴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即选择调查、分析的内容、对象和角度。选题是调查分析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参考题目如下:①家乡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查②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开展调查③家乡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④家乡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⑤家乡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⑵确定调查方法。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确定灵活有效的调查方法。比如:问卷调查、街头采访、个别访问、开会调查、现场观察、蹲点调查等等。⑶收集调查资料。运用专题访谈、网上查阅、实地考察等调查方法获取资料。⑷加工整理。对资料进行整理,使之明确化、条理化,并对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形成对家乡文化现状的深入理解。⑸补充相关素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会得到初步的研究印象和结论,为了支撑、印证这些初步印象和结论,还要搜集一些必要的补充素材。5.怎样撰写调查报告?⑴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某一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把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书面材料。调查报告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文体。新闻记者使用调查报告的形式,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扶持先进,指导工作;或通过揭露反面典型,批评落后,引以为戒。由于调查报告与现实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⑵调查报告的特点针对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从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某一问题或事件,分析其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典型性:对象是有典型意义的,以点带面,指导一般所决定的。事实性:调查报告必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明道理,并且事实一定要真实,必须以充分的可靠的事实为依据,用事实证明工作,检验效果,说明问题,讲清产生道理。逻辑性:探明发展的原因,预测变化的规律,逻辑严密,揭示本质。⑶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5种,即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关于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是反映社会的、*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方面基本情况,其目的在于通过客观叙述这些方面的情况,为制定某项方针*策、做出某项决策提供依据。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典型经验的,其目的在于推广典型,带动一般。关于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反映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其目的在于发挥指导作用。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是揭露*治领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使人们有所警觉,从中吸取教训。关于历史事实的调查报告是反映历史真相的调查报告,其目的在于澄清事实,还历史本来面目。⑷调查报告的写作①调查报告的结构环节和写法: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构成。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常见的有一般文章式的、公文式的、正副标题组合式的3种。一般文章式的标题即概括主要内容或直述主旨的标题,也可以是结论式的,或提问式的,如《兴国调查》《走集约经营之路》《同一地区的农村经济为什么有快有慢》;公文式标题即由调查对象、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的标题,如《关于邯郸钢铁总厂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正副标题组合式标题也称复式标题,是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合而成的标题,如《严控土地供应总量——对江苏昆山市土地管理近况的调查》。正文。调查报告的正文一般有前言、主体、结尾组成。前言也就是开头,一般是说明调查的目的、意图、原因,或交代调查的过程,或介绍被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不论如何开头,都应当简洁明快,引领下文。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在这部分中要围绕形成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写出调查的事实、情况和结论。通常采用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或纵横交叉式结构展开内容。结尾是调查报告的结束部分,一般要归纳全文,做出结论;也有的是表达意见,提出希望;还有的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总之,结尾要自然、贴切,要与正文融为一体,千万不可画蛇添足,也不可削足适履。署名。署名一般居于标题下方。如果是以单位名义进行的调查要署单位名称,如果是个人调查的则写个人姓名。写作日期居于正文右下角。②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话很有道理。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事实对于调查者来说可能是知之甚少,或一无所有,他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形成观点,得出结论,才有写作的资本。因此,一定要做好调查,详尽的占有材料。认真分析,把握本质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写作调查报告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对材料进行分析。对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精心筛选,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要统率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一致。③调查报告技法六要: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要详细地占有材料;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要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要善于运用统计数字来说明主题;要了解读者需求。03示例引路,规划活动1.总则:此次社会调查实践目的:说清楚为什么要做此次调查以及调查之后要收到什么样的效果。2.调查对象:对哪一类人群或单位进行调查。3.调查时间:一般指调查的周期。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调查、还是组织活动调查,或是其他的调查方式;也可以是几种方式并用。问卷调查:后面附张附表,为问卷的内容,这里只是说明问卷调查如何来进行,可以再分细:如是抽样调查,还是指定人群调查,抽样如何做,指定又如何做,尽量写细。口头调查……活动形式调查……5.活动执行小组:做一个表格,说明谁负责什么项目,要完成什么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6.撰写活动报告。04满载而归,展示成果(一)瑶族习俗“男女对歌定终身”调查报告调查日期:XXXX年X月XX日调查地点:新宁*金瑶族乡调查对象:部分瑶族居民调查方式:查阅书籍,网络查询,走访询问等调查人:XXX相传八峒瑶的会仙桥头,很久以前长了一棵会唱歌的榕树,日夜唱着优美动听的瑶歌。时间久了,会仙洞里的萨香老祖嫌它聒躁,一斧头将才榕树砍倒,仍进河里。从此鱼儿吃了榕树叶子,学会了唱歌,鸟儿啄食飘在水上的榕籽儿,也学会了唱歌。一个叫细崖的打鱼人发现了鱼肚子里有歌,就把歌装到箩筐里,挑向七宝龙图,杂百贯峒去。不料挑到兰峒桥上扁担断了,满箩的歌撒到桥面和河里。有的被鸟衔飞,有的被风吹散,有的被水推走。抓到一把歌的人,就成了著名的歌手。吹散的歌被瑶民们吸到肚里,所以瑶族自古以来歌多,人人会唱。凡是从外寨来的男女青年,本村塞的见面就和他对歌。姑娘来,小伙子就上前对歌。小伙子来,姑娘就上前对歌,接待客人也是这样,客人进门先唱“赞歌”,称赞这个家庭的兴旺发达,称赞主妇的贤惠能手。主要就致“谢歌”,表示谦虚,对歌后,就热情地请客人喝茶抽烟,吃饭时拿出桐禾糯米酒,主客人吃得酒醉饭饮。晚上又请他参加寨子里的歌堂。好歌手,无论走到哪个寨子去都会受到最丰盛的招待。青年男子要是不会唱歌,那就很难找到爱人。生理有缺陷的青年只要有满肚子的歌,姑娘们也会跟他相爱。峒歌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分“随口答”、“烂口讽”、“祝祷词”三种。劳动和迎送宾客时,随编随唱,有感则发,因此称“随口答”,字数不等,音韵不定。鞭鞑丑恶、挖苦讥讽的歌,称为“烂口讽”。节日、婚丧中的歌属“祝祷词”。八峒瑶族人民,用丰富多彩的歌唱,抒发自己的欢乐和哀愁,表现本民族特有的文明和风度,也有独出心裁的风格。在庆古堂中结识的情侣,常常只是表面的选择。如男的从女方的古堂衣镶制技术,判断姑娘的心性灵巧程度,姑娘从男方的舞姿歌声推测他的巧拙才情,互相选出了初步目标,要等庆古堂散场后再进一步了解考察,真正的恋爱是从晚上的对歌开始的。男女各踞一方,坐在石头或树桩上,起一声悠长的“窝呵”声,接着歌声就像悠忽而起的林风飘飘而飞:丝茅草,盖凉亭,声声问郎哪里人?家住哪峒哪个寨?问上姓名好交情。丝茅草,盖凉亭,郎是桃盆峒里人,前门正对万字寨,后门两树四季青。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如同瑶家人的性格一样,表达的方式就这样率直、大胆、明白。如果姑娘不满意追求她的男子,那姑娘同样以极其明快的态度拒绝对方,甚至不惜用各种比喻,讽刺挖苦对方,这种歌词叫做“烂口风”,例如:笑你痴来笑你疯,灯草架桥白费工。桐油烧火火更旺,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双方谈得拢,通过通宵达旦的对歌、轮唱、合唱以后,两人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他们就各自表白自己坚贞不渝的爱情信念。如:哥在深山妹在冲,正好相逢路不通,哥妹变成鸳鸯鸟,半天云中也要逢。茅草盖屋不齐边,燕子不离草屋檐,阳雀不离桂花树,小郎不离妹身边。感情沟通后,男女相约来年再会,临别时互赠野花,并唱告别歌,例如女方唱:山泉好饮合心欢,唱歌跳舞妹来陪,燕子归了春也归,桃花赠哥莫空回。以后还唱《十买》,《十送》,《赠绣鞋》等歌子,倾诉绵绵柔情。经过数次对歌之后,双双盟誓,表示在未来的共同生活中互敬互爱,永不负心。这类歌词感情真切,娓娓动听:天上星子像盘棋,石板雕花冒走移。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涨船移岸不移。调查结果、收获:瑶族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民俗特点既有中国民俗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瑶族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其峒歌独特具有研究意义。峒歌反应了瑶族人们淳朴的生活习俗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需要对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二)新宁古老景观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及过程:我主要对新宁县的古老景观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新宁县长大,对新宁县的古老景观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面,新宁县是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这些年对古老景观的保护加大了力度。我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感受获得,有些通过访问当地居民,尤其是年长的一些的居民进行口述了解,有些是自己从小感受到的,另外还有就是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获得的。特点介绍新宁在西汉元朔五年(前)已置夫夷侯国,境内金城山(即金子岭)、啸岩、烟村桃仙岩便是很有名的风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到元、明时期,城郊的宝安寺、放生阁、莲潭寺、温泉洞、金峰亭、芙蓉峰,较远的良笏峰(现将*石)、大云山已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明代新宁知县沈文系等,又在以上八景外增“层岩瀑布”和“桃李宫墙”二景,写有“资南十景”、“夫夷十景”、“金城十景"等诗篇。清光绪十九年()所编《新宁县志》则把金城雪霁、花渡春风、莲潭映月、温泉仙峒、层岩瀑布、溪峒晴岚、放生晚眺、白亭夕照、石幕扁舟、茛笏朝天、帽山占雨、烟村古道作为新宁十二景。后又有人将新宁古景增为十六景,有内、外八景之分。至今,这些古老景观虽经数千年风雨剥蚀和人为毁损,个别人文景观已不复存在,但大部分自然古景保持原貌,人们仍可访幽怀古。莲潭映月县城放生阁下侧,北去的扶夷江于此折向东流,河水回旋,汇成三四亩小潭,潭中荷叶覆盖。浩月当空,泛舟潭中采莲,香风阵阵,令人陶醉。明代御史曹一夔诗日:“潭泛青莲旧有名,又怜明月碧潭生。珊瑚抱弄寒空影,不断春风夜太清。"明代诗人何士域诗云:“澄潭千顷荡孤辉,偶弄莲舟傍石矶。深夜有人吹笛起,满空华露鹤来归。”放生晚眺据《邵阳市志》记载,县城犁头湾山顶,原名乐山,山高地险,古松参天,悬崖如削,绝壁之上,原筑一凉亭,有母子二人在此居住,一年冬母病,想食鱼,子卧冰得一鱼,待剖见鱼流泪,母知,教儿取三片鳞煮水吃,将鱼放生。时县令得知,遂改亭为阁,命为“放生阁"。每当日落*昏,夕阳斜照,凭阁举目,但见田野稻浪滚滚,金岭如黛,夷江如带,江中白帆点点,城里店铺逶迤,人头攒动,好一派金色*昏。明代新宁贡生刘禹甸诗云:“雨余江阁望斜晖,秋遍郊原万宝肥。。莫问桃花分两岸,但看回水绕前矶。苍烟分点渔樵路,纤月初浮梵呗扉。一曲云深藏世界,却因歌舞满城飞。"后此阁毁。年《新宁县志》载,县治北乐山,旧有“狮蹲阁",明重修时掘土得古碑勒“放生”字,于是将原阁更名“放生阁"。清代新宁知县崔铸诗云:“江亭载酒对斜阳,四面青山一样妆。生市鱼虫怀孟简,轻鸥老衲两相忘。"现“放生阁"虽拆去放生台和部分楼台,但阁楼仍保存较为完好,常有人买龟鳖、鱼蛙等来此放生。桃李宫墙明万历年间,新宁知县沈文系于新学宫前(即现*府大院后)植桃李千余株,花开时,桃红李白,灿然若锦,令人赏心悦目。沈白作诗云:“乞得名花手自栽,十分春色向阳开。应得大厦须梁栋,磊憔纷纶尽楚才。"明代诗人何士域诗日:“无言桃李白成蹊,不待春风化雨齐,锦萼琼英由楚产,是谁剪拂到湖西。”白亭夕照一说此亭为纪念秦白起(?~)攻楚代郢,定巫黔中郡,取道新宁于此处渡河;一说为纪念昔贤白善曾居此而名。原亭始建时间无考,清嘉庆新宁知县安舒重修,光绪三年()大水,亭亦淹没。光绪六年()绅士邓锡龄倡捐复修,刘长佑题记。该亭为木构四方两层,前庭后室,占地平方米。一层有固定座板,供过渡人乘凉休憩,前檐有斗大白底金字“白公渡"横匾,上层四面窗棂,中供木雕白起神像,左右为厢房,前檐间有“水天一色"匾。全亭雕花朱漆,古朴典雅,在夕照中,隔江观览,亭及水中倒影绚丽夺目。惜此亭于20世纪60年代因修路拆除。新钢混仿古结构“白公亭",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花渡春风位于县城王家渡口一带,阳春三月,长堤柳岸,繁华似锦,满江花月,如人缥缈仙境。清代知县牟国镇诗赞:“曾传花渡在城东,花里行人渡口逢。若使满城常似锦,四时无日不春风。"明代御史曹一夔诗日:“山城谁挂锦为丛,万树桃花映水红,落日晚霞成一色,迷人渡15问春风。"平沙柳浪(又名长堤柳岸)在白公渡桥下方中沙洲一带。古时这片沙洲边有数里槐柳林,林边有木桩长堤,春来柳丝摇曳,槐叶婆娑,*莺、白鹭穿梭其间,隔江相望,一堤翠绿,地上、水中相映成趣。明代诗人何士域诗云:“半江春色匿垂杨,摆雾摇烟浪影长。最爱沙头双白鹭,穿梭*鸟共飞翔。”名士郑郁文诗日:“垂杨着意护沙堤,河上轻舟荡微微。夷江水碧滩头浅,沙鸥戏水各东西。”如今故景依旧。层岩瀑布县城北对河一高岩上,有一瀑布,自山涧飞流直下,水石相击,喷云溅雾,瀑分多级,远观如蜿蜒白练飞舞,近前似暴雨雷鸣。清代新宁知县明咸有诗赞日:“掀云破石出重冈,时趁秋风故作狂,雷吼天门山欲颤,龙离禹穴势难藏。”清代新宁知县袁刘芳又赋诗:“玉峡飞龙饮涧泉,恍疑雷雨决前川,喷云溅雪三千尺,流溉资南万倾田。”石幕扁舟县城北观瀑渡下游,有绵延数里高石山,临水一面为褚*峭壁,似巨大幕布摺叠,张悬垂挂,绝壁中有上千平方米赤褐五指手印,名日仙人掌。月白风清之时,泛舟“石幕”江中,短棹轻歌,似神如仙。明代新宁知县袁刘芳诗云:“石障绵连一望开,时将短棹碧波来。风流赤壁情如许,满引山光人酒杯。”又清代新宁知县牟国镇有诗云:“断壁凌空夺巨流,偏宜短棹泛孤舟。岩开石幕横千尺,掌印仙人在上头。”金城雪霁金城山在县城正东海拔l.4米,旧道教书称其为江南七十二福地之五十九福地。民国初传闻该山顶有金鸭婆下金蛋而易名金子岭。在县城可观西侧全貌,山顶、山脚温差悬殊,值寒冬雪霁之El,可见山顶冰封雪冻,银妆素裹,而山下林木青黛,炊烟缕缕,景色秀丽。宋人李思聪诗赞:“试问金城山里事,只言仙境似蓬壶。岩深却有烟雾聚,树老频招鹤雀呼。”温泉仙洞县城北郊焦家垅半山腰有一石洞,洞内宽敞明亮,钟乳石千姿百态。昔日洞内有一股四时温暖泉水,清澈见底,紫气升腾。明代洞顶石上刻有“温泉仙洞”楷书大字,并筑有“接仙亭"。现亭毁水枯,但洞中依然青雾缭绕,凉风习习。清代新宁知县*瑾诗日:“灵绝清虚峭壁空,构亭仙行碧雾中。敛藏吸得温泉洞,十里花开四季红。"帽山占雨帽山,又名纱帽山,即水头乡仙峰寨。每当雨季,山峰云缠雾绕,似纱帽罩顶,山体树木葱郁,远观绿白相映,又若硕大芙蓉,明新宁县令何士域有“芙蓉朵朵插溟濠,鞭起眠龙欲御空”之咏。明代御史曹一夔诗咏:“山垂青影水拖蓝,醉眼模糊带酒酣,遥望白云千涧雪,谁知霖雨到江南。”烟村古道烟村轿顶山有古道石径,道旁石柱林立,如村舍炊烟。山顶昔时有参天古树,寒气袭人。郑郁文有诗云:“向晚烟村古道长,马蹄声碎九安塘,石桥暮霭迷山色,行客归途趁月光。”清代新宁知县牟国镇诗咏:“烟村人住乱峰前,日日人行古道边,石磴崎岖仍未改,不知蹊径自何年。”啸岩石潭啸岩在新宁县东靖位乡,洞内幽深宽敞,主洞长米,宽米,高35米,分上、中、下三层,洞内钟乳石柱、石笋呈红、棕、白多种颜色,洞内冬暖夏凉,有石潭,流水潺潺,可涉足或泛舟;有成群蝙蝠栖息其间。岩顶古时建有庵院,每年三月三,香客摩肩接踵、络绎不断。新宁通判周裕诗日:“万物藏云境界宽,仙源江上起峰峦。莺啼翠柳三春暖,松引清风六月寒。飞燕忽惊天柱过,蛰龙犹向石潭蟠。宦游频说兹岩好,林下何曾得共欢。”清代县人李景曜诗日:“盘桓洞宇想蓬莱,避世风高远俗埃。紫府桃源消永昼,昙花石笱拥云台。菩提树净珠方结,甘露门清黍始胎。愿遗相思长入梦,一生能得几回来。"崀笏朝天崀山镇扶夷江边,耸立一块高40米巨石(即将*石),远观如朝臣觐见皇帝的笏板,直指天门,雄伟壮观。明代新宁名士李攀龙诗日:“笔立奇峰接大荒,好山簇拥列岩疆。一双蜡屐九节杖,信步相携游冶郎。危石千寻名莨笏、孤撑云窟势昂藏。金茎高置神仙掌,承露填充天子觞。”明代曹一夔诗赞:“拔地芙蓉耸翠痕,嶙峋千尺指天门,夫夷江水平如掌,日捧红云朝至尊。”紫峒栖霞即今茛山镇紫霞峒景区。昔此处有紫霞庵,庵后有浅洞,日光映照,紫气腾升。庵周奇石林立,路绕水环,有仙风道气。清新宁诗人邓明咸诗日:“暮春结伴访深崖,梵刹森森现紫霞。千里蜿蜒龙虎会,一溪环绕水云遮,清风明月无人管,绿竹苍松影自斜,回忆当年刘处士,半开佛地半成家。"溪峒晴岚麻林海拔l米处的万峰山有晴岚寺,值晴云轻风,红日喷薄而出,登山远眺,俯瞰群峰,但见朝霞灿烂,岚气氤氲,薄雾环绕山野,樵夫香客,络迤其路,无限诗情尽在其中。明代御史曹一夔诗云:“扶桑挂日雨初晴,一片岚光画不成。我欲结珂鸣玉佩,醉招*鹤朗吹笙。”调查结论与建议新宁古老景观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她既有中国古老景观文化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新宁县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美丽,人文气息浓厚,其古老景观具有研究意义。我们需要对这样的文化传承做出相应的措施,不能让太多的现代化侵蚀。05沉思默想,反馈评估问题:现在,丰衣足食,生活无忧;昔日,粗茶淡饭,其乐融融。现在,电动玩具,精致有趣;昔日,自制沙包,练手练脑。现在,医疗器械,准确诊断,科学治疗;昔日,乡村医生,望闻问切,治病疗心。现在,
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
(1)词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为长短句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曲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宋词有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4)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年-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年)继位,史称。开宝八年,宋*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死。李煜虽不通*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在*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2、背景资料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屈辱生活的延续,何时是头啊?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
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
3.“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4.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手法?
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比喻夸张借代设问对比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赏析.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一、基础知识。1、词语解释。(1)了(2)故国(3)砌(4)应犹(5)朱颜改2、翻译。(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阅读词曲,回答下列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5、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哪些想象?6、本词中,有几问几答,分别是什么?7、本词中,有几组对比,试着找一找。8、本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请概括。参考答案一、1、(1)了:了结,完结。(2)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3)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4)应犹:一作“依然”。(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2、(1)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2)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3)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4)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二、1、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2、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的尊荣等,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3、“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4、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5、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6、何时了?——又东风;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几多愁?——一江春水。7、第一组对比:春花秋月——往事;“春花秋月”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事物,而“往事”则是人世间短暂无常的。两者千差万别,以宇宙的无限去比较人生的有限,表明了造物主的造化弄人,人生命运的不可捉摸。第二组对比:小楼东风——故国明月;“小楼东风”是李煜自己现在不自由的真实写照,表明了囚徒身份的悲惨;“故国明月”则象征了过去美好而自由的生活,那个时候有尊严,有安全感;以过去的美好自由反衬现在处处受限制、处处不自由,越发使这种处境显得悲苦。第三组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雕栏玉砌”,喻指故国美好事物永恒存在;但是以前那个在这样美好事物前流连忘返的人却已经容颜衰老了。两者相比,清楚地表露了作者对人生心灰意冷的黯淡心态。8、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鹊桥仙》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体会词的平仄诵读要领;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思维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审美鉴赏和创造通过《鹊桥仙》一词感受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的词风;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文化传承和理解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分析意境,理解情、景、理交融的特点,背诵《鹊桥仙》。教学难点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教学过程一、说1.爱情是人类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对爱情的传诵古今中外皆有,外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的则有四大爱情传说(白蛇传、孟姜女、梁祝、牛郎织女)。其中牛郎织女出现在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中,而最早以此为题材的诗歌应该是《古诗十九首》里边的《迢迢牵牛星》,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经久不衰的应该要算秦观的《鹊桥仙》了。在咏牛郎织女的诗词作品中,诗人们更多的是将眼光投注在牛郎织女的不幸上,对此倾注了他们的同情。而在这首《鹊桥仙》中,秦观却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牛郎织女的爱情,并表达了他对牛郎织女纯洁高尚的爱情的热情赞颂,写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绝句。2.秦观简介。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3.解题:《鹊桥仙》,词牌名,此调专咏七夕。鹊桥,据说牛郎织女长年分隔银河两岸,只有七夕这一天才能相会。在这一天,多情善良的喜鹊从四方涌来,自觉搭成一座桥,牛郎织女由此桥渡河相会。二、读1.老师范读2..全班齐读。3.分小组赛读。4.然后让学生说出上下阙的内容:上阙:情侣奔赴鹊桥相会(相逢)下阙:情侣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离别)三、赏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弄巧”引出会织彩云的织女,“飞星传恨”引出急切想见到自己心爱的妻子的牛郎。“银汉迢迢暗度”写七月七日夜,他们从天帝强划的迢迢银河两边双双暗度。2.“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情节的发展,写鹊桥相会。作者只写这么简单的两句:一是说相逢的时节(秋天的早晨),二是说这样的相逢远胜于人间的相逢。值的回味的是“金凤玉露”一语,使这秋天的风露,有了象征意义,秋天的露水晶莹剔透,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纯洁和高贵,一年只有一次,这此刻是情侣之间最美好的时刻。至于,“胜却人间无数”的深刻内蕴,则无妨作为一个悬念暂且留下,看多下阙,自会明白。3.“柔情似水,佳期入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一句,写的是这对情侣相会时的心情。“柔情似水,佳期入梦”(从修辞上来讲:比喻,对偶)。“柔情似水”着重写情态,托情于物,将两位主人公的万般如情比作银河里的水,含有微波荡漾、绵绵不断之意。“佳期入梦”着重写心态,极言相会之不易,此所谓:“既见而惊,惊而后喜,喜而反疑是梦。”“忍顾鹊桥归路”是写不忍心回头看刚刚相会过的鹊桥和分离时的归路,这一句则表现他们难舍难分、难以割舍的情感。是呀,一次短暂的相距却是此后长久分离的开始,此情此景,让人如何承受呢?因为来自不易,所以难能可贵,所以他们短暂的相聚比人间夫妇的朝朝暮暮更让人感动,更让人留恋。这就是“胜却人间无数”的所在。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的结句,意思是写两个人的爱情若是象织女和牛郎那样,真挚牢固又长久,又那里在乎什么表面上的时时相守、朝朝暮暮!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的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这就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到这,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一个哲理高度。这是其一。只要两情久长,真心相爱,即使不是天天在一起,也胜过朝夕相处卿卿我我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其二。四、议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是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城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议论色彩很浓,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让这首词成为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但是对于此句的理解一般有多种解说。现取最常用的两种作为参考: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旷达话语。作者认为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不必在乎是否”朝朝暮暮“的相守。这是作者在无奈之下的故做旷达之语,是心酸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作者心中,真正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2.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她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对比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更赞赏哪一种观点呢?两者提倡的都是一种纯洁的爱,这样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无所谓对错。舒婷诗倡导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爱。这是一种感性之爱,充满激情,但是缺乏理性。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此爱圣洁无比,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现在同学们芳华正茂,对异性有朦胧的情感是正常的。但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性地思考:这种情感真的是爱吗?如果不是,自不必说。如果是,那也不妨告诉自己再等等,等到条件成熟了,再去追求朝朝暮暮。五、拓请阅读《迢迢牵牛星》,比较《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这两首诗词的异同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明确:同:都根据传说,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作者对爱情的看法,曲折的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手法上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以情动人。异:①《迢迢牵牛星》诗写双星别离,表现的是离愁别恨;《鹊桥仙》词却写鹊桥相会,是对纯洁、高尚、忠贞不渝爱情的赞颂。②《迢迢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鹊桥仙》则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籍,余味耀永。③《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