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属于原发性皮肤损害的是
A、痂
B、丘疹
C、鳞屑
D、糜烂
E、色素沉着
2、寻常疣的外治,应选用
A、推疣法
B、浸渍法
C、针挑法
D、挖除法
E、结扎法
3、好发于儿童的癣是
A、白癣、手癣
B、*癣、白癣
C、体癣、花斑癣
D、脚癣、花斑癣
E、*癣、体癣
4、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疾病是
A、肉瘤
B、血瘤
C、失荣
D、颈痈
E、石瘿
5、下列各项中,有特殊鼠尿味的是
A、白秃疮病
B、脚湿气
C、肥疮
D、体癣
E、花斑癣
答案与解析1、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原发性、继发性皮损的内容。继发性皮损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痂属于继发性皮损(A错)。丘疹属于原发性皮损(B对)。鳞屑属于继发性皮损(C错)。糜烂属于继发性皮损(D错)。色素沉着属于继发性皮损(E错)。
2、A
答案解析:寻常疣,中医称之为疣目,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最初为一个针头大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灰白或污*,表面蓬松枯槁,状如花蕾,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瘊,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好发于手背、手指,外治: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和荸荠摩擦法(A对)。浸渍法不属于疣的外治方法(B错)。针挑法适用于传染性软疣(C错)。挖除法适用于掌跖疣(D错)。结扎法适用于丝状疣(E错)。
3、B
答案解析:白癣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癣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B对)。手癣多见于成年人,男女老幼均可发病(A错)。体癣多见于青年男性(CE错)。花斑癣多发于多汗体质青年。脚癣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D错)。
4、C
答案解析: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5、C
答案解析:白秃疮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无鼠尿臭(A错)。脚湿气病主要发生在趾缝,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为特征,无鼠尿臭(B错)。肥疮:其特征是:有*癣痂堆积,癣痂呈蜡*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C对)。圆癣的皮损特征为环形或多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的斑块,无鼠尿臭(D错)花斑癣皮损好发于颈项、躯干,尤其是多汗部位以及四肢近心端,为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色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或附少许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无鼠尿臭(E错)。
(二)辨皮肤病的性质
按照临床表现来分,主要分为急性、慢性两大类,急性者大多为实证,慢性者当以虚证为主。1.急性的皮肤病大多发病急骤,皮损表现以原发性为主,如红斑、丘疹、疱疹、风团、结节、脓疱等,亦可相继出现糜烂、渗液、鳞屑等继发性皮损。病因大多为风、湿、热、虫、*,以实证为主。与肺、脾、心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2.慢性的皮肤病大多发病缓慢,皮损表现以继发性为主,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皲裂、鳞屑等,或伴有脱发、指(趾)甲变化。发病原因大多为血瘀或营血不足,肝肾亏损,冲任不调,以虚证为主。与肝、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血虚则生风生燥,肤失濡养而为病;肾主藏精,黑色属肾,发为肾之所华,肾精不足,则可产生皮肤的色素改变以及脱发等病。要点三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治法
中医治疗皮肤病主张“治外必本诸内”,局部与整体并重。治疗方法分内治、外治两大类,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皮损形态,制定内治和外治的法则。(一)内治1.祛风法疏风清热用于风热证,方选银翘散、桑菊饮、消风散。疏风散寒用于风寒证,方选麻*汤、麻桂各半汤等。祛风胜湿用于风湿证,方选独活寄生汤。祛风潜镇用于风邪久羁证、顽癣类皮肤病、疣类皮肤病或由皮肤病所引起的神经痛,方选天麻钩藤饮。2.清热法清热解*用于实热证,方选五味消*饮、*连解*汤。清热凉血用于血热证,方选犀角地*汤、化斑解*汤。3.祛湿法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证和暑湿证,方选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健脾化湿用于脾湿证,方选除湿胃苓汤。滋阴除湿用于渗利伤阴证,方选滋阴除湿汤。4.润燥法养血润燥用于血虚风燥证,方选四物汤、当归饮子等。凉血润燥用于血热风燥证,方选凉血消风散。5.活血法理气活血用于气滞血瘀证,方选桃红四物汤、通络活血方等。活血化瘀用于瘀血凝结证,方选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等6.温通法温阳通络用于寒湿阻络证,方选当归四逆汤、独活寄生汤等。通络除痹用于寒凝皮痹证,方选阳和汤、独活寄生汤等。7.软坚法消痰软坚用于痰核证,方选海藻玉壶汤。活血软坚用于瘀阻结块证,方选活血散瘀汤。8.补肾法滋阴降火用于阴虚内热证或肝肾阴虚证,方选知柏地*汤、大补阴丸。温补肾阳用于脾肾阳虚证,方选肾气丸、右归丸。(二)外治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多在皮肤或黏膜,采用各种外治法可以减轻患者的自觉症状,并使皮损迅速消退,有些皮肤病单用外治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十分重要。在使用外治法时,必须根据皮损情况,依照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辨证施治,正确使用外用剂型及药物。外治法同样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1.外用药物的常用剂型(1)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将单味药或复方加水,前熬至一定浓度,滤过药渣所得。具有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清热解*的作用。适用于急性皮肤病渗出较多或剧烈红肿或脓性分泌物多的皮损。可用于湿敷和熏洗。常用药物如苦参、*柏、蛇床子、马齿苋、生地榆、野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千里光等煎出液;或10%*柏溶液、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等。溶液用于湿敷是治疗皮肤病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急性红肿、渗出糜烂的皮损,或浅表溃疡。使用时将5~6层消*纱布置于药液中浸透,稍挤拧至不滴水为度,冷敷于患处,一般每1-2小时换1次即可;如渗液不多,可4-5小时换1次。溶液熏洗应当温度适当,一般以40℃左右为宜,太热易烫伤皮肤,太凉则疗效不佳。(2)粉剂(又名散剂)为单味药或复方中药研磨或粉碎成极细粉末的制剂。具有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的作用。适用于无渗液的急性或亚急性皮炎。常用药物如青黛散、六一散、滑石粉、止痒扑粉等。用法为每天3-5次,扑患处。(3)洗剂(又名混悬剂、悬垂剂)是粉加水混合在一起的制剂,粉不溶于水,故久置后一些药粉沉淀于水底,使用时需振荡摇匀。有清凉止痒、保护、干燥、消斑解*之功。适应证同粉剂。常用药物如三*洗剂、炉甘石洗剂、颠倒散洗剂等。用法为用前摇匀,外搽皮损处,每日4-6次。若制剂中有薄荷脑、樟脑、冰片等清凉药物,婴儿面部、外阴等薄嫩处及寒冷冬天不宜使用。(4)酊剂是将药物浸泡于50%-75%乙醇或白酒中,密封7-30天后滤过即成的酒浸剂(也有用醋浸泡的醋剂)。具有收敛散风、活血消肿、杀菌止痒、溶解皮脂、刺激色素生长等作用。适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脱发、脚湿气、鹅掌风、圆癣等。常用药物如复方土槿皮酊、1号癣药水、百部酊、补骨脂酊等。用法为用棉棒蘸药液直接外涂皮损区,每天1-3次。凡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破皮糜烂者,头面、会阴部皮肤薄嫩处禁用。(5)油制为粉剂与植物油调和成糊状或以药物浸在植物油中煎炸后滤去药渣而成。具有润泽保护、解*收敛、止痒生肌、软化皮痂的作用。适用于亚急性皮肤病中有少量渗出、鳞屑、痂皮、溃疡的皮损。常用药物如紫草油、青黛散油、三石散油等。常用的植物油为麻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以麻油最佳,有清凉润肤之功。用法为每天外搽患处1-2次。(6)软膏是将药物研成细粉,用凡士林、羊毛脂等作为基质调成均匀、细腻、半固体状的剂型。具有保护、润滑、杀菌、止痒、去痂的作用。适用于一切慢性皮肤病具有结痂、皲裂、苔藓样变等皮损者。常用药物如青黛膏、*连膏、疯油膏、5%硫*软膏、皮脂膏等。用法为每天外搽皮损处2-3次,或涂于纱布上敷贴于患部,再用塑料薄膜封包,去痂时宜涂厚些。用于皲裂、苔藓样变皮损时,如加用热烘疗法效果更好。凡糜烂、渗出及分泌物较多的皮损忌用。2.外用药物使用原则皮肤病的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是根据皮损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1)根据病情阶段正确选择剂型皮肤炎症在急性阶段,若仅有红斑、丘疹、水疱而无渗液,宜用洗剂、粉剂;若有大量渗液或明显红肿,则用溶液作开放性冷湿敷。皮肤炎症在亚急性阶段,渗液与糜烂很少,红肿减轻,有鳞屑和结痂,则用油剂为宜。皮肤炎症在慢性阶段,有浸润肥厚、苔藓样变者,则用软膏及酊剂。(2)根据疾病性质合理选择药物如有感染时先用清热解*、抗感染制剂控制感染,然后再针对原来皮损选用药物。(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先用性质比较温和的药物。尤其是儿童或女性患者不宜使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面部、阴部皮肤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先用低浓度制剂,根据病情需要再提高浓度。一般急性皮肤病用药宜温和安抚,顽固性慢性皮损可用刺激性较强和浓度较高的药物。(5)随时注意用药反应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刺激或中*反应,应立即停用,并给以及时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