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底子
翡翠的底子就是除绿色以外的所有物质构成的总和。底子是翡翠质地(种)、透明度(水)、光泽、净度和浅色基调的综合体现。在业内也称之为地张、地或地子。
◆底子的颜色
翡翠底子的常见颜色有无色、白色、浅*色、褐灰色、灰色、浅绿色、淡紫色、灰绿色等。其中无色、白色、浅绿色和浅*色的底子有利于翠色的表现,其他色调的底子则往往会降低翡翠绿色的浓艳程度。
◆底子的好坏
底子的结构应细腻,色调应均匀,杂质脏色少,有一定的透明度,互相照应方能称底子好。好的底子称玻璃底、糯化底、蛋清底。不好的底子称石灰底、狗屎底等。
◆底子的分类
1.玻璃底:明亮透明如玻璃一样,是翡翠中极高档的品种。
2.冰底:清澈透明,晶莹如冰,给人一种冰清玉洁的感觉,也是翡翠中的高档底子。
3.蛋清底:犹如生蛋清一样透明,玉质细腻,温润。
4.芙蓉底:玉质较细,较透明有颗粒感但却见不到颗粒的界限。
5.鼻涕底:如清鼻涕一样,透明度较差,不够明亮。
6.青水底:较透明,微带青绿色。
7.灰水底:较透明,略带灰色调。
8.浑水底:半透明,浑浊不清。
9.藕粉底:半透明,如藕粉一样,略带粉色或紫色。
10.细白底:半透明,玉质细泣,底色洁白。
11.白沙底:半透明,色白并具有沙性。
12.灰沙底:半透明,色灰并具有沙性。
13.白花底:微透明,色白而质粗,有石花。
14.瓷底:微透明,如同白色瓷器,呈灰白色。
15.芋头底:不透明,如煮熟的芋头,呈灰白色。
16.干白底:不透明,光泽差。
17.豆底:不透明,颗粒粗大,翠性明显。
18.马牙底:不透明,如马牙一样,质地粗糙,底色发白。
19.香灰底:不透明,色如香灰,质地粗糙。
20.石灰底:不透明,色如石灰。
21.干青底:不透明,石花粗大,质地粗糙。
22.狗屎底:不透明,质地粗糙,底不干净,常见黑褐色或*褐色,如狗屎一般。
◆翡翠的翠性
翠性也称“苍蝇翅”,是翡翠的特有标志,是由无数纤维状或颗粒状的晶体小颗粒紧密结合组成的集合块体。晶体小颗粒在翡翠的表面呈现一种肉眼可见的大小不同的像小雪片一样的片状闪光,这种闪光称之为“翠性”。翠性的大小取决于基本晶体的粗细,晶粒粗大的翠性就大,晶粒细小的翠性也小。翠性小的翡翠质地多细润,表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翠性大的翡翠质地多粗糙,表现为半透明或不透明。
“苍蝇翅”仅仅是翡翠“翠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对翡翠观察角度的不同,翡翠的“翠性”表现形式也不同。
◆“苍蝇翅”
“苍蝇翅”是指翡翠表层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一个个犹如苍蝇翅膀的亮白色反光的特征。
“苍蝇翅”主要由翡翠中硬玉矿物的理解面面反光引起,往往呈长条状或不规则片状出现,基本反映了柱状硬玉矿物的大小和相互组合关系。由于翡翠中各硬玉矿物的大小与取向不同,在光线下转动翡翠,不同部位的“苍蝇翅”会出现大小不同的闪光,此起彼伏,十分形象。
但是,“苍蝇翅”并非在所有的翡翠中都会出现,其主要在抛光不完整、略显粗糙的翡翠平面上表现明显;而在抛光完好的平面、尤其是弧面表面上并不一定能表现出来。
◆“橘皮效应”
“橘皮效应”是翡翠在抛光平面上,通过反光观察,会出现类似于桔子皮的一个个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凸起与凹陷的特征。
“橘皮效应”主要是由于硬玉矿物硬度的各向异性引起:在翡翠中呈集合体状的硬玉矿物由于相互的取向不同,导致抛光过程中软硬程度也不同,低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对凹陷,高硬度取向的硬玉相对凸起,从而出现了一个个凸起和凹陷的相对不平整面,由此构成“橘皮效应”。因此,从翡翠的“橘皮效应”上也可以看出硬玉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和相互组合关系。
“橘皮效应”在翡翠A货中才表现得比较突出,并且凸起与凹陷之间的界线为逐渐平滑过渡;翡翠B货中由于强酸的浸蚀作用,使得硬玉矿物颗粒的间隙十分明显,表现在凸起与凹陷之间不是平滑过渡,而是有一裂隙隔开,形成穿插于各硬玉矿物颗粒间、犹如蜘蛛网状的裂隙纹路,称之为“酸蚀纹",这与“橘皮效应”明显不同。
◆“絮状物”
“絮状物”是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通过侧光或底光的照射,会在翡翠内部出现一些棉絮状物质的现象,也称为“绵”。“絮状物”多半是由于翡翠中硬玉矿物的颗粒间隙、裂隙和杂质包裹体对光线的反光引起,也称为“粒间光学效应”。翡翠中由于硬玉矿物主要是柱状出现,因此“絮状物”也往往呈长条状,有的还可以显示硬玉矿物轮廓;而一些仿翡翠制品,如由钠长石组成的水沫子或石英颗粒组成的石英岩玉都是等大粒状的,所观察到的“絮状物”也显示的是糖粒状特征。
翠性是翡翠特有的标志,其他绿色玉石都没有翠性。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档的翡翠由于质地细腻致密,未见翠性,具体如下表所列:
翡翠质地与翠性的关系
翡翠的质地矿物颗粒大小翠性
细腻致密小于0.1mm,颗粒均匀未见翠性较致密0.1—1.0mm,颗粒大小较均匀难见翠性不够致密1.0—2.0mm,颗粒大小不均匀
可见翠性较疏松大于2.0mm,颗粒大小悬殊易见翠性★观察翡翠翠性的技巧
在翡翠相对粗糙的表面注意观察翡翠的“苍蝇翅”;在抛光较好的平面上通过表面反光注意观察“橘皮效应”;在透射光下或侧光照射下主要观察翡翠内部的“絮状物”特征。通过综合观察分析,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翡翠的“翠性”特征,从而鉴别翡翠了。
◆翡翠的底子
色,指翡翠的绿、红、*、紫等漂亮的颜色,尤其是绿色要鲜阳、浓旺、纯正、均匀。色在种差、粗糙、不透明的地子上发干发死,光泽差;而在种好、质地细腻、透明的地子上就会显得晶莹靓丽、光彩夺目。◆翡翠的特点翡翠的颜色,特别是绿色最诱人,对翡翠价值的影响也最大。但是翡翠
的绿色也并不是越深越好,当翡翠的绿色深到一定程度就称为黑色或接近黑
色,这种墨绿色的翡翠品质与种质好的翠绿翡翠相比,仍要差几个档次。最
好的翡翠颜色是浓淡适宜的翠绿色。
◆翡翠的增色与减色
翡翠的增色是指有些翡翠在制成成品后,其本身的绿色要比原石更绿。减色是指有些翡翠在经过打磨、抛光后,其本身的绿色反而没有先前好了。
◆翡翠的雾
翡翠的雾是指翡翠的皮与翡翠内部(或称肉)之间的一种半氧化微风化的硬玉。实质上它也是翡翠的一部分,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
◆雾的颜色
雾分白、*、红、灰、黑等。如把外皮磨去,露出淡浅的白色称白雾,说明其内杂质少、“地”干净,有一定的透度,若白雾之下有绿,就是非常纯净的翠绿,与“地”互相搭配价值连城。白雾也说明“种”老,一般人都喜欢白雾。
*雾显示其内的铁元素和其他元素正在渐渐氧化,但还没有严重氧化。
若为纯净的淡*色的雾,显示杂质元素少,常出现高翠,但有时因铁离子产
生的蓝绿色调可能进入翡翠的品格,也出现微偏蓝绿色调的绿。
红雾说明其内所含铁元素已严重氧化,可能翡翠内部出现灰“地”。
黑雾主要因大量东质元素氧化所致,显示翡翠内部杂质多,透明度差。
个别黑雾也会出现高翠,但有时水很差。
◆雾的作用
雾的颜色和存在能说明翡翠内部杂志的多少,“种”是老是新,透明度
的好坏及其内部的干净程度等。但它不能说明其内是否有绿,与绿无关。
雾是出现翠色的征兆,白雾似白蒜皮,是较纯净的硬玉岩,表明含铁量
不高,可能出现正绿和高绿。白雾一般在白盐沙皮下,*料者大都很喜欢*
白雾料;*雾下的肉色有的会泛蓝;黑雾的玉肉往往底子灰,也可能出现高
绿色;红雾的玉肉一般底子灰,*黑雾料则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
有雾的玉石主要产自大马坎场区和老场区(老场区的四通卡场口玉石
除外),而小场区、后江场区、雷打场区、新场区的玉石都没有雾。
雾色漂亮且厚一些的红雾、*雾、蓝水雾料,可用于制作翡翠的俏色作品,如绿、紫双色加上红雾,就可以制作成寓意吉祥,受人喜爱的“福禄寿”。
◆翡翠的癣
癣是指翡翠料表皮上出现的黑色、灰色、淡灰色的印记,其形态有脉状、侵染状、块状等,是翡翠的伴生矿物。虽然本身没有什么价值,但与翡翠的绿色存在却有着很大的关系,癣常被一些行家里手视为查验翡翠原石上有没有绿色的重要标志。
癣多数呈点状、片状或块状,也有像马牙或苍蝇翅膀的。一般来讲,有癣易有色,但是同时癣又吃色。看癣的目的主要是分析其对翡翠料质量的影响。只在表层的癣影响小,称为睡癣,危害不大。扎进玉肉深处的癣,称为直癣,容易钻进玉石内部,需要多加提防。如猪棕癣,能对玉肉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癣的主要表现有:黑癣、灰癣、白癣(如同白色马牙)、猪棕癣(如同蛤蟆皮)、枯癣、癣夹绿等。这里介绍较常见的几种癣。
1.黑癣。如果是睡癣(即指黑亮色是平的),呈带状,只是一部分有癣,通常把癣擦去见绿,但需其周围有松花,这样的癣不会进去。
2.猪棕癣。像猪棕一样一根根扎进去。这种癣破坏性大,能扎进石头深处,甚至无处不有。此种只能做花牌。
3.灰癣。癣呈灰色,此种癣会到处跑。如果癣散开则价值不高,如集中在一半,另一半有松花有蟒,其价值还算是不错的。
4.直癣。看似栽进石头里面,如一颗颗钉子钉进去,而不是平躺在表面。此种癣破坏性最大,通常不带有色、松花,易迷惑人,毫无价值。
5.黑癣夹大绿块。癣色块大,但癣是癣,色是色,癣不会乱跑,可以取料。要注意观察是睡癣,还是直癣。
6.癞点癣。就是一点绿上有一个黑点。这种癣多生在松花上。有的用灯或隔片一打,黑点跑掉,没有进去,还算可以,如果仍旧存在则表示会渗透进去,色到哪里黑点会到哪里。
7.枯癣。周围有色,不论色是什么形状,但中间有一片疤痕,像脓疮一般,叫枯癣。枯癣对于石头的危害不大。
8.小黑点癣。有的黑点会渗透,有的不渗透,主要看黑点的密度,取料时是否得开。
9.癣夹绿。即指癣与绿互相掺杂,一潭一片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种石料曾风行制作雕件,大受欢迎。有的工艺可以剔除黑癣,对这样的料开价时要掌握好价格。
10.膏药癣。多半癣不会进去,色癣分开,要注意癣的厚度,不少膏药癣下有高色。
11.角黑癣。大多是一角有癣,不影响全局。
12.满个子癣。这是最危险的癣,往往是癣肉不分。
13.白癣。即指呈马牙状的癣,纵使有色也不能取料。
14.乃却癣。形状像苍蝇屎一样,颜色呈咖啡色,哪里有绿追踪到哪里,很危险。
◆翡翠的松花
翡翠表皮隐约可见的一些像干了的苔藓一样的色块、斑块、条带状物,称“松花”。“松花”是指原来翡翠原料上的绿,经风化已渐失色留下的痕迹。
◆松花的特点
松花的形状各异,主要有带形、膏药形,还有头发状、丝网状的。一般而言,越绿越鲜就越好。如果外表没有松花,其内部很少会有色;如果外表有松花,则里面就可能有色。现今大致可分为:点点松花、谷壳松花、柏枝松花、一笔松花、包头松花、丝丝松花、春色松花、荞面松花、蚯蚓松花、蚂蚁松花、大膏药松花、毛针松花和癞点松花等。
◆松花的作用
看松花,要结合蟒的表现来判断其绿色是否能够深入内部及色的优劣。松花包围玉石的面积越多越好。比如荞面松花,像是在石头上撒了一层呈*绿色的粉,一沾水就显出谈绿色,其表面的浓淡能够决定内部绿色的浓淡。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原石在搬抬运输过程中,可能对松花产生影响,故必须细致观察或借助放大镜,以作出正确判断。需要提醒各位的是,有一种叫“暴松花”的原料,其绿色都在表皮上,色彩鲜艳,面积大,但里面却无色或偏色。
根据松花颜色的深浅、形状、走向、多寡和疏密程度,可推断其内绿色的深浅、走向、大小、形状等。依据松花颜色的浓淡、数目的多少、散布的疏密水平,形状的转变,可以揣摸翡翠内部颜色面积的大小、外形、转变与散布等。
◆翡翠的石花
所谓石花,指的是翡翠中的絮状白色沉淀物。
◆翡翠的种类
因为形状特点各异,业内常把密度较大、颜色较重的称为“石脑”或“死花”,把比较散碎的称为“满天星”(冰种飘兰花翡翠),把密度较小、颜色较浅的称为“棉花”,把白绿相间的称为“小葱拌豆腐”。也有将石花与绿色或地子联系起来叫“韭菜花拌豆腐”。
◆石花的作用与影响
石花的明显与否往往是和翡翠的“种水”(通透度)有关,种水好的,石花才显得突出,而在种水不佳时,石花就不明显,或者隐而无存了。翡翠中有明显的石花时,容易造成地子吃绿,使翡翠的价值受到影响。
而石花是有软硬之分的,所谓硬是指石花与绿色的界线明显,所谓软是两者界线区分不大。石花硬则对翡翠的价值有较大影响,而软一些的石花能溶于绿色之中,对翡翠的价值影响要小得多,影响最大的就是大片散碎石花。
◆翡翠的蟒带
“蟒带”也叫“索”,是在翡翠毛料表皮上出现的、由沙粒排列而成的,一条甚至一片缠绕大半个石头的形态,状如蟒蛇或绳索。
◆蟒带的种类
成色较好的蟒带主要有白蟒、带蟒和丝状、点状或条状蟒等。白蟒与原石色不同,一般呈白色,呈灰色的为最佳,黑石头有灰白蟒也好;带蟒是指以带形缠绕石头的中部或一头,或如拧结成绳状的带子,这样的翡翠料往往色好;对于丝状、点状或条状的蟒带而言,如果上面带有松花,各种好的表现都集中在一块石头上,则是难得的好货。
◆蟒带的作用
蟒带的形态、颜色、走向、倾向,是判断翠料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一般,凸出或内凹于翡翠毛料表皮的蟒带都是好的玉相。其中,凸起的蟒带表示绿色的翡翠比周围浅色玉肉的结构更细密;内凹的蟒带则表示绿色玉肉的质地比周围的更粗疏。如果在蟒带上出现了松花,则有可能成为带子玉,是极具可*性的翡翠籽料;如果蟒带中绿黑相伴,则可能是癣夹绿的情况。
◆翡翠的白棉
白棉是指翡翠内部见有斑块状、条带状、丝状、波纹状的半透明、微透明的白色矿物。
白色矿物的主要成分为钠长石,次为霞石、方沸石及一些气液态包体。这些是翡翠内的杂质物,严重影响翡翠的质量与美观。它的存在将大大影响翡翠的价格。还有绿与绿之间的白棉,也可能是硬玉本身,这是由于绿色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
棉是翡翠的瑕疵,在翡翠组织中阻挡消耗光线,影响光线的穿透、散射,产生类似白花,主要形状特征为棉絮,会对翡翠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棉的分类
一、结构造成的棉
翡翠结构不同的部位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在一块玻璃种翡翠中也有局部的结构疏松、间隙较大的地方,当这些部位结构稍弱,光线通过时,会产生阻碍,形成混沌,灰暗。根据结构的形状不同,会产生不同形状的棉。
二、杂质造成的棉
翡翠中常会含有外来的杂质,有的杂质结构比较大,有的比较细小。有时候是聚在一起,有时候是分散开来。聚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块状的棉,如木那特征的点状棉。分散开来的时候,会散布在结构的缝隙里,数量较多时会让翡翠看起来混沌污浊,很多灰水底的翡翠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那些杂质棉也属于脏而已。
三、有颜色的棉
外来的杂质很多时候是有色的,不一定是无色的,木那的点状棉以无色居多,即是白棉。
我们现在常见的那种所谓的死花,其实都是带颜色的棉。以那些种好飘兰花的为主要表现。即使那些看起来比较灵动的活花,也只是比较细小的色棉散开些,看得比较清淡而已,基本上都是棉的多。
◆翡翠的水头
水头,一般是指翡翠的透明度。水头长、水头足就是透明度好,光线穿透翡翠的能力强;反之,水头差、水头短就是透明度不好的意思。常用水头长短、足差、是否干来形容透明度。业内选玉有句话“(和田)玉看油,(翡)翠看水”。意思是说玉以自如凝脂、细润有油性为佳;而翡翠以翠绿欲滴水汪汪、晶莹靓丽为妙。水头,一般用尺寸来表示。所谓几分水就是指光线在翡翠中所能达到深度能力的表示。
◆查看水头的方法
有经验的行家在选购翡翠时非常注重水头,他们在鉴定时往往用聚光电筒以照进翡翠料的深度来衡量其透明度。约定俗成的叫法是,光线照进翡翠料3mm深为一分水,能照进6mm深为二分水,能照进9mm深为三分水。这样,便将水头的优劣量化,同样的高色翡翠,透明度高的价格可比水头差的高出若干倍。
◆影响翡翠透明度的因素
1.翡翠本身颜色的深浅会影响透明度,颜色越深,透明度越差。
2.翡翠的厚度会影响透明度,越薄,透明度越好。
3.伴生矿物的存在也会影响翡翠的透明度。
透明度等级与透光深度的关系
透明度等级水头透光深度肉眼透视文字特征非常透明3分水,上等玻璃种9mm以上能透过翡翠清晰地看下面的文字很透明3-2分水,玻璃种6-9mm似玻璃,透过翡翠下面的文字可见透明2-1.5分水,准玻璃种4.5-6mm透过翡翠下面文字呈模糊状尚透明1.5-1分水,冰种3-4.5mm透过翡翠看不清下面的文字半透明1-0.5分水,准冰种1.5-3mm透过翡翠下面的文字模糊一片次半透明0.5分水以下,似冰种1-1.5mm边缘薄处能透光不透无分水1mm以下如同石膏,完全看不见◆翡翠的皮
绝大多数翡翠原料均有皮,特级翡翠也有皮。翡翠的皮是翡翠原料在搬运过程中通过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皮的颜色的形成是两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即由翡翠外部氧化作用使铁的氢氧化物渗透到翡翠皮面的细小微裂隙中,再与表皮下正在氧化的杂质元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翡翠皮的特点
不同场口的翡翠,其皮的特征各有差异。总体而言,由于沙粒细的皮更易于受到自然风化侵蚀作用的影响,因此翡翠皮的沙粒越大,其皮层就越厚;若沙粒细小,则其皮层相对较薄。另外,有些翡翠皮上有“色眼”,即一种漏斗状的凹坑,这样的特征常被视作与出绿相关的好现象。
◆翡翠皮的分类
翡翠皮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沙粒颜色的差异,翡翠皮可分为白色、*色、棕色、铁锈色、红色、灰色、黑色等不同种类;根据皮上沙粒的大小,
翡翠皮可分为糠状、圆粒状和粉末状三种类型。另外,在*石中,某些翡翠皮因可能覆盖有优质玉肉而受到特别青睐,如*盐沙皮、白盐沙皮、黑乌沙皮等。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几种翡翠皮。
1.大象皮。形似大象皮,浅灰色,有皱纹,触摸时手感带刺,切割后多见半透明的玻璃底,属上等。
2.老树皮。形似树皮,*褐色,显褐皱性的干枯,手感带刺,切割后多见白水底,多产于大马坎场区。种水色较好,属上等。
3.白沙皮。皮上沙粒似盐,石种老,皮下有白雾,主要产于老厂区马那场口和新场区等其他场口。除此之外,还有白盐沙皮,皮下没有雾,沙粒粗细不分,手感弱。
4.*沙皮。沙粒似盐,显深*色,石种老,主要产于老场口,最重要的区分是沙要翻得好,有较强的立体感,切割后多见白水底,颜色翠而阳,属上等。若皮上沙粒混乱不均匀,没有规律性的排列,这样的*沙皮没有雾层,多为糯化底或豆底。
5.白灰皮。沙粒被一层石灰粉包裹着,刷掉这层白粉便是白沙,多产于老场区,切割后多见玻璃底。
6.脱沙皮。这是双层沙皮,脱去一层还有一层,颜色多为一层白,二层*或红。
7.老石种。主要场口在东郭,*沙切割后多为白水底,有阳豆色。红沙切割后,多见糯化底,有正色,但偏暗。
8.黑乌沙皮。颜色灰黑,沙粒有粗、中、细之分,粗者多见为粗豆底,细者多见为细豆底,唯中者有糯化底,切割后有的见正色,有的见偏色。
9.铁锈皮。为黑*色,可以出现在不同颜色的沙皮上,宽窄不等,有的是片状走向,有的是块状,如果沙粒适中,翻得有力而整齐,切割后底和色都好。
10.铁沙皮。铁是指沙紧,多见为土白色,切割后为细豆底或糯化底。
11.水翻沙。多见老石种,颜色黑*灰都有,但沙粒一般都不太好,因为出产这种水翻沙的场口比较杂乱,底水一般,主要区分点是皮上有无水锈。
12.红沙皮。色似杨梅红,也称杨梅沙。出产这种沙壳的场口比较多,有摆上桥、香公、大马坎、穷瓢、马那、摩哥地等,中等石种,多见牛血雾,一般为豆底。若是壳上出现褐色的槟榔水锈,其色就很不好。
13.腊肉皮。皮壳形似腊肉,因而叫作腊肉皮,皮壳有厚有薄,种底有粗有细,一般不透明,属中等翡翠,出产场口比较多,含翠色者却少见。
14.田鸡皮。颜色青灰,表皮细腻而显薄,少数田鸡皮有蜡壳,因敷在无沙处,容易脱落,含翠色者比较少。它多出产在后江场区。
15.*梨皮。梨*颜色,皮薄,打光即可看见内含的颜色,切割后,绿色*味足,显鲜亮活放。是大马坎最具代表性的块体。
16.洋芋皮。皮色土*而薄,多见半山半水石。切割后半透明,糯化底,产于大马坎和莫帮洼场口。
17.笋叶皮。颜色乳*而薄,透度高,属半山半水石。切割后绿色翠而温润。在白水底上很有特色。
18.青蛙皮。皮色淡绿,没有雾层,切割后,多见水短。
◆翡翠皮的作用
根据皮的颜色、致密程度、光润度、凸凹度大致可估计出翡翠原料内部的色彩、水头好坏、地的好坏、种的老嫩及裂结的多少。如皮上表现致密细润,通常显示其内部透明度好、杂质少;皮表面表现为不明显之苔状物,常显示其内可能有绿;皮面凸凹不平粗糙者,显示其内裂绺多,质地疏松、水差;再如翡翠皮上颜色变化大,且有黑癣之类的条带斑块者,就应注意有绿出现的可能。黑乌沙皮含铁等杂质很多,即使其内有绿,绝大多数也为偏蓝的绿。*白沙皮上水后有手感细沙脱落者,一般水头足。褐色皮又称*鳝皮,一般种很老,若皮细嫩并见苔辞状及黑色条带盖,说明其內水好可能有高翠。翡翠的皮学问很多,要综合判断估计其内部情况。
◆翡翠的肉
翡翠的肉存在于皮与雾的下面,是真正的翡翠。“肉”是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外界风化影响的翡翠原石。行业内有“肉粗”“肉细”之说,指的是翡翠质地的粗糙程度。为什么翡翠的肉重要呢?因为翡翠的肉粗、肉细已经成为评价翡翠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了。
◆翡翠的绺裂
绺裂是翡翠中自然生长的裂纹,按照行话所讲,裂开的称为“裂”,而愈合或充填了物质的裂称为“绺”。绺裂会严重影响翡翠的水地种色,进而影响翡翠的价值。但在实际情况中,翡翠的绺裂很常见,所谓“十宝有九裂”,在制作加工时,可以通过切割或遮藏绺裂来确保翡翠之美的展现。
◆绺裂的成因
翡翠原石在形成的后期,常因发生挤压撞击等应力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开裂。从晶体结构看,这种开裂有一定的方向性,有的沿着双晶结合面裂开,有的沿着网面包体裂开,有的则沿着不溶物质形成的夹层裂开。翡翠原石不同的开裂方式,最终形成了其表皮或内部各种类型的绺裂。
◆绺裂的种类
1.夹皮塔在翡翠原石上,即可看到很深的裂痕,开口处有明显的铁锈或其他杂色的物质,这样的绺裂,只需用锤子轻轻地敲几下,即可震开。绺裂的表面常常可见明显的腐蚀风化层。
2.跟花塔是在绿色或其他色的边缘上,按照色的走向有序生长的绺裂。
3.隐形塔在原石上只看到一条水线或没有一点痕迹,解开后却十分明显,这种塔民间叫它“石筋。
4.绺裂在原石表面,裂痕呈铲状分布,用灯光照射,有明显的跳口,这种绺裂只要不是层层分布,一般不会太深入。
5.恶塔在原石表面,即可看到明显的裂痕,且大面积伸展。某些恶塔,还可见到浸润进去的各色杂质。
◆绺裂的分布形式
1.直塔按原石的生长方向垂直分布。
2.横塔按原石的生长方向横向分布。
3.曲形塔呈曲线分布。
4.乱塔呈无序状分布。
5.鹅毛绺呈羽毛状分布。
6.十字塔横直交叉,按垂直方向分布。
7.叉塔三角交叉分布。
8.碎塔呈开片瓷状,又名“瓷巴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