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丝瓜络、生牡蛎(先煎)各30克,当归、瓜蒌、丹参(后下)、夏枯草各15克,赤芍、山茨菇、香附、穿山甲(先煎)各12克,柴胡、玄胡(研冲)各9克。病程较长加王不留行、牛膝、三棱、莪术;反复发作加地龙、僵蚕、土鳖虫、水蛭;硬结难消加皂角刺、桃仁、浙贝母、玄参。服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早中晚服。月经期停服,经后续服。3周为1个疗程,至疼痛及肿块消失。
2.子宫肌瘤组方:益母草、生牡蛎(先煎)各30克,山茨菇、当归、穿山甲(先煎)、丹参(后下)各15克,赤芍、地鳖虫各12克,三棱、莪术、僵蚕、桃仁(打)、川芎、红花各9克。出血量多加三七、小蓟炭、莲房炭;肿块坚硬加地龙、皂角刺、夏枯草;反复发作加生地、丹皮、玄参;包块难消加全蝎、水蛭、蜈蚣。服法:每天l剂,水煎分4次服。月经期停服。2个月为1个疗程,至肿块消失。戒房事,忌辛辣饮食。孕妇及有出血性疾病者禁服本方。
3.卵巢囊肿方药:生牡蛎(先煎)、鳖甲(先煎)各30克,丹参(后下)、炮山甲(先煎)、牛膝各15~30克,当归、赤芍各10~15克,三棱、莪术各9~12克,桃仁、川芎、红花各6~10克。病程日久加海藻,昆布;包块消之不快加地龙、土鳖虫、水蛭;服法: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月经期停服。30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注意:治疗期间应节房事,忌生冷、香燥、酒类、辛辣饮食。孕妇、月经过多及有出血倾向和年老体弱者禁服用本方。
名医名方柴青乳癖方
组成柴胡10克,青皮10克,赤芍15克,全瓜蒌10克,王不留行10克,紫丹参15克,枳壳10克,橘核15克,蒲公英15克,橘叶7~9克(鲜者为佳)。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消癖。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乳癖)。对初起实证者疗效较佳,
服法每日一剂,常规水煎2次,分2次服,半月为一疗程。
方解乳腺小叶增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故西医治疗是以调节卵巢功能为主,但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中医没有乳腺小叶增生之病名,但因在乳房部位可触到痞块,故名“乳癖”。其病因病机与忧思郁怒等情志密切有关。
当今中年妇女由于家庭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社会活动多,因而精神紧张,思想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急躁、忧虑、不安等情绪而导致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气血不畅,脉络阻滞,形成痞块,发为乳癖。
方中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癖为君。王不留行、丹参、赤芍活血化瘀为臣,配蒲公英、橘核,清热解*,消炎散结,加强活血化瘀和消癖功效。枳壳、瓜蒌行气化痰,消积为佐。用芳香气味较浓的鲜橘叶为使,可引诸药入经,使气血通顺调。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消癖之功效。
加减乳头疼痛,舌质红,苔薄*,肝经郁热者加丹皮10克,栀子10克,川楝子8克,延胡索10克,清肝热,解郁止痛;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者加*参15克,*芪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健脾益气;溢乳者,加炒麦芽50克,山楂10克,薏苡仁15克,消乳汁;有乳头溢血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地榆15克,凉血止血;冲任亏虚者,加鹿角霜15克,山药15,补骨脂10克补益冲任。痛经良方——温经止痛汤
组成:当归30克,川芎、酒白芍各12克,乌药、香附子、元胡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加减:寒凝胞宫,少腹冷痛较甚者加小茴香、九香虫各10克;伴四肢肿胀者加泽兰叶15克。茯苓12克;饮食呆滞者加麦芽、山楂各15克,砂仁8克;瘀阻较甚、少腹刺痛者加桃仁、红花、五灵脂各10克。
用法:上药用凉水毫升浸泡30分钟后。用文火煎煮20分钟,滤取药汁。如法煎煮2次。合并药液分2~3次温服。于每月月经前服3~4剂,连服3个月期周期。
适用于功能性痛经,症见经前数日及行经期少腹冰冷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得温痛减,经期后延,经行块多不畅,至经行过半则痛渐缓,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脉弦等症。
按语:温经汤针对寒凝、气滞、血瘀的病机而设,故药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散瘀通经;白芍“除血痹”(《本经》),柔肝缓急;乌药温通行气散寒,解凝止痛;肉桂温经散寒,通阴解凝;元胡、香附行气活血定痛;炙甘草补中和药。诸药合之,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之功。俾寒散、气行、血活,经行通畅,则其痛自愈。服药期间及经期勿淋雨涉水,坐卧湿地,并应舒情志,解郁怒,适寒温,忌食生冷厚味,生痰恋湿之品。
名医名方吴氏通管汤
组成莪术15克,丹参15克,细辛2克,大*15克,炮山甲15克,水蛭15克,当归15克,桃仁10克,三棱10克,红花10克,甘草5克。
功效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瘀祛生新。
主治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症。
用法上药每个月周期用药10剂,于月经后5天开始用药,每日1剂,用水煎3次,将3次药汁合并,取ml药液趁温保留灌肠,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余下药液,1日2次分服,10天为1疗程。每剂药3煎后药渣,用布包热敷下腹部,冷却时蒸热再敷,每日上、下午各敷1次,每次40~50分钟。
可于宫腔干净后3~5日,用宫腔导管缓慢地宫腔注入药液,首次量不得超过10ml,速度1ml/分钟,隔日1次,每月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方解本疗法中“吴氏通管汤”具有抗菌,破血逐瘀之功效。方中莪术、三棱、桃仁、红花行血破瘀,攻逐积滞;丹参活血祛瘀,扩张血管;细辛散寒,止痛,抗菌;大*抗菌泻下;炮山甲散瘀通络,消肿排脓;水蛭破血逐瘀,抗凝,扩血管,促吸收;当归补血行血;甘草调和诸药。
中药灌肠利于盆腔组织吸收,提高盆腔组织药物浓度,增强疗效。药渣外敷起到热敷的物理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吸收,有利于药物的热蒸气离子透入。
宫腔缓慢加压注入药液,对粘连的输卵管起到扩张作用,有利于粘连的解除,使管腔复通。加之药物作用,功效更显著。
加减若气滞血瘀,寒邪凝滞,痰湿阻滞,拟活血为主,调经种子,用官桂、小茴香、干姜温经散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元胡、五灵脂、蒲*、没药化瘀止痛。若发现输卵管粘连或炎症,酌加牛角丝(水牛角切丝)、人字草、牛膝。若出现白带多,色浓,味臭,酌加白冠花、白果仁、银花、紫花地丁。若遇宫冷不孕者配以附子、肉桂、紫石英。
裘笑梅,《名医秘方汇萃》
炒当归、赤芍各9克,川芎3克,橘红、姜半夏各6克,炙甘草3克,制香附、元参、浙贝母、炒川续断各9克,炒枳壳6克,失笑散12克(包煎)、生山楂、牡蛎(先煎)各20克,白花蛇舌草12克,莪术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活血祛瘀,理气消脂。
子宫肌瘤往往影响妇女的生育,导致不孕。《巢氏病源》说:“癥痞之病其形冷结,若冷气入于子脏则使无子,若冷气入于胞络搏于血气,血得冷则凝,令月水不通了。”本方是为证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导致不孕者所设。故方用橘红、甘草、半夏(二陈汤去茯苓)、香附、山楂等理气化痰消脂;当归、川芎、赤芍、莪术、元参、浙贝母、牡蛎、失笑散活血祛瘀,消癥止痛;其中白花蛇舌草一味消肌瘤,虽苦寒而无伤胃之弊。全方活血祛瘀、理气化痰、消癥止痛。俾气顺痰化、瘀祛癥消而痛止,此时再调经求子自当一举而功。
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
蔡小荪治疗崩漏验方蔡师指出:崩漏必须详审病机,首辨阴阳,即阴崩与阳崩之别。“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执简驭繁可概括为:凡出血色质赤紫粘稠的属阳崩,用养阴止崩汤;经色暗淡稀薄的属阴崩,用温阳止崩汤;经行量多色暗有块属血瘀崩漏,治疗上用化瘀生新法,宜化瘀止崩汤为主。总之崩漏的病因众多,病情错综复杂,蔡师主张“求因为主,止血为辅”,止血不留瘀,崩则不专止涩,用药深谙药性,崩漏止后,经水甫净,气血大亏,急需补气血,增加营养的调理,使气血旺盛则循环而行,崩漏自愈。
养阴止崩汤组成:生地12g,炙龟版10g,煅牡蛎30g,丹皮炭10g,旱莲草20g,熟女贞20g,白芍12g,潞*参12g,黑芥穗10g,生蒲*15g(包煎)。
功能:育肾滋阴,清热止崩。
主治:阳崩症。经量过多如注,色鲜无块,或淋漓日久,颧红潮热,咽干口燥,腰酸头晕,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方解:生地、龟版益肾滋阴,凉血清热;白芍、牡蛎酸收固涩,以收下焦相火;丹皮、蒲*清热凉血,祛瘀生新,以防热盛煎熬,血稠成瘀;旱莲草、熟女贞补益肝肾,滋阴止血;配潞*参益气培元,此所谓“常泄者虑其气脱”。血虚易生风,风盛热更炽,配黑芥穗宣散肝经之气,又祛血中之风,祛风即能止血。
名医治闭经验方1养血补肾助阳饮
组成:当归12克,丹参15克,白芍9克,熟地30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9克,巴戟天9克,淫羊藿12克,仙茅9克,鹿角胶16克(烊冲),阿胶12克(烊冲),紫河车粉3克(分吞)。」功效:补督脉,壮元阳,养血液,生精髓。
主治:闭经属产后脱血,肾阳虚损者;或席汉综合征。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停闭。头晕耳呜,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大便清薄。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方解:用四物除川芎,加入丹参,以养血活血调经;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使任脉通,督脉固;合淫羊藿、仙茅补阳温肾,入命门以强精;鹿角胶性温纯阳,填髓生精;阿胶和血补阴;加人紫河车粉以充盈血海。如是则肾气足,胞宫暖,气血调,冲任养,每收良效。
2鹿角霜饮(许润三)
组成:鹿角霜20克,白术20克,生*芪2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枳壳20克,昆布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功效:温阳,利水,通经。
主治:闭经属肾虚痰湿者。症见经闭时间较久,形体肥胖,或有浮肿,胸胁满闷,恶心疾多,神疲倦怠,性欲淡漠,脉象沉弱,舌质淡或胖嫩,苔薄白。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用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1次,月经期停服。
方解:鹿角霜饮所治闭经属寒邪客于冲任,或素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滞冲任而引起者。本方中鹿角霜、白术,温肾健脾以运水湿;当归、*芪补气血之虚;香附、枳壳、半夏、益母草理气活血利水,共奏温阳利水通经之效。
加减:临床应随证加减:于月经10~15天,桂枝10克,桃仁10克;若服药后感觉头晕,可将鹿角霜改10克
3瓜石汤(刘奉五)
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9克,麦冬9克,生地12克,巨麦12克,车前子9克,益母草12克,马尾连5克,牛膝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宽胸和胃,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属阴虚胃热者;或血涸经闭。症见月经量少渐致停闭,伴心烦急躁,口干舌燥,口渴欲饮,小便*赤,大便秘结,或夜寐多梦,或消谷善饥。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解:古人曾用三合汤(四物汤、调胃承气汤、凉隔散)治疗本病。原方由当归、生地、白芍、大*、元明粉、甘草、连翘、栀子所组成。在临床实践中,刘氏观察到多数病人,虽有上述症状,而大便不一定干燥。而且本病又系慢性病,非数剂药能以收功。如若长期服用三合汤,因其中有大*、元明粉等苦寒泻下之品,更易耗伤津液。而本方瓜蒌,石斛以为主药,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滋阴除热,合用共奏宽胸润肠,利气和胃之效。另加玄参、麦冬养阴增液。因本病源于阴虚血燥,故在四物汤中去掉较为温燥的当归、川芎,用生地滋阴生血;巨麦、车前子活血通经;益母草偏寒,通经
活血之中又能生津液;马尾连(或栀子)清胃热,热去则津液能以自生;牛膝引血下行,以期经行血至之目的。总之,全方以滋液清热,宽胸和胃之力,而达到活血通经的目的。由于药性平和可以长期服用。在临床应用时若见大便燥结,也可先用三合汤,待阳明燥实已解,仍可改用本方作为后续治疗。
加减:若大便燥结,加大*6克以通腑泻热;里实燥热解除后,可加当归10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泽兰10克以活血通经。
4通经散(徐志华)
组成: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5克红花10克桃仁10g炮山甲10克乌药10克刘寄奴10克牛膝10克肉桂3克三棱10克文术10克丹参12克
功用:理气活血,逐瘀通经。
主治:闭经属气滞血瘀者。症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表现为骤然停闭,伴情志抑郁易怒.胁痛或少腹胀痛拒按。舌黯或有瘀斑,苔正常或薄*,脉弦或紧。_
方解:本方由桃红四物汤加减而成,专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及瘀血积聚而成疤痕等证,方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活血海经;刘寄奴、三棱、文术、穿山甲、牛膝破血祛瘀消徵散结;乌药调气疏肝;肉桂温经散寒活血。以上诸药共奏活血祛瘀、调经的功效。有热象去肉桂加丹皮,久瘀加地鳖虫。
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克川芎4.5克牛膝9克香附9克元胡9克丹参9克红花4.5克白芍9克水煎服。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膜样痛经、及内膜异位症等,否则效果不显。
[辨证方]
1、寒证
韩百灵:温肾扶阳汤,治胞中虚寒型痛经,妇女经期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经色清稀,腰酸腿软,四肢不温,尿频,白带下注,面色淡白,舌质淡润,脉象沉缓无力。人参9克山药9克熟地9克山萸肉6克吴茱萸6克菟丝子9克肉桂6克附子6克补骨脂9克白术9克《百灵妇科》
颜德馨:治疗之法,以通为主,多用温经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汤独擅胜场,每于经前投此,多应手而效。曾以治痛经达十余年缠绵不愈者,或痛甚则厥,或剧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顽固病例,亦有殊效。
小茴香7粒(炒)干姜0.6克(炒)元胡3克没药6克(炒)当归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9克(生)灵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经来潮前连服5~7剂,一般连续治疗3个月即获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