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有一种草,茎叶似蒿,有利湿退*之功,茵陈也具这种功效,故傍以“茵陈”二字。花冠管状唇形,上唇微带紫色,下唇*色,有金钟之形,合而得金钟茵陈之名。铃茵陈、角茵陈等名均同于此。
名儿沾亲,金钟茵陈与茵陈却不是一家人,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金钟茵陈却为玄参科阴行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丘陵、草丛等处,国内外均有分布。
个头儿不高,约30-80厘米,叶对生,叶轴两侧有羽状排列的分枝,在分枝两侧才着生羽状排列的小叶,全部裂开,裂片狭线形。
花是一对一对开在茎枝上部的,成稀疏总状花序。花冠就是那个形似金钟,又形似铃铛的部位,极具欣赏价值。种子黑褐色,与芝麻类似,故又得芝麻蒿、*麻油之名。
入药,金钟茵陈又换马甲,被称作阴行草,全草可供药用,以茎叶花果齐全、无杂质者为佳。立秋至白露采割,去净杂质,切段,晒干或鲜用就可。
味苦,性寒。通常苦味能燥湿泄下软坚,寒能清热凉血,故阴行草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祛瘀止痛之效。加之归脾、胃、肝、胆经。
一可治*疸型肝炎,胆囊炎,遍身发*,胃中湿热。
1、治湿热*疸,小便不利,遍身发*:阴行草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疸型肝炎:阴行草、金丝桃、地柏枝各50克,老萝卜根9克。水煎服。
*疸的病机是湿,金丝桃归心、肝经。可清热解*,散瘀止痛,祛风湿。
地柏枝别名石柏,归肝、胆、胃经。能止血清热利湿。用于湿热*疸,淋病,水肿等。
老萝卜根利尿退肿。
三药与能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的阴行草一道,共治病症。
3、胆囊炎:阴行草、地耳草、大青叶、海金沙、白花蛇舌草、穿破石各15克。水煎服。
阴行草清利肝胆胃中湿热。
地耳草清热解*,止血消肿,治肝炎及疮*等。
大青叶清热解*,凉血消斑。可用于心胃火盛、*疸等的治疗。
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白花蛇舌草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消痛散结、利尿除湿。擅长治疗多种癌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
穿破石性味微苦,平。祛风利湿,散瘀止痛,健脾益胃。用于*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针对以上用药,主治应为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之症。因湿热蕴聚肝胆,郁而化火,灼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嗳酸臭气,消化不良,便秘尿赤。湿热郁久必挟淤,故患者胁痛拒按,舌质红,苔*腻,脉弦滑数,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调和中焦脾胃。上药共用,可用于此症之治。
二可治小便不利,尿血,白带。
1、治热闭小便不利:阴行草一两至两半。水煎,调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血痢:鲜阴行草一至三两。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3、治血淋,小腹胀满:阴行草五钱。开水炖,加冬蜜冲,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4、治白带:阴行草一两。水煎,冲*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三可治感冒咳嗽。
阴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阴行草可治风热感冒,胃肠感冒,咳嗽。胃肠感冒又称感冒夹滞,它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等胃肠症状。
外用又治创伤出血,烧伤烫伤等。
1、烧烫伤:阴行草、炉甘石各等量。共研细粉,香油适量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炉甘石收湿止痒敛疮,阴行草外用治创伤出血,共治烧烫伤。
2、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阴行草,研末,泡酒服。每次一至二钱,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草》)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