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芩连消*饮
组成:川*连3g,*芩9g,野菊花9g,紫花地丁15g,半枝莲9g,银花9g,连翘9g,赤芍9g,生甘草4.5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疔疮、疔疮走*。顾氏取《外科正宗》七星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五味消*饮,《外科秘要》*连解*汤诸法化裁,制成本方。方取苦寒之芩连,直折上焦肺、心之火;紫花地丁苦辛寒,功能泻火解*,治痈疖疔疮;野菊花,味苦辛凉,功能清热解*,疗疔疮肿*;半枝莲,辛寒,清热解*利尿退肿;银花,甘寒,清热解*,治疗疔疮疖肿;连翘,辛凉微苦,功能消热解*,治热病疮痈斑疹丹*;赤芍,苦酸微寒,功能活血凉血,祛瘀消肿;蚤休,苦寒有*,功能散瘀导结;甘草,甘平,生用解*、调和诸药。加减法:托*透脓,用皂角针;通腑清热,用生大*、玄明粉;小便不利,加木通、赤苓;壮热口渴,加知母、石膏、大青叶;泛泛欲恶,加陈皮、竹茹。倘见走*端倪,便当即合用犀角地*汤,另用安宫牛*丸吞服。
二、益气托*汤
组成:*芪10g,生晒参(另煎)3g,当归、赤芍、僵蚕、银花、陈皮、首乌各6g,皂角针4.5g,茯苓9g,桔梗、笋尖、生甘草各3g。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托*聚肿。
临床应用:主治脑疽初起,正气虚不能托*外出,以致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脓、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并见精神不振、面色无华、脉数无力等症。顾氏取陈实功托里透脓汤方意制此益气托*汤。重用*芪,选人参、茯苓、甘草、陈皮,健脾以和胃、化湿,而行益气之能;*芪配当归、赤芍、首乌以益气、养肝和营,而行补血之功。此所以壮化源也。取桔梗之入手太阳,开宣肺气,肺为水之上源,与膀胱相表里,肺气宣达,则水道通利,水湿之气下泄膀胱,使太阳寒水得化而阴霾顿开;桔梗又有祛痰排脓之功,合僵蚕之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首乌之发散痈疽,当归、赤芍之和营,以行和营、化痰软坚、消肿之施。佐使以笋尖、角针起托透脓,银花甘草汤之解*聚肿。则寒湿得化、疽*得聚,疮顶起发,化*为脓而出也。外治不可过用寒凉,宜治温化,如大胡麻蒸饼敷可当之。
三、加减瓜蒌牛蒡汤
组成:软柴胡9g,紫苏梗9g,荆芥9g,防风9g,牛蒡子9g,全瓜蒌12g,青皮陈皮各4.5g,蒲公英12g,留行子9g,丝瓜络4.5g,鹿角霜9g。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通乳散结。
临床应用:主治新产外吹乳痈初起。新产未月,乳生痈肿。中医谓之外吹乳痈。近代疡科多宗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瓜蒌牛蒡汤法。顾氏开始以该汤原方投之,但治后常见红热易退,而结块难消。因思古人有妇人新产气血未复,宜温不宜凉之说,此病之起,究由气滞生热化火,当其初起之时,自当以疏散为主,清热为辅,乃以原方加荆芥、防风、紫苏梗、鹿角霜及留行子、丝瓜络等以助其疏散消解,活血通乳,再去银花、连翘、*芩、山栀等味,而加蒲公英甘寒清热解*之品,避免过用寒凉而致冰凝气血之弊。顾氏临床应用本方数十年,治病数以万计,其早期消退率大优于原方,疗程亦明显缩短。顾氏尝云:本方所以选苏梗者,一用其发散表邪之力,二取其理气通络之功,三因其色紫能入血分和营。
四、小阳和汤
组成:熟地10g,麻*0.6~0.9g,鹿角片12g,肉桂3g(研粉分吞),炮姜炭1.5g,白芥子3g,生甘草3g。水煎服。
功效:温阳补虚,散寒通滞。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阴疽、附骨疽、脱疽、鹤膝风、流痰。症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干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等阳虚寒凝之证。阳和汤一方出自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是一张治疗阳气内虚,精血不足,寒凝痰滞于肌肉、筋骨、血脉关节而成的阴疽的名方。顾氏临床常用王氏原方,认为其中取熟地甘温之性大补阴血,配血肉有情之鹿角温补肾阳,填补精髓,强筋壮骨,为图本之治;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温经散寒,皆入营分,麻*发越阳气,开腠理以散寒,使气血宣通,补而不滞;以白芥子温化皮里膜外之寒痰,消肿止痛为其佐,使生甘草和之。使肾精得填阳气得和,阴霾得散,寒痰得化,确为治阴疽之妙方。但顾氏又认为,阳和汤所主治者,皆属慢性虚证,服药少则半载,多则年余,日积月累,有麻*伤气,熟地碍脾之虞。他常取原方制小其剂而用之,故称为“小阳和汤”。其中麻*只用0.6~0.9g,熟地仅原方三分之一左右,如此可免碍脾伤气之弊。又鹿角胶,纯补,滋腻,价贵,入方又须另烊冲服。顾氏以鹿角代之,既有补肾助阳之功,又有活血、散结、消肿之效。且无滋腻之便,价廉用便,用代鹿角胶更妙。顾氏更提出流痰阴疽之成,既有先天不足,肾虚骼空之本,又有后天饮食劳倦,脾胃受损之因。以为温肾与暖脾在阴疽论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的意义。常将阳和汤与补中益气合用,更使倍参、芪,以升而补之,助其生化也。并令服食牛肉汁、鸡蛋、牛奶、豆浆等营养品,药食并进,使气血、阴阳调畅而阴疽得愈。
五、痄腮消散方
组成:薄荷3g,牛蒡子6g,桑叶6g,荷叶3g,蝉衣3g,象贝9g,僵蚕9g,连翘9g,赤芍9g,马勃3g。水煎服。
功效: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主治痄腮初起有表证者。痄腮俗名大嘴巴,鸬鹚瘟,即流行性腮腺炎。应用本方时,倘见咽痛,加桔梗3g,生甘草3g;便溏加焦六曲9g;口渴便秘者,加全瓜蒌9g,小便赤涩者,加赤苓9g,车前草15g;烦躁、呕吐者,加枳壳4.5g,竹茹9g,玉枢丹(冲服)1g。
六、水疝内服及外敷方
(一)内服消散方
组成:盐水炒柴胡6g,炒白芍4.5g,丹参9g,青皮陈皮各4.5g,川厚朴4.5g,川楝子6g,路路通6g,台乌药6g,广木香3g,橘核3g,荔枝核3g,小茴香3g,甘草3g,升麻9g,*芪9g。水煎服。
功效:消补兼施。
临床应用:主治水疝,即鞘膜积液。
(二)外敷兜托方
组成:肉桂3g,乳香4.5g,没药4.5g,腰*9g,片姜*9g,赤芍9g,制川乌、制草乌各3g。
用法:上药研粉,临用时炒热,用饴糖调成糊状,摊布上,敷于阴囊,再以三角丁字带或护身带悬吊提托,每日换药1次。
功效:温经活血。
临床应用:主治水疝。顾氏常以内服外敷相结合,配合兜托法治疗,多能使积液消散,特别是小儿,疗效更好。
七、千捶膏改制方
组成:蓖麻油90g(夏天为60g),嫩松香g,轻粉30g,飞广丹60g,飞银朱60g。
制法:先将蓖麻子油、嫩松香一并置搪瓷杯中,放入锅中,隔水炖烊,并以木棒不断搅拌,约5分钟,稍冷,再缓缓入银朱、东丹搅匀,最后缓缓加入轻粉,搅匀成膏。以文火隔水炖保温,摊于薄纸上,备用。
功效:消肿止痛,提脓咬头。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阳症疮疡、痈、有头疽、疖、疔未溃者。本方是顾氏根据古方神效千捶膏改制的。后来又改进了制法,使其制作简化,省时省力,且不受候限制,但方中银朱、东丹、轻粉,遇热容易发生化学变化,故采用简易制法配制时,须将蓖麻油、松香混合物稍冷却后再入银朱、东丹、轻粉搅匀。摊膏前也只可用文火隔水炖保温。本方提脓咬头有代刀之功。
八、药制苍耳子虫
组成:苍耳子虫不拘多少,活时浸入生油中,摇晃,使沉入油中,七天后取虫,再浸入蓖麻油中,加朱砂至油色变红为度,入冰片少许。
功效:提疔拔*。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疔疮未溃者。《本草纲目》有“苍耳蠹虫治疔肿恶*,或以麻油浸死收贮。每用1~2条捣敷,即时*散”之说。顾氏改用蓖麻油浸加朱砂、冰片制,用蓖麻消散肿*,提脓止痛;朱砂清火解*、去腐,冰片有芳香穿透之功。遇疔疮疮头不举,四周漫肿,失护场,有走*之虞者,取药虫一条,置疔头上,四周用玉露膏围定,有提疔拔*之力
九、阴疽消退膏
组成:黑退消药粉1份,太乙膏药肉9份,制时加热使烊,搅匀,成消退膏药肉,用时将药肉覆摊布上,再将红灵丹、黑退消等分和匀撒膏药上,趁热贴患处。
功效:温散消坚,化痰活络。
临床应用:主治阴寒凝结之证。对于漫肿不痛,以酸为主的流痰;水肿按之凹陷,重胀木痛的皮下积液;皮色不变,结块坚硬的乳房良性肿瘤;皮肤微红的静脉点;肿硬似馒,生于皮里膜外的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等因寒而凝,因郁而滞,因瘀而结,因痰而聚,因阻而塞的阴证和半阴半阳证,均可选用消退膏。
附:阴疽消退膏各成分的组成,功用和配制。
(一)太乙膏
组成:玄参、白芷、当归身、肉桂、赤芍、大*、生地、土木鳖各60g,阿魏9g,轻粉12g,柳枝、棉枝各段,血余30g,东丹g,乳香15g,没药9g,麻油g。
制法:除东丹、轻粉外,将余药入油煎,熬至药枯,滤去渣,再加入东丹(一般g药油加东丹g)、轻粉,充分搅匀成膏。
功效:消肿清火,解*生肌。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疮疡已溃或未溃者。
(二)红灵丹
组成:雄*18g,乳香18g,煅月石30g,青礞石9g,没药18g,冰片9g,火硝18g,朱砂60g,麝香3g。
制法:除冰片、麝香外,共研细末,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瓷瓶封固,不令出气,备用。
功效:活血止痛,消坚化痰。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痈疽未溃者。
(三)黑退消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磁石、公丁香、肉桂、制乳香、制没药各15g,甘松、硇砂各9g,冰片、麝香各6g。
制法:上药除冰片、麝香外,各药分研细末和匀,再将冰片、麝香研细后加入和匀,用瓷瓶封固,不令出气。
[功效]行气活血,驱风逐寒,消肿破坚,舒筋活络。
[临床应用]治一切阴证未溃者。
十、大胡麻子蒸饼温熨法
组成:大胡麻子g,饴糖适量。临用时,取大胡麻子置铜杵或铁船中打烂,拌入适量饴糖调成糊状,置笼中隔水蒸熟,趁热摊于布或桑皮纸上,厚约3~6毫米,四周大出疮面10毫米,待稍温,即贴疮上,勿令泄气,每天换1~2次。药糊要随用随拌,随蒸。
功效:温化寒凝,养血和营,催脓化腐。
临床应用:主治脑疽、发背、疮顶平塌、肿势散漫,脓*不聚、红热不显,势将内陷者。顾氏尝谓脑疽乃阳中之阴证,行于肾督,膀胱三轻,多发高年肾督衰微之人,故其疮虽起,难发、难化、难溃、难敛。最忌*不外达,每致内陷。膀胱经乃太阳寒水所司,必以益气养血、壮化源而托*;开宣肺气,通调水道,使水湿之气下泄膀胱,太阳寒水得化而驱散阴霾;更佐和营、化痰、透脓、起陷之品,以达邪外出,以举陷救逆。外治以大胡麻子蒸饼温熨、温化寒凝、疏通气血,催腐化脓,使僵凝之疮*熟腐成脓,以起陷出*。温熨法具有温经散寒、散风止痛之功,一般多用于皮色不变的附骨疽、流痰、风寒痹证。此引治阳中之阴证,是其变局。其他迁延性炎证,如僵块、慢性静脉炎的条索状结块皆可仿此用之。
十一、红油膏
组成:九一丹30g,东丹4.5g,凡士林g。先将凡士林烊化,然后徐徐将两丹调入,和匀成膏。
功效:防腐生肌。
临床应用:主治溃疡不敛、烫伤创面较大者。红油膏可用于溃疡肿势局限者,不论阴证、阳证,脓腐多少。用于脓腐未脱者的呼脓,可略厚摊;如用于脓腐已清者的生肌长肉,则须视疮口深浅而定,疮浅者薄摊之,防其肉芽疯长也。临用时,将纱布剪成6×12厘米大小,20~30块,共红油膏60~90g,置敷料盒中,经高压蒸气消*,制成红油膏纱布。作较大面积烫伤、创伤换药敷料,有良好的预防感染、生肌收口作用。将纱布剪成细条,作肛门病术后换药,在不控制大便的条件下,创口干洁,肉芽、上皮生长迅速。
十二、青黛散
组成:飞青黛60g,熟石膏g,滑石g,*柏60g,各研细末和匀。
功效:收涩止痒,清热解*。
临床应用:主治一切皮肤湿疮、肿痒痛、渗流滋水者。疮疡贴膏起膏药风者。本方主要用于治湿疮,若急性红肿痒痛,渗出较多者,可用冷茶或冷开水调成洗剂频搽之;倘渗出少者,可用药粉干掺患处;若但见红热,赤瘰,作痒痛者,可用麻油调搽患处,或用凡士林调成20%油膏,薄摊以贴疮上;倘迁延日久,形成慢性湿疮,皮肤肥厚,脱屑,结痂,色素沉着者可用油膏厚涂,以电吹风器,鼓热风吹之,每日吹15~20分钟后,擦去药膏,配合内治,疔效亦甚佳。
十三、湿疹洗方
组成:百部12g,蛇床子15g,苦参片12g,马齿苋15g,明矾6g,煎汤,外洗。
功效:杀虫止痒,除湿收敛。
临床应用:主治阴囊、里股、肛门、女阴湿疹,阴道滴虫。用于各种湿疹丘疹,水疱,红热,糜烂,作痒。用时以上药1帖,加水ml,煎数滚,去渣,倾盆内,先熏,待温坐浴,每次坐浴半小时。如局部红热肿甚者,可加*连9g,*柏12g,大*9g。痒甚者可加薄荷(后下)3g,冰片1.5g,放入煎出之药汁中搅化。
十四、蛋*油
组成:以鸡蛋3~4枚,煮熟,剥取蛋*,将铜杓内加少许麻油,烧滚,加入蛋*。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取油收贮,备用。但不宜久置。
功效:润肤生肌。
临床应用:主治乳头破碎、奶癣等。蛋*油润肤生肌功效好,无刺激性、无*性,用于产妇乳头破碎,婴儿湿疹。乳头破碎可调生肌散搽之。湿疹糜烂可选青黛散或中白散搽之。
十五、青吹口散
组成:人中白90g(煅),川*连15g,*柏21g,薄荷叶9g,青黛30g,冰片30g,煅石膏90g,硼砂g。先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水飞晒干,再研细。另将其余五味各研细末,共和研匀,瓷瓶封装,勿令泄气。
功效:清热、解*、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口舌、咽喉碎痛之疳疮。本方是顾氏改良《外科正宗》人中白散,去儿茶,加煅石膏而成。加强了收涩敛疮之功,用治口腔、舌面、牙龈、咽喉破碎、疳疮疗效堪称满意,亦可治湿疮、臁疮、糜烂作痒,渗出不多者。
十六、鹅掌风浸泡方
组成:浮萍草、猪牙皂、石菖蒲、土贝母、防风、生川乌,生草乌、白僵蚕、威灵仙、白癣皮、生百部、羌活各8g,土槿皮16g。水煎浸洗。
功效:疏通气血,杀虫止痒。
临床应用:主治鹅掌风,灰指甲。症见皮下水泡作痒,破后流滋或叠起白皮,脱屑瘙痒,或皮肤粗糙、肥厚,皲裂,指(趾)甲失去光泽,肥厚、蛀空,灰败。将上药置砂锅中,倾入米醋0g,浸24小时,煮沸,待温,备用。每晚将患手(足)浸入药液30分钟,连浸三周,浸后揩干,用药期间,忌用肥皂等碱性物洗手。此法一般在入伏后使用。顾氏尝谓,入伏后霉令已过,天时对除浸最为适宜,此人体腠理开张,燥湿止痒药借醋之软坚作用直接作用于病所,治疗鹅掌风、灰指甲疗效卓著,而副作用小。每年有数千人使用。
十四、蛋*油
[组成]以鸡蛋3~4枚,煮熟,剥取蛋*,将铜杓内加少许麻油,烧滚,加入蛋*。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取油收贮,备用。但不宜久置。
[功效]润肤生肌。
[临床应用]主治乳头破碎、奶癣等。蛋*油润肤生肌功效好,无刺激性、无*性,用于产妇乳头破碎,婴儿湿疹。乳头破碎可调生肌散搽之。湿疹糜烂可选青黛散或中白散搽之。
十五、青吹口散
[组成]人中白90克(煅),川*连15克,*柏21克,薄荷叶9克,青黛30克,冰片
30克,煅石膏90克,硼砂克。先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各研细末,和匀,水
飞晒干,再研细。另将其余五味各研细末,共和研匀,瓷瓶封装,勿令泄气。
[功效]清热、解*、止痛。
[临床应用]主治口舌、咽喉碎痛之疳疮。本方是顾氏改良《外科正宗》人中白散,去儿茶,加煅石膏而成。加强了收涩敛疮之功,用治口腔、舌面、牙龈、咽喉破碎、疳疮疗效堪称满意,亦可治湿疮、臁疮、糜烂作痒,渗出不多者。
十六、鹅掌风浸泡方
[组成]浮萍草、猪牙草、石菖蒲、土贝母、防风、生川乌,生草乌、白僵蚕、威灵仙、白癣皮、生百部、羌活各8克,土槿皮16克。水煎浸洗。
[功效]疏通气血,杀虫止痒。
[临床应用]主治鹅掌风,灰指甲。症见皮下水泡作痒,破后流滋或叠起白皮,脱屑瘙痒,或皮肤粗糙、肥厚,皲裂,指(趾)甲失去光泽,肥厚、蛀空,灰败。将上药置砂锅中,倾入米醋0克,浸24小时,煮沸,待温,备用。每晚将患手(足)浸入药液30分钟,连浸三周,浸后揩干,用药期间,忌用肥皂等碱性物洗手。此法一般在入伏后使用。顾氏尝谓,入伏后霉令已过,天时对除浸最为适宜,此人体腠理开张,燥湿止痒药借醋之软坚作用直接作用于病所,治疗鹅掌风、灰指甲疗效卓著,而副作用小。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