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桑桑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上饶系列之二滕王阁
也说滕王阁
实话说,我在南昌看到的滕王阁是个赝品,因为历史上第一个滕王阁是建立在山东滕州,看名字,就知道齐鲁的这个滕王阁才是正宗的。而南昌的滕王阁,则是因主人怀念故地而仿造的赝品建筑,所以,本阁的第五层仍悬挂着“东引瓯越”的牌匾。
说起滕王阁,便从此人谈起吧,他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其母为柳宝林。本名为李元婴,因为首封滕州,故称腾王。此人似乎有建楼癖,走到哪,就把滕王阁建到哪,后调任到四川阆中,那时候叫隆州,又按此规格建了个滕王阁,所以应该说,华夏大地应该有三个同样的滕王阁,且均是一人所建。
据史书记载,李元婴精通音律,善画蝴蝶,有《滕王蛱蝶图》传世,并因此成为“滕派蝶画”的鼻祖。因此,他常常恃才傲物,终日以诗酒为伴,无心于仕途经济,过着十分惬意的逍遥日子。
但须注意,有文采不代表人品好,李元婴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品行不端,为世人所不齿,仅从建设滕王阁就可以看出,他是个烂起工程,丝毫不顾百姓苦楚的封建王爷。是个欺男霸女、鱼肉百姓的“混世魔王”。
他是一个好色又贪得无厌的家伙,向老百姓横征暴敛,弄得怨声载道。有一次,唐高宗对王公贵族们给予恩赐,赏给各位亲王彩绸五百匹,却只赏给滕王两车麻绳。唐高宗还说:“滕王钱帛已很多了,不需要赏赐,两车麻绳就让他做穿钱的绳子吧!”
南昌滕王阁的出名,是得益于“初唐四杰”王勃所作的一篇《滕王阁序》。唐高宗上元二年(年),王勃往交趾(今越南北部)省父,路过南昌,赴都督阎伯屿九月九日重阳节在滕王阁安排的宴会,在宴会上,宾客都以滕王阁为题赋了诗,王勃赋的诗是:“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北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席间,阎公本想让他的女婿孟学士为这次宴会诸作为序,于是,假意谦让,未曾想,年仅14岁的王勃却不辞让,阎公大怒,拂衣而起,席后听讯。第一报云:“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逐请宴所,极欢而罢。这是古代有名的文学故事,人人皆知。
王勃的《滕王阁序》流传千古,而滕王阁也因了王勃的这篇序文名声大振,誉满天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滕王阁是越来越熟悉了,但对于最早修建滕王阁的主人却慢慢忘记了,并且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不管如何,今天的滕王阁,起码在客观原因上,第一要感谢李家皇子。也毋庸赘言,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王勃。从《滕王阁序》故事始末中,可以感受到王勃为人真诚直率。不过,好像真诚直率的人,特别是再有点才气的,都难免流于天真,迂腐,或者也可说成是犯浑犯愣、不谙世事,王勃大概就是这样人吧。不过,他如果还老成点,持重点,《滕王阁序》也许就没有了,一座楼台,也许早就湮没于历史的烟云中了。
最后应该感谢的,是洪州都督阎公阎伯屿。试想,阎都督作为地方老大,精心设计要导演一场戏,没有想到,临半路出个不知死的,把主角挤下去了。他嘴上不说,心里不恨个牙根痒痛才怪。可是,让我们心里温暖的是,阎公,还真当得住那一“雅”字。他没有现场叫停,更没有恶虎食牛,辣手折笋,而是耐性看演员表演。有此一演,滕王阁便成名了。
滕王阁、*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唯独滕王阁称为“阁”,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楼是重屋,即二层以上的房屋。阁是传统楼房的一种,原是架空的楼,由干栏建筑,即树干为栏的木阁楼,演变而来。其实楼与阁在建筑形制上难以明确区分。人们常将“楼阁”二字连用。一般阁都带有平座,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
恐怕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使用功能的不同,楼的用途是广泛的,而阁仅限用于游憩远眺、藏书、供佛等方面。如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佛阁,宁波的天一阁是藏书阁。
滕王阁背城临江,雄踞高冈,建筑风格具有较明显的阁的特点。而且当初建造它,就是出于娱乐目的,为一歌舞场所,因此它的功能是游憩远眺,属阁的范畴,故称其为“阁”是名副其实的。而*鹤楼、岳阳楼都是出于*事的需要而建造的,所以它们都称为“楼”。
说起滕王阁,也够命运多舛的了,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历次兴废,先后修葺达28次之多,唐代五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建筑规制也多有变化。现在的滕王阁,是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建设,是第二十九次重建,于年10月8日建成。成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风水上看,滕王阁是个吉祥风水建筑,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着的神圣地位,备受重视和保护。
如今,人们来看这个蜚声四海的滕王阁,就会想起那个书生意气,才华横溢的王勃,有谁还能记得起滕王李元婴,以及那个召集文人吟诗作赋的都督阎公阎伯屿呢?
从牌坊到滕王阁
赣江这条古老的河流穿城而过,将现代的南昌城“一分为二”。站在老城区之东,眺眼而过的是一片栉比的现代化高楼,与老城区老迈之气泾渭分明。
但在唐朝,假如站在赣江之东,放眼河岸之北,一定是浩渺烟雨,草木荒丛。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午后,一个叫王勃的人,从长安打马而来,当他站在滕王阁放眼赣江西岸的时候,他怎么也不会想到,那篇挥毫一蹴而就的《滕王阁序》,会重新定义一座城市接下来上千年,甚至更久的人文历史。
这条通往位于南昌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的道路,经历了无数次历史的沿革,有记忆的是,年成立榕门路行*事务所,年改称榕门路街公所,年改称榕门路街道,年组建滕王阁公社,因境内有滕王阁而得名。
它北以叠山路为界与八一桥街办为邻,东以胜利路为界与百花洲街办相邻,南以中山路为界与西湖区辖区广外街办为邻,西南面临抚河、与朝阳洲隔河相望、西北面临赣江和红谷滩新区隔河相望。
我们就是从这里进入滕王阁的,榕门路至景区的街口,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高12米、跨度15米,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朝东“滕阁秋风”横匾为宋苏东坡墨迹,背面为文徽明手书的“胜友如云”。这是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一道景观。
牌楼往西大约50米处,是南北高低错落展开的仿占街,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大门朝西的门楣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牌楼的竖向构图与仿古街水平舒展的横向构图形成对比,同时又跟远处高耸入云的主阁遥相呼应。这时,牌楼起到了很好的框景作用,再加上仿古街对游客观阁视线有屏蔽效果,避免了景区主要景观一览无余,营造出了一种“红杏出墙来”的意味。
景区的东门,是一幢五间歇山顶的建筑,墨绿色琉璃瓦盖顶,碧瓦翘檐、铜钉双耳、非常威严。当中一间是进入口,设内外两道典型枣红色的中式门扇。外门正对东面大牌楼,门首正中悬挂“雄州雾列”四个大字的黑底金字牌匾,取自王勃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门首正中为“地接衡庐”横匾。门旁售票窗前人头涌动,长长的购票队伍井然有序。
园门是游客进入园区的主要人口。作为景区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它既起分隔景区内外空间的作用,又是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域。穿过系满红灯笼的通道,走过一个个精美的铜像,面前便是辉煌的滕王阁了。
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有一荷池,池中有一尊王勃的塑像。说实话,滕王阁里有好几尊王勃塑像,估计出自不同雕塑艺术家之手,但我最为喜欢的,却是这座含蓄内敛、英气逼人的塑像,以及所表达出来的气质。
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
广场是一个很大的太极八卦图居中,是由枣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板组成。人道八卦图可镇宅消煞,趋吉避邪。设计者是否想用这八卦图,给已经经历了29次毁损的滕王阁以护佑太平,祈福平安的重任呢,看来真是煞费苦心了。
游客在八卦图上走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出身和不同遭遇,都在冥冥中按着八卦图的曲线在运行。他们各自安然走在自己命运的双鱼图上,默默思念着只有26年生命长度的王勃,是他创造了一段佳话,也成就了这座千古名楼。
仰头凝望这座红色的建筑物,楼顶巨大的匾额,是集苏轼书法墨迹“滕王阁”而成。殿阁巍峨,雕梁画栋,“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瑰丽壮观,雄风依然。它离唐代旧址只是朝东百米。碧瓦丹柱,翘角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好一个举世无双的滕王阁啊!
滕王阁主体建筑9层,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的大台座,台座之上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再加上两层地下室一共九层。其中明层皆有回廊可俯瞰赣江景色。
两翼为对称的一级高台,高台上部为游廊,游廊南端为“压江亭”。北端为“挹翠”亭。主体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剔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鲲鹏。
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底色用奶*色。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瓦件是宜兴产碧色琉璃瓦,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高台前数十米,摆放着一对威武的石狮子,通身乌黑,不知是什么材料雕琢而成。国人历来把石狮视为吉祥之物,用以镇宅护院。滕王阁也不例外,中华遗风不泯。它鼻子隆起、眼睛圆凸、嘴巴咧开、鬃毛卷曲、四肢甚为粗壮,两只半圆形的耳朵对称,贴在脑袋两边,毛发像波浪沿着脑袋直垂下耒,一直到脖子下。昂首甩尾,栩栩如生。
据说,石狮头上之疙瘩,以其数之多寡,显示主人地位之高低。以十三为最高,看着滕王阁前的狮子头上发缵,披散着横排三行,匆忙中没有细数,但我估计要超过十三之数。总算王家之物,我想破点规矩大概也没有什么吧。还有,按规矩,从进门方向看,应该是雄狮右侧,雌狮左侧排列的,我也没有顾及这些排列是否正确,北方的石狮子,一般母狮子怀抱一个小狮子,不知江南是否也如此判断。
站在滕王阁下,望着它高大、挺拔的巍巍雄姿直刺云霄,仿佛矗立在蓝天白云间,让我兀然想到了历史的沧桑,以及那位少年才俊的英姿,“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的名句顿然袭来,让我暂时忘却了自己,忘却了花岗岩砌成的广场,心中默念着“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于是乎,我似乎也随着它一同升腾了起来。
此时,我好象看到了王勃,他不经意间抬头望了望阁楼。而这时,阎都督也恰好低下头,他们的目光就那么相碰,一闪而过,几秒钟,各自移开。此时,惠风和畅,波澜不惊,天地间一片清明
滕王阁前人头攒动。阎都督满面春风坐于阁楼之上,四周围满大小穿花戴金着玉的各色官吏。武士列阵,演练精湛技艺,百步穿杨,对阵舞戟,骑马夺彩,飞车掠阵,鼓声喧阗,喝彩不断。文人登台,磨砚展纸,挥毫泼墨,诗赋俱备,文采飞扬,气象万千。风流滕王阁,碧瓦溢彩,成千古绝境。
韩愈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评价仍不为过。在我见过的几大名楼之中,论规模气势,滕王阁无愧为名楼之首。远远望去,它临江高峙,庄严雄伟,巍峨耸立,气象壮观;走到近前,滕王阁丹柱碧瓦,装饰华丽,雕梁画栋,回廊四绕。
古人云:“江山之好,亦赖文章为助。”天下名胜,多以文字传名。滕王阁概莫能外,它的千载盛名,“阁以文传,文以阁名”,一篇千古奇文,不仅让王勃名留青史,也让滕王阁名扬天下。
华夏圣旨博物馆
欲攀滕王阁时,突然看到底座右侧有个小门,方砖粗墙没有一点装裱,门额正中有块黑底金字的横匾,上写着“华夏圣旨博物馆”,奇怪,滕王阁怎么会与圣旨联系在一起呢?在我的印象中,滕王阁是清高的、孤傲的、纯粹的、民间的,尽管是一位王爷建的阁楼,但大部分人并不在意它是谁建造的,在意的是王勃的风流倜傥。
门口介绍,此馆有四个内容。一、圣旨30道;二、近百件科举文献;三、百余件匾额、楹联;四、宫廷宦官用品及杂项类展品。我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前两项。因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圣旨,所以便走了进去。
参观得知,该馆与徐州圣旨博物馆合作,展出的圣旨,有中国的、越南的、日本的、韩国的,存世稀少,弥足珍贵。有明朝的、有清朝的;有丝织的、纸质的,以及受封人为保存圣旨而复印的木刻牌匾。其中,尤以清朝的圣旨收集最为齐全,从顺治到宣统,十个皇帝颁发的圣旨都被陈列展出。其中一件堪称孤品的圣旨,跨越两代君王,是道光,咸丰二帝封爵奉恩将*奎定及其子玉纲世袭的。即袭罔替之说的圣旨。我感觉,全则是全了,但外国的圣旨何谈是“华夏”呢?
精品有:明天启四年世恩光手绘泥金飞龙四连体诰命圣旨;正统七年诰命圣旨;天启、崇祯一品诰命圣旨;天聪七年三朝七封龙边诰命圣旨;清康雍乾三朝五封龙边圣旨;钤有大总统印的荣命圣旨。
其他精品文物有,明织锦五爪龙袍;清帝十二章明*五爪龙袍;清纳纱皂青色五爪金线龙袍;慈禧皇太后御赐王家的霞帔;清点翠鎏金朝冠;还有宫宦、民俗诸色用品千余件。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资料。令观众有饱览历史风云、满目生辉、兴趣盎然之感。我这才知道,真正的诏书,都比较长。不像电视剧里捧着可以读颂的样式。尤其是康熙、乾隆、嘉庆三朝的圣旨;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书写,装裱精美。所以,我只拍了写有汉字的一截,但整个诏书要长得多。我想,当时要念完诏书,恐怕要很费劲的。
有一道清光绪三十一年的圣旨,帛面上面还有墨笔书写的“揪出冯大头!撕毁变天账!”10个大字,似是经过“文革”时期的遗物,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最大尺幅的,是明代天启四年的诰封圣旨,长4米,宽2米,上面用金漆书写了4道圣旨,字体镌绣绝伦,堪称正楷书法之范本,而四周则全部用金漆手绘飞龙99条。
天启六年的诰命圣旨,七彩鹤锦面,全长4.6米,书写字,可谓字字珠玑、美轮美奂,该旨经明清二代更迭,加之历代战火,文革浩劫,至今约春秋,依然光彩照人,愈加难得,该圣旨虽用于天启,却是上一代帝王织造(泰昌元年),而泰昌帝朱常洛在位不足半年,因此更为珍奇。
还有清代咸丰六年的手绘龙边诰命圣旨,跨越道光、咸丰二朝,是封爵皇亲国戚铁帽子王代善后代奉恩将*奎定,及其子玉刚世袭的圣旨,堪称孤品。
此外,还陈列了科举考试较为详细的资料:有考秀才、举人的试题、试卷、朱卷,有考进士状元的殿试卷,还有个秀才考试写下的答卷,答卷很长。考生叫陈宝琛。
有一个中榜后的捷报,古时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左边最后一排写的是“歙县学一等第五名补廪”。让我感觉可笑的是,甚至还有一个民国时期的毕业证,原物下面解说写的是:中华民国元年山东浸信会平度知务学堂毕业文凭。还有一些契税、土地证什么的,让我有了一种狗尾续貂的感觉。
还有科举考试时,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两册微型《四书五经》,只有掌心大小,却书写了近20余万字,每字只有1毫米见方,精奇绝妙,令人叹为观止。还有清道光年间印制的科场考试条例录要,详尽列出科考中严格规章制度,以及从顺治至道光年间违章考生被处罚的典型事例。
还有清翰林、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以及甲骨文大家罗振玉、王懿荣、丁佛言等书法作品;还有古代服饰、兵器展览,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让我们看到当年的历史文化格局。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都与滕王阁无关,与之有关的,倒是五座滕王阁历朝代的模型。有年第29次重建的滕王阁微观模型、有唐阁模型、宋阁模型、元阁模型、明阁模型、清阁模型,在我看来,大多雄伟气魄,唯有明阁显得极为小气。
考究历史,明代洪武初年(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在滕王阁上大宴文武群臣,想那时候,此阁定是雄伟壮丽,金碧辉煌。要不然明太祖怎么会选择这里举办宴会呢?
但正德十四年(年)时,滕王阁曾毁于宁王朱宸濠兵乱。此时已经距离洪武初年年了,当时的破落与改变可想而知,被毁成一片废墟,一直到了7年后的嘉靖五年(年),都御史陈洪谟才又重建了滕王阁。所以,这个模型大致应该是这个年代的缩影。
历史的钩沉,让我悟到很多,似这等皇家珍品,在过去有几个寻常百姓能够亲眼看到呢?面对如此众多的皇帝诏旨,无论多么浮华的心,也会慢慢沉下来,端详着这些历史上走过的名人,和他们有名姓的闪光人生以及光耀千古的作品,让自己的才学感到汗颜。
皇家的尊贵,士子的刻苦,都像风一样吹走了,留下的是一帛皇宣。我忍不住闭上眼睛,去感悟他们当年的荣耀。或者,将他们请出来,让他们手举圣旨,谈谈当年的苦读,当年的欣喜,当年的荣耀。
记得白落梅曾经说过:“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来时的路,去时的路,还是一如既往,不会因为朝代的迁徙而变更。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许多生命都微小如沙砾,我们可以记住的,真的不多。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世事,谁主浮沉?俯瞰烟火人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安稳地成长。人的生命,与万物相比,真是渺若微尘。”
——这也是我的心情。
滕王阁
开始向滕王阁顶峰进发了,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着五块石碑。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碑文是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这是一圈象征着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象征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是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乃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瑰伟绝特”,出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草书匾”。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主席生前手笔。据介绍,江泽民年和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
进入到一层,因为是算在平台上的一楼,平台下还有两层,所以,实际上是建筑的的第三层,也是滕王阁的序厅,厅中的雕梁画栋颇吸引游客眼球,而厅中最显眼的便是汉白玉制成的《时来风送腾王阁》浮雕了。
它展现的是《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前往滕王阁作序的情景,身穿白色长袍,矗立在船头,披风和长袍下摆随风飘动,船下激流涌动,而他只顾抬头眺望远方,想必是在仔细观望远处滕王阁之景吧。
第一层还有滕王宴乐图,描绘了腾王宴会上歌舞笙箫的场面,采用模拟实景和仿真硅人物,把人带到了王勃作序场景。对面梁枋的正中,挂有白栋材书“西江第一楼”金匾。
一楼西厅被布置成唐朝衙署陈设,突出了滕王阁始建于唐代的特点,一座阁中之阁——1:25的滕王阁铜制模型。充分展现了当代人的聪明才智,它造型典雅,金碧辉煌,玲珑万态。欣赏它,便将整个滕王阁纳入了胸怀。
滕王阁经历无数次的兴废,现在的楼阁,虽然已经不是王勃当年吟韵的那座,但留下的脚印就如他的文字那样,深深地嵌入这片土壤里了。有聚有别,古今皆然。站在一楼,有相逢的喜悦,也有分别的愁怅。一场时空的聚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从踏入滕王阁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不敢高声语的感觉左右着我的思想,
进入到二层,也就是总建筑的第4层,光线暗了下来。这一层体现了《滕王阁序》中“人杰”的主题。内楼中央展示的是明末清初门楼砖刻神童王勃作序图,左右两边的柜台展示着景德镇的瓷器,瓷器上印有当年的滕王阁。
大型壁画《人杰图》,高2.55米,长20多米,生动再现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听导游说,这幅画是用头发做的,有颜色的地方,是用头发染色织出来的,画中人物装束不一,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整个画卷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从先秦战国至清代末期,各领风骚的八十位江西籍人物。他们或如匡庐奇峰拔地而起,或如井冈翠竹婷婷玉立,或如赣水滔滔流光溢彩,或如鄱阳湖烟云气象万千。
其中,有秦汉时代的天文学家唐檀,著名学者徐孺子,道教创始者张道陵;有魏晋南北朝的田园大诗人陶渊明,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水利专家许逊;有隋唐时期大画家董源、徐熙;有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江西诗派鼻祖*庭坚,号称宋代杜甫的杨万里,理学教育家朱熹,大音乐家姜夔,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学家晏殊等;有元朝音乐家周德清,航海家汪大渊,史学家危素;有明代大戏剧家、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大科学家宋应星,援朝抗倭名将邓子龙;清代有开创近代鸟画大写意的八大山人,戏剧作家蒋士铨,建筑学家雷发达,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等。
还有一位特别人物,不知怎么也成了“人杰”,他就是严嵩,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专国*达20年之久,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据介绍,不因人废文,肯定其独为迥出的文学功力。王廷相曾评论其文才:“诗思冲邃闲远,文致明润宛洁”。王世贞评论:“孔雀虽有*,不能掩文章”。
但我觉得,不管其文才再高,将这样的奸臣贼子被列为“人杰”,心里总有点不舒服,他既为人杰,宋末抗金英雄文天祥,推行变法的王安石等这些英雄好汉该列于何处呢?谁屑与这般遗臭万年的人物混在一起呢,有点鱼目混珠的味道,难道江西没豪杰吗?但回头一想,楼本来就是用来装点故事的,何况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阁呢。也就索然了。
进入第三层,也就是总建筑的第五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廊檐下有四幅巨型金字匾额。东为“江山入座”,西为“水天空霁”,南为“栋宿浦云”,北为“朝来爽气”,均系清顺治蔡士英重修滕王阁时所拟匾额。因古人喜欢在这里设宴,第三层有古宴层之称。
东厅两侧陈列有“銮驾”礼器,北耳厅陈列以“物华天宝”著称的江西工艺展品,北耳厅为一茶座,是阁中品茗、小憩之地。还有着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其中的铜浮雕《唐伎乐图》和青铜祭器都体现出唐代的盛世升平的景象。昆曲衣箱珍藏着古老的昆曲戏服;集雅斋陈列了十多种古老的乐器。如打击,吹管等乐器;青铜祭器展示编钟,牛虎铜案等祭器复制品。
站在回廊,明媚的阳光,如一支不谢的舞曲,让古老的楼阁奏起薄如蝉翅的音乐。外厅和内厅犹如此楼层的一对翅膀,在划破时空的飞翔里,感觉就像沐浴在千秋的历史兴衰中,从而领悟岁月的恩惠和无情。
品味三楼,如品一杯陈年佳酿。此时,我真想找一个清静角落坐下来,赊一些唐诗宋词清联下酒,最好有王勃在身边,一起探讨历史的博大精深和人生的苦短。
中厅有“临川梦”壁画,公元年,汤显祖首次在滕王阁排演了牡丹亭,开创了滕王阁演戏的先河。壁画中色彩以灰蓝为基调,所有人物眼睛全部是闭上的,烘托出梦境感觉。中间老者头微微向旁边偏欹,表示不愿意同腐败当局同流合污。人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他把感情全部倾注在《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而这些戏内容都与梦有关,所以被称为“临川四梦”。
进入第四层,也是总建筑的第六层,这里展览内容似乎是与二层对仗,二楼是“人杰”,这里是“地灵”。“峰碣已千年,事往人来,且低回楼观古今,山川开阖;阑干仍百尺,隔邻呼酒,须领略帆樯星斗,车盖风云。”这是清代江西学*顺德李文田的一幅对联,让人悟起来很具韵味,让我们默读着踏进江西这片光辉的热土。
厅内,推出了滕王阁古文献展---历代滕王阁图片、《滕王阁诗文广存》、品读欣赏有关历史文献以及部分地方书籍。正厅的《地灵图》,描绘的是江西各个名山大川。图中那朦胧的一座座青山,笼罩着一层缥缈的云烟,体现出江西大好河山的秀美。副厅中的全息影像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向我们详细展现了滕王阁的历代兴废。眼看一代代滕王阁经历战火、倒塌等灾难而消逝,我们叹息不已,而一次次新的建造技术,又使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风景点从左至右分别是大庾岭梅关、龟峰、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
梅岭是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陈毅曾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
龟峰是国家3a级旅游区。乃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外景拍摄地。位于弋阳县西南,总面积平方公里,自古以三十六峰、八大景著称,享有江南盆景之誉。侧看成峰,全看成景,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本次采风,有幸蜻蜓点水般接触了点滴,我会在以后章节叙述,于此不赘。
三清山,古有天下无双福地、江南第一仙峰之称,位于上饶东北,主峰玉京峰海拔.9米,雄踞怀玉山脉群峰之上。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座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境界而得名。具有东险西奇、北秀南绝,泰山之雄、华山之峻、衡山之云、匡庐之瀑的特点。本次采风游历此山,专门有篇章细描,于此不赘。
龙虎山,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乃中国道教发祥地,景区面积多平方公里,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风景旅游、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乃《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原型地。上清宫伏魔殿镇妖井,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张天师于此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还有历时二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群,以其分布广、数量多、位置险、造型奇特、文物丰富面堪称中国之最,世界一绝。被誉为天然考古博物馆。
井冈山,位于江西西南,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年10月到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精髓是: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境内。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峰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称。
鄱阳湖古称彭泽,面积达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通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超过了*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的总流量,是长江水流的调节器。此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许多诗人于此留下诗句,
石钟山,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江、湖水分两色,绘成一幅《泾渭图》。是千古奇音第一山,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石有天然皱、透、瘦、漏、丑等特点,且叩之有声,观之出奇,因苏东坡著名《石钟山记》而名扬天下。
这些山川地理之美,都被一个个浓缩进一幅图中,蕴藉衬托着滕王阁的美,这离不开江西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让我们充分品味到了这片土地的神灵。
进入五楼,也就是总建筑的第七层,乃登高览胜的最佳处。中厅是苏轼手书的《腾王阁序》,锦绣华章,将“文”和“书”融为一体,给人以绝圣大美的馨享,不由驻足徘徊。
西大厅开设了蝴蝶工艺画展馆,看到了磨漆画《百蝶百花图》,其画工是用真蝴蝶翅膀来作图画材料,虽然奢侈与残忍,但自成一派。因材取于自然,完全手工剪切粘帖而成。在唐朝便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民谣。而且,画的下部是用蛋壳拼成的南昌市花金边瑞香,这可能是现代做法了,亦有点狗尾续貂的感觉。
进入六楼,也就是总建筑的第八层,因第9层是设备层,因此,这是游客所能到的最高处。也叫古乐亭。东、西重檐之间,高悬着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滕王阁”金匾各一块。其内,虽是一个暗层,但设计者将中厅南北角重檐间的墙体改成了花格窗,故光线极好,与明层无异。
大厅中央,有汉白玉围栏通井,下可俯视第五层,其上方有一圆拱形藻井,寓含天圆地方之意。由个小斗拱组成,12层,每层24个斗拱,取意1年12个月、24个节气。层层叠叠,向上螺旋。有宇宙无穷之意。
斗拱采用的是明、清民间木作处理手法。彩绘采用五彩装,沥粉贴金,金碧辉煌。最顶端的彩绘,是参照西安钟楼的彩绘式样精心绘制而成。
这一螺旋式藻井,在全国古建中是不多见的,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又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这也正是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藻井中央,悬挂精雕细刻的“母子”宫灯,随气流变化,宫灯不停地微微转动。
两旁是大型唐三彩壁画,名为大唐古乐。左边是以男性为主的歌舞乐器龙墙,右边是以女性为主的歌舞乐器凤壁。壁画描绘的《大唐舞乐》,体现了唐朝国富民强的景象,题匾上写着“九重天”,是指滕王阁的9层。
有一仿古戏台凌霄,两侧陈列有楚国曾侯乙墓乐器的复制品,有编钟、编磬、建鼓、双凤虎座鼓、二十五弦古琴等。我们恰好看到了这里定时的歌舞表演,楼内很黑,但看到光亮处,有两个曼妙女子在表演,清色衣衫分外显眼,长发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仿佛从梦境走来。轻舒玉手,手中扇子合拢云岫生风,典雅矫健。乐声清泠于耳畔,演员用手中的折扇,转、甩、开、合、拧、圆、流水行云般的若龙飞凤舞。
阁上俯望
下楼时,有点恋恋不舍,特意回到两个明层,观看滕王阁周围的景象。俯视雕饰精巧的屋脊,飞阁流丹;细看柱上雕花纹路,栩栩如生。各楼阁错落有致,窈窕多姿,与附近的风景自然融为一体。
近可见仿古商业街迂回曲折,错落有致,西侧赣江、抚江浩浩汇流,远处长天万里,江面凝然不动,一眼望去,双桥横渡,凌波倒影。一阵风吹来,江水微微荡漾。江中的渔舟,两岸的鸟鸣,烘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西山横翠,南浦飞云,长桥卧波,令人心旷神怡。
看起来,千年后的今天,虽然水域收敛,已不复水色天光景色,但滕王阁依旧耸立在赣江的岸边。一道江水似银河般从天而降,缓缓流到人间,流到滕王阁边。
流水声中,我仿佛听到王勃在低声吟诵《滕王阁序》,低沉、浑厚,让人心醉。远处,巨大的摩天轮在慢慢旋转,像彩虹般悬在空中。林立的高楼直入云天,街上的幕墙玻璃在太阳照射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光芒。
江边码头,依旧人声鼎沸。豪华的大游轮在阳光下安静伫立着。景象似乎与当年无异,不同的是,长袍变成了西服,木船换成了铁船。王勃已然不在,盛筵业已散去。但豫章的人们,依然那样勤劳无比,继续承载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背负历史,拥抱未来。
滕王阁没有让我失望。它雄伟峭拔,仍然傲立于赣江东岸,如果不是登楼远眺,绝对不会促引这样的感受,绝对不可能感受到它的伟岸。
它静默无语,历尽沧桑,如果不逐层了解它的历史,也绝对不会知道,它虽然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雨,二十九次的修建,才成就了今天的不可一世。
当年,王勃靠了自己的颖悟和才气,吟咏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给人以不尽的遐思,可千百年来,那种美景谁还见到过呢?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当年的王勃,早就悟得好景不常在的理数,我们岂能尽享他所见景致的美妙呢?然而。我却见到了他想都不可能想到滕王阁的重建,看到了如今的国运兴隆,文化大兴,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滕王阁,你说,还不够幸运吗?
赣江如练,风平浪静。朦胧的对岸,隐约可见数座现代化高层楼宇拔地而起,且有伤“水天一色”的意境。不禁顿生感慨,还是王勃早有预见啊,他在《序》后的诗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早就预料到会有今天!
远处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幻化为或浓或淡的剪影,迷茫的江面,碧波荡漾,清澈可人。视野开阔,水光潋滟,大船小舟往来悠悠,徐缓迅疾,各得其妙。只可惜还未到落霞成绮的时间,真的能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景色。未见到孤鹜单飞的影子,也无群殴翔集的画面,多少有些美中不足的失落。
此时,脑子里出现了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故日阳光依旧拥抱着滕王阁,阁影斜斜躺在江水里荡漾。阁内,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倚在栏杆上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依旧在怀念着不是赝品的,那个曾经的滕王阁。
走下滕王阁时我自问,假如王勃没有偶然来滕王阁,或者来滕王阁又没偶遇都督假意邀序,或者,他与世故的人一样,装傻推辞不写,那还会有名闻天下的《滕王阁序》吗?
那些历代名士留下的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珍品,如韩愈、自居易、杜牧、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文天祥、辛弃疾等,或以文章纪事,或以诗词抒怀,诗词佳篇卷帙浩繁,仅《四库全书》所收就达三部四十余卷;虽然五代水墨画家李升的《滕王阁宴会图》已湮没失传,但北宋郭忠恕的《王勃对客挥毫图》和明代唐寅的《落霞孤鹜图》已成为保留至今的稀世珍品。历代名家的诗词楹联、书画碑拓,经过一代代文人的收集整理出版,形成了瑰丽多姿的滕王阁文化体系。让滕王阁成为华夏文化的缩影,兼收并蓄,雅俗共赏,所以它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回望巍峨的滕王阁,它用挺拔的身姿告诉我,历史没有假如。王勃巧遇登阁作序是偶然,让他写出天下第一骈文是必然。他渡海遇台风26岁溺水身亡是偶然,他因《滕王阁序》名垂千古却是必然的。
如今,滕王阁依旧雕梁画栋、庄重浑厚,飞檐翘角苍劲别致,红墙碧廓、幽雅古朴,瓦棂栉比,依旧是鸿儒满座,书生意气,聚汇了五洲四海的文人墨客,这该是滕王阁的风流不减吧?没有别的,但我依旧怀念那个曾经的岁月,那个作《滕王阁序》的风流倜傥的王勃,只记住了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句子……
从牌坊到滕王阁
悠悠赣水借流轻,一过牌坊欲向东。
胜友严节朝故道,滕阁弦月抖西风。
衡庐日照独斜影,翼轸宵值自摄星。
还赞王勃由笔墨,文章千古任瞻听。
华夏圣旨博物馆
升阶待转步偏门,一栋琳琅卿御云。
圣旨皇书说变故,龙袍霞帔叹移辰。
儒生痴念章中苦,士子辛求殿上人。
夹带传今休笑话,谁堪不想入琼林?
滕王阁
楼阁腾起入云霄,履步霞梯栉比高。
暗室灯悬妆媚丽,明层日侧引莺娇。
千烟正进临川梦,双舞旁观夺锦标。
应羡王勃逢顾遇,一时泼墨弄风骚。
阁上俯望
流丹交错辨雕花,回护曲折数落差。
江潮潋滟勾船度,桥影凌波入诗家。
高楼着墨谁皴梦,小榭移宣何用擦。
名序书成传万古,扶栏观景忘听蛙。
作者简介:何永利,网名天涯牧秋,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文学院院长;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常务副主席;河北省经济传媒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石家庄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新闻聚焦》执行主编、《河北经济传媒》执行主编。已出版系列散文丛书《带走一片云》1,2卷,其余3,4,5,6卷,正在校对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