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的历史性考察:—
刘晓静张继良
摘要
医疗卫生福利是中国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年,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具有制度保障,也有相对系统的服务建设。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机构、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组织;从内容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儿童医疗、儿童卫生等。该时期,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尤其是合作医疗制度提升了儿童生活质量,提高了儿童保健公益性和可及性。它秉承积极预防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较充分发挥了基层卫生组织及相关人才的作用,对目前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当然,该体系也存在着制度保障发展不均衡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关键词
—;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制度保障;服务建设
作者简介
刘晓静(—),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师范大学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暨河北师范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福利研究。
张继良(—),男,河北河间人,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河北师范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史和基层治理研究。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以确保提供高效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福利是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年间,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建设为改革开放后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时期的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既具有制度保障,也有相对系统的服务建设。研究这一时期的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借鉴其历史经验,汲取其教训,有助于提高当前中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从现有研究资料看,学术界对—年间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保障史、法制史、医疗卫生史中对该时期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部分内容有所涉及,如郑功成在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研究中谈及这个时期的医疗保障制度,刘翠宵从法治史视角涉及该时期医疗保障制度,肖爱树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主题,谈及儿童医疗卫生福利部分内容。第二,从儿童*策视角对医疗卫生福利*策的论述,如陆士桢、魏兆鹏等。第三,报刊报道的当时儿童医疗卫生福利部分内容,如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媒体对当时赤脚医生、儿童保健的报道,诸福棠论述了北京市儿童保健工作十年进展,甄进稳、吴炳楷论述了儿童医生四项新任务等。但整体而言,对于—年间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研究较分散,整体性系统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文拟从分散的历史资料中挖掘有关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内容,通过系统梳理相关零散资料,以形成对该时期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整体认识。
一、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实现了
制度的全覆盖
—年间,中国城市儿童没有专门的医疗卫生福利,主要体现在父母所在单位医疗的保障中,包括在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之中,属于职工福利的一部分。在农村,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构成当时中国农村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从而实现对儿童保健的保障。
(一)城市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依托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国家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提供的几乎免费的医疗福利。年,财*部等部门《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子女医疗问题的规定》指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家属享受半价医疗保障,儿童作为家属可以享受半价医疗待遇,每人每月按公费医疗规定数额缴纳医疗费解决职工子女医疗问题。机关统一管理参加统筹子女医疗费,从统筹费内开支;实行统筹困难的单位,子女医疗费用由职工自理;经济上确实有困难的职工,机关福利费补助其子女医疗费用。公费医疗制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个人不缴费,福利性明显。
劳保医疗制度是当时中国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在职工医疗保险方面,由企业行*方或资方负担职工住院费、治疗费、普通药费等,由患者负责就医路费、贵重药费和住院时的膳食费等。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在职工所在单位的医疗部门就医,可享受免费诊治、半价药费,但住院费和贵重药费等则不予报销。年,*务院财经委员会颁行的《关于国营企业年计划中附加工资内容和计算办法的规定》明文要求,统一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5%~7%作为劳动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在企业生产成本项目中列支劳保医疗卫生费中支付。当劳保医疗卫生费入不敷出时,可从企业劳动保险金和按规定提取福利费中支付。儿童享受医疗福利依托于其父母所在单位的劳保医疗制度。当时,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所办医疗机构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医院运行所有费用从企业福利费中支付。医院的企业与医疗机构签订合同的,其“职工和退休人员的直系亲属的手术费和普通药费的一半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就医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食费及其他费用由本人自理,对于确有困难的家庭由企业从福利费中予以酌情补助”。
(二)农村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得益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五保制度
新中国农村儿童医疗福利得益于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该制度在*和*府支持下,通过赤脚医生队伍,以互助共济原则,在县、乡、村构建起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农村儿童提供基本保健和医疗服务。因而,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新中国儿童健康方面功不可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孤残儿童实行救助,主要采取集体福利服务方式供养。城市孤残儿童免费的医疗资金通过*府预算解决,而农村孤残儿童医疗福利则是通过“五保”制度实现的。中共中央*治局《年到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鳏寡孤独社员因无劳动能力、无人抚养或赡养,生活存在一定问题的,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和照顾。孤残儿童由合作社为其提供生活、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保障。年实施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再次强调,农业合作社承担对孤残儿童生活上照顾的义务,合作社公益金承担符合“五保”条件的孤残儿童的医疗费用。
这一时期,公费医疗制度下儿童享受医疗福利、劳保医疗制度下儿童享受医疗福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村一般儿童医疗待遇以及孤残儿童医疗福利,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儿童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这一历史成就,是在当时中国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不朽成果,体现了*和国家对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高度重视。
二、儿童医疗卫生福利服务建设全面推进
—年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从服务主体看,主要有儿童保健机构、医院以及基层卫生机构等;从内容看,主要涉及儿童保健、儿童医疗、儿童卫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照毛泽东主席“好生保育儿童”的指示,新中国的儿童保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下至下,由点到面,逐步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设立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少地区兴建医院,医院开设儿科门诊和儿科病房。
(一)建立儿童保健机构预防儿童疾病
1.儿童保健所及县妇幼保健站迅速发展
儿童保健所是对儿童卫生事业实行基层保健指导,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促进其健康成长的一种卫生事业机构。其经费包括工作人员工资及事业费两种,在有科研任务的所,根据科研任务给予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儿童保健所人员的编制,根据其服务范围内人口数量以及卫生行*部门所给予的具体任务,同时参照其他条件,如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文化健康意识等。医院儿科密切协作,在当地卫生行*部门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服务地区儿童保健工作,对基层综合医疗机构承担业务指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段保健及调查研究,掌握儿童健康基本情况、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危害儿童主要疾病,提出改善儿童各种体质的有效措施;对基层妇幼保健组织、医疗单位进行儿童保健工作业务指导,承担训练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提高其他基层医疗、保育人员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等任务;有条件的儿童保健所还要承担医学院校中级卫校儿童保健教学任务,开展儿童地段保健工作、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门诊工作、观察床位、卫生宣传、专题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此外,还参与培养和训练妇幼保健干部、培养妇幼保健卫生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训练。
妇幼保健站为妇幼保健基层组织,是为维护妇女与儿童健康而设置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特殊人群保健方面,特别是对占全国人口2/3的妇女和儿童来说,全国只有妇幼保健院80个、床位张;医院5个、床位张;妇幼保健所(站)9个,没有病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各地相继设立妇幼保健机构。以河北省为例,年上半年,建立县妇幼保健站处,其中助产士人,妇幼保健员人,医士79人,其他人员20人,共计人。据年6月2日新华社报道,由于国家对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视,婴幼儿发育营养状况逐渐改善,学龄前儿童身体状况也得到很大改善,个头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壮实。此外,各地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也取得长足发展。
2.预防儿童疾病取得较大进展
为防止天花流行,年卫生部颁布《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不分国籍,均需依照规定接种牛痘。接种牛痘一律免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截至年1月,全国接种牛痘儿童近1.2亿名。此外,近百万儿童获得卡介苗的接种或百日咳、白喉预防注射。国家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致力于加强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伤寒、痢疾等其他慢性传染病的防疫和防治。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年中国成功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年从中小城市投入使用后,逐步向农村地区推广,初步控制了脊髓灰质炎的流行。“为了预防结核病,有82个城市85万儿童接种了卡介疫苗。”—年,麻疹流行,麻疹病患者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年,中国研制成功高度减*麻疹活疫苗,疫苗推广大大降低了婴幼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始,慢性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当时婴儿死亡率高达‰左右,产妇死亡率达15‰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新中国卫生事业方针,即“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主要是针对天花、霍乱、破伤风、鼠疫等危害群众及儿童健康疾病而提出的。积极预防才能破除危害母婴健康的传染病,保证母婴健康。为了进一步防治传染病,除儿童免疫外,*和*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年,卫生部《关于加强人民公社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要搞好幼儿园、托儿所卫生工作,托儿所和幼儿园要保证有好的场所及设备,设置隔离室和保健箱;婴儿入托和幼儿园要检查身体,防止交叉传染;要养成幼儿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疾病发生;积极预防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砂眼、头癣等传染病,如发现疾病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染蔓延。此外,明确要求学校建立安全卫生制度,培养儿童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积极预防和治疗砂眼、头藓、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二)发展儿童医疗机构提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
1.发展医院治疗儿童疾病
—年,*和*府高度重视医院建设,使其得到一定发展。年,分布在各城市的妇产科及儿科病房共张(此医院的该两科的床位),而到年底,全国在较大城市建立了医院27处,床位达张,约为解放前的20余倍。医院都增设或扩大了儿科。据年统计,全国儿科床位总数达2万余张,儿科医师名,为年的3.6倍。
医院在防治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因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很差,对儿童生命威胁最大的是呼吸道中的肺炎和消化系统中的急性胃肠炎。以广州市医院攻克肺炎为例,在—年间,其中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占门诊总病例76.3%,占住院总病例74.1%。年,该院肺炎死亡率达16.1%,而且多数是在进院后1—2天内死亡。该院组织人力对—年同月份共份肺炎病例加以分析研究,最终使肺炎治愈率由年的64.4%提升至年的70%,死亡率由年的16.1%降至年的12.4%。再以北京市医院为例,自年起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疗法为辅,病死率逐渐降低,到年,降至5.9%。针灸疗法应用于小儿,在北京市自年起即为小儿麻痹作系统治疗,其后在单纯性消化不良、遗尿症、幽门痉挛等症的治疗方面均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
除了重大疾病的防治,医院还发挥了以下作用:(1)对常见病进行摸索和总结,力求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婴幼儿死亡率;(2)全力做好儿童医疗预防工作,保证儿童健康;(3)在一些医疗条件先进地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童疾病,如北京市较早采用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小儿疾病,降低儿童因各种消化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医院从年1月份开始提倡中西医合作,组织西医学习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
2.建立基层卫生组织提供儿童卫生服务
卫生部为了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医疗卫生落后不堪的问题,于年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的决定》正式提出,有步骤地发展全国基层卫生组织,建立县卫生院、区卫生所、乡设卫生委员会、村卫生员。“到年底,全国县卫生院发展到所,病床张。到年底,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普遍建立了县卫生院,达到所,区卫生所达到所。年底,后者达到72所。”改革开放之前,全国卫生事业取得一定成果,提高了妇幼卫生健康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大搞卫生运动,周恩来总理担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当时,*和*府高度重视儿童卫生事业,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和推广儿童医疗卫生知识,发动中央到地方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大力发展儿童卫生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两年间,即出版《孕妇保健常识》《怎样预防幼童传染病》等妇幼书刊种,印刷《快种牛痘》等主题挂图,制作接产教学模型和幻灯片,妇幼卫生展览观众达.5万,展览次。为顺利推行妇幼卫生工作,各地采取秧歌、戏剧、电台广播、黑板报、宣传车、母亲会、儿童会等各种各样的宣传形式,成效显著。
三、成效、问题及启示
通过以上对—年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制度保障、儿童医疗卫生福利服务建设的考察,下文拟对这一时期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当前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启示。
(一)成效
1.合作医疗制度极大提升了儿童生活质量
该时期,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儿童医疗卫生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几年间城乡儿童死亡率较高,推行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在普及儿童卫生知识、培养儿童卫生习惯及减少儿童疾病发生几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到年代末,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解放前中国婴儿死亡率在‰左右,到年降低至34.7‰,下降了.3‰”。
首先,随着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和发展,农村医务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保障儿童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合作医疗做保障的医疗保健服务覆盖了全国85%的农村人口”。到年,全国农村已有多万半农半医人员。这些半农半医人员被称为“赤脚医生”,他们定期为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举办儿童卫生知识讲座,协助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还经常向家长宣传婴幼儿卫生知识,提高婴幼儿免疫能力,每年对集体和散居儿童实施各种预防接种以及给幼儿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记录卡片。由此,以往常见的一些传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从而大大减少了儿童疾病的发生。以山西汾阳县为例,年代,该县先后培养赤脚医生多名,举办培训班40多期,培训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新法接生、计划生育、采药制药、新医疗法、中医辨证施治等,大部分赤脚医生掌握了难产处理、计划生育手术和普通妇、外科手术,诊疗水平得以大幅提升,推动了合作医疗发展,为保障儿童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合作医疗制度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是“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唯一范例”,实现了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情况下医疗卫生水平的快速提高,有效提升了儿童生活质量。
2.儿童保健公益性及可及性提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防治天花,*务院及卫生部接连发布相关*策在全国推行免费、普遍的接种牛痘活动。据统计,—年共种痘5亿多人次,每年使用1亿多痘苗,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普遍接种牛痘,种痘率达90%。到年11月,全国有万人接种牛痘;到年10月,全国已有2亿人普种牛痘。在其他疫情防治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全民动员与参与式群防群治,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下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当时的儿童免疫与传染病防治,已具有相对健全的网络。国家多次召开卫生工作会议,相继出台了许多相关*策性文件。比如,年和年全国第一、第二次卫生会议,确立了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指导方向和工作重点;卫生部年颁行《种痘暂行办法》和年颁行《传染病管理办法》,对传染病分类及疫情处理方法、程序等均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防治机构。为了防治血吸虫,国家成立从中央到地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卫生部成立疾病防治局,各地成立防治所、站、小组等机构。这样协调各方力量,全面调动人、财、物等进行传染病防治。在天花防治过程中,鉴于其严重危害性,国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网。
(二)存在的问题
1.制度保障发展不均衡
该时期,在城市,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通过对劳保医疗与公费医疗的对比可知,公费医疗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国家机关人员的子女才能享受到,企业职工子女可享受到半费劳保医疗,公费医疗中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略优于劳保医疗。发展不均衡不仅体现在群体之间,也重点体现在城乡之间。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事业建立之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城乡差别,这从城乡卫生资源情况可以看出。年,卫生部《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报告》指出,由于卫生部长期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对城市人、财、物投入大大超过农村,因而造成农村地区长期缺医少药的状况改善不明显。以年为例,国家不均衡医疗发展*策导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上极大差距,“用于万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的经费,比用于5亿多农村的还多”。
2.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发生儿童营养不良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所限,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儿童所患疾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营养不良、佝偻病、浮肿病、口角炎等。据年5月31日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妇幼营养不良、佝偻病调查报告中显示,西城区名学龄前儿童,营养良好者占24.1%,营养中等者占59.6%,营养较差和营养不良者占16.3%。在对宣武区3岁以下集体儿童调查中显示,营养不良发病平均占14%,散居儿童营养不良平均占8.7%。分析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喂养不当、食物质量和药物不能跟进、学前教育机构幼儿管理不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市卫生局提出要分别从托幼组织管理、牛乳及副食品供应、佝偻病防治等方面加以改进,营养不良状况在一定时期得到一些改善。
其次,儿童卫生资源不足。—年间,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低下的情况下,儿童卫生资源不足,从而大大制约了儿童卫生水平的提高。以年代石家庄儿童医疗卫生为例,当时儿童医疗卫生资源非常有限,医疗用布严重不足,“全市0多张病床,按正常需要,每年需要补充11万公尺,年只供应1万多公尺。产院1个产包按规定只接1个婴儿,因布少,连续接2、3个,因此,不断出现感染现象”。
再者,存在忽视儿童保健工作的现象。—年间,国家虽重视儿童保健工作,但在机构建设上存在一些分歧,其焦点在妇女和儿童卫生工作应分开管理还是合并管理。这一时期,市级虽有妇女保健所和儿童保健所,但基层组织很难区分为妇与幼两个系统,社区县妇幼保健组织不分家,当时的想法是认为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与上级管理。但如此一来,就会出现妇幼保健站工作侧重于妇女保健,而忽视儿童保健工作,遂造成儿童保健工作相对滞后于妇女保健工作的局面。妇幼管理体制不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福利体制中对儿童福利建设的进程。
此外,儿童保健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其中大部分又偏重治疗方面。全国妇幼卫生行*部门未能及时注意对儿童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致使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
(三)启示
1.贯彻积极预防理念
—年,积极预防理念对于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这种理念推动下,*和*府积极改善民众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要求地方*府各个部门大力搞好卫生工作。年,卫生部《关于加强人民公社卫生工作的几点意见》中强调,人民公社“应当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中西医密切结合,专门人才和广大群众密切结合,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做好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工作。首先要把田地、工地、厂矿和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敬老院等集体生活生产卫生工作认真贯彻起来”。在年代和年代,国民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人民公社内部,*和*府通过宣传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鼓励人民公社开展公共卫生运动,督促群众采取预防措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病人提供预防性和基本的医疗服务,人民公社加大妇幼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疾病防疫工作等,以便减少疾病的发生,防止病情加重。积极预防理念,体现在儿童卫生工作中主要是搞好幼儿园、托儿所卫生,加强学校卫生。强调托儿所、幼儿园房屋、卫生设备、入园体检、卫生习惯的同时,还强调积极预防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砂眼、头藓等传染病。—年间,中国农村居民大都缺少现代保健意识,有时怕耽误生产,往往是子女疾病严重之时才不得不去治疗。积极预防理念在当时的宣传贯彻和巡回医疗站先进经验的推广,对当时儿童疾病的积极预防起了重要作用。巡回医疗站与生产合作社签订卫生保健合同,把医疗服务送上门,如果群众有需求就送医疗服务上门,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
—年,*和国家把研制新药、做好药材生产供应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首先,制定中药材生产规划,加强药材引种、试种等工作。人民公社时期,卫生部规定社员采药、采种,当地*府要派人加强技术指导,保障就地生产药材、就地使用药材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为节约成本,合作医疗体系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式,减少使用昂贵西医药物,而多采用中药疗法。中医疗法及药物不仅成本较低,适合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水平,而且对于婴幼儿伤害较小,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除了使用中药,强调基层卫生人员要学会使用针灸。年,卫生部《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的报告》规定,大力培养农村医药卫生人员,为公社配备好医生,同时指出:“生产队的卫生员一般要求三会:会针灸,会治常见的小伤小病,会作一些预防和急救工作。”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是—年间儿童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以后的中国儿童医疗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
3.发挥基层卫生组织及人才作用
基层组织在儿童医疗卫生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从当时县以下各级婴幼儿卫生工作项目体现出来。
当时,基层卫生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和*府十分重视培养基层卫生队伍与人才。尤其是在农村,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建立,急需医疗卫生人员,国家重点培养和提高不脱产农村卫生工作骨干及积极分子,不断充实医疗卫生队伍,为开展儿童医药卫生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既要办好医药院校,又要大力发展医学专科学校和县办中学或初级卫生学校,提倡中、西医师带徒弟,在职干部进修提高”。城市基层卫生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社区医生和单位医生方面,农村基层卫生组织主要体现在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之下,通过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儿童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城市社区医生和农村赤脚医生相当于目前的全科医生。当前,已实现国家性制度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十分健全,但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却明显短缺,致使基层卫生组织及其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亟待进一步提高,而这亦是今后极为重要的努力方向。
编者注:此文发表于《河北学刊》年第6期第—页。为方便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