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
1.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
2.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流感嗜血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
3.致病性岛: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一团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组。
4.细菌诊断流程有:双岐索引法,表解法,数字编码鉴定法。
5.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6.O/抑菌试验对弧菌有用而对气单胞菌无用。
7.杆菌肽用于A(敏感)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定。
8.奥普托欣试验:肺炎链球菌敏感。
9.杂交分:斑点,菌落原位,Southern(DNA)印迹,Northern(RNA,DNA)印迹。
10.L型细菌(形态多样,染色不定,可过滤,渗透压敏感,生化减弱等)培养应高渗(20%蔗糖),染色多为G染阴性,形态不一(巨球形是特征),固定要用10g/L鞣酸不能用火焰。
11.一般菌落有:油煎蛋样(L),颗粒型(G),丝状菌落(F),鉴定要点:染色易变多形性,生长在增菌液中微浑,颗粒样沉淀或沿试管壁生长,返祖现象。
12.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13.肽聚糖的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无交联桥)。磷壁酸为G+特有,分壁和膜两种。外膜层由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组成。细胞质内有核蛋白体(蛋白合成地),核质(主要遗传物质)质粒,胞质颗粒,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鞭毛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性菌毛仅有1~10根,*力和耐药质粒都能通过它转移,有致病性。
14.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DNA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15.G+菌等电点pI=2~3,G-菌等电点pI=4~5。
16.细菌营养转运的方式有:离子,透性酶,磷酸酶。营养摄取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17.嗜冷菌最适温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为50~60℃。
18.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以生物氧化作用而来。
19.G-菌的菌体脂多糖能引起发热故称热原质。土中的厌氧芽胞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0.饮用水中1ml菌落总数不超过个,0ml水中大肠杆菌群不超过3个。
21.有芽胞破伤风菌需沸水煮3h才杀死。水中加入2%碳酸钠能将沸点提到℃又能防止金属生锈。
22.紫外线波长~nm时杀菌力最强。无芽胞菌一般的致死为~微瓦/cm,杀死芽胞要十倍。
23.滤菌器用于除菌的孔径是0.22μm,另外以石棉板为滤板的金属滤器称Seitz滤器(蔡氏滤器)按滤孔大小分K:最大,澄清用,EK-S最小,可阻止大病*通过EK:居中,除去一般细菌。玻璃滤菌器分G1~G6,G5,G6两型能阻止细菌通过。
24.高压灭菌指示物: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紫外线杀菌指示物: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
25.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
26.影响基因表达的因素有:调控部位,调节蛋白,效应分子。
27.质粒:不依赖染色体而复制,不相容性,转移性,指令性。主要有耐药质粒,Col质粒(编码肠*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
28.转位因子为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在DNA中移动,主要有三类:插入顺序(最小的转位因子),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29.病*突变株分:空斑和宿主依赖性。遗传型变异机制有突变,基因转移,重组。突变:突变率由复制的准确度,DNA发生损伤的机会,及对损伤DNA修复程度来决定。一般在~。
30.碱基的置换:嘌呤换嘌呤,嘧啶换嘧啶为转换,嘌呤换嘧啶为颠换。
31.转化:受体菌直接撮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一般有链,嗜血,芽胞菌有此功能。
32.G+菌的感受态是由感受态因子(CF)的胞外信号诱导的。
3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爱体菌内而致受体菌基因改变,分普遍和局限。
34.接合: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所带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
35.溶源性转换: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遗传结构发生变异。
36.原生质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体混合和可发生融合后的双倍体可发生染色体间的重组。
37.基因重组可使基因再激活表现为:交叉复活和多重复活。
38.粘附素是细菌表面的蛋白质有菌毛和非菌毛。进入宿主:黏附,定植,侵入,转归。*力有侵袭力和*素。
39.侵袭力:菌体表面结构,菌毛,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胶原酶等)。
40.细菌的内*素一般由:脂质A(主要成份),非特异性核心多糖,菌体特异性多糖。一般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IgG和IgM能在血中直接中和病*。
41.医院感染大多以散发形式流行。
42.抗感染治疗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关键是有效。
43.细菌种的科学命名采用拉丁文种属双命名法,前一字为属名,名词,后一为种名,形容词。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也有用CDC(USA)。目前以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作最高一级分类依据将原核界分为薄,坚,软,疵壁四门。科,属,种分类主要依靠生化特性和抗原结构。
44.日光灯波长约0.5μm。
45.显微镜的分辩率为波长一半。
46.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
47.抗酸染色:5%石碳酸→3%盐酸酒精→美蓝。
48.糖类发酵是鉴定细菌最常用的生化反应。
49.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50.不能立刻接种的血应用SPS抗凝。
51.直接镜检2h报告,最后鉴定和药敏一般不过3天,除血外,必须在24h内预报。
52.肠杆菌科的强选择(SS琼脂)弱选择(EMB,麦康凯)。
53.α溶血是草绿色,β溶血是透明环,γ溶血红细胞不溶解,双环。
54.细菌数量达~CFU/ml时培养肉汤才见混浊。
55.血培养中有菌落形成单位(CFU)/ML时才能通过革兰氏染色检出细菌。
56.近交系动物: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
57.突变种纯系动物:实验动物正常染色体中某个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突变品系动物。
58.纯***动物:无计划随意交配的动物。
59.无菌动物:体表肠道内无菌体内无抗体。
60.悉生动物:给出无菌动物引入已知的5~17种正常肠道菌的动物。
61.小白鼠对肺链,破伤外*素敏感,豚鼠对结核白喉易感,猫对金葡萄菌肠*敏感。
62.测定病原体的感染性最好选用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63.冷冻干燥保存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加石蜡油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方法,一般不含糖,不用液体。
64.真菌,霍乱,铜绿及粪碱需在室温保存,而脑膜炎,淋球,初次分离的流感嗜血菌保存于37℃。每转种三代要鉴定一次。
65.AMS系统是目前微生物鉴定中最常用的自动化仪器。
66.葡萄球菌:产生脂溶性色素,多数分解甘露醇产酸液化明胶和产生血浆凝固酶。蛋白抗原(A蛋白)种属特异无型特异,多糖抗原(A,B,C)是半抗原,有型特异。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菌。
67.粪便呕吐物应接种高盐卵*或高盐甘露醇琼脂,触酶阳性,凝固酶阳性玻片法筛选,试管法确证。必须做苯唑西林的敏感试验。
68.链球菌:沉淀生长(肺链为混浊),在含腹水的培养物上生长良好,溶血株呈絮状或颗粒状生长,不溶血株呈均匀混浊生长。A链对杆菌肽敏感青霉素G为首选,B链CAMP试验阳性氨基糖苷类合用,β溶链致病性最强,α溶链为条件致病菌。几乎所有的肺链对Optochin敏感。
69.肺链:最适pH7.6~8.0,在含3%~5%的兔血清中生长良,培养时间过长会自溶管底澄清,分解菊糖,胆汁溶解阳性。
70.肠球菌属: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生长,是G+菌中仅次于葡萄球菌的重要院内感染病菌。临床上分离最高的是粪肠球菌,可分庆霉素高耐药和低耐药,一般用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联合。
71.脑膜炎奈瑟菌:脑液中位于中性细胞内,不分解麦芽糖,能产生自溶菌不宜冰箱应立即保温送检,冬末春初为流行高峰,青霉素G为首选。
72.淋球奈瑟菌:人类是唯一天然宿主和传染源。最适pH7.5,对糖类生化最低只能发酵葡萄糖,主要有菌毛蛋白,脂多糖,外膜蛋白抗原。细菌培养是目前世卫推荐的唯一方法,培养基中应含两种以上抗生素(多为万古和多粘)。
73.肠杆菌科分型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可疑菌分别接种克氏双糖铁(KIA)尿素靛基质动力(MIU)来定属。
74.大肠杆菌:(吲哚,甲基红,V-P,枸椽酸)IMViC试验:++――,KIA产酸产气,MIU+――,有菌体(O)荚膜(K)鞭毛(H)三抗原,已知有个O,99个K,56个H。
75.肠产*(ETEC):霍乱样肠*腹泻,肠致病性(EPEC):婴儿腹泻,肠侵袭性(EIEC):志贺样腹泻,肠出血(EHEC):其中O:H7可引起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症,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的主要病原,6、7、8三月最高,北美最多见,肠黏附性(EAggEC):腹泻。
76.志贺氏菌分痢疾,福氏,鲍氏,宋内四群,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常见,无荚无芽无鞭,KIA:K/A,产气+/-,H2S-,MIU-+/――,最后可用诊断血清作群型鉴定。
77.沙门菌:无芽无荚有鞭毛(除鸡沙门)多数有菌毛,H2S可阳性,伤寒菌产酸不产气,菌体抗原有58种,鞭毛抗原有两相即特异性和共同,表面抗原有Vi,M,5三种,变异有:S-R,H-O,v-w,相位。凡符合:KIA:K/A,产气+/-,H2S+/-,MIU+-+,硝酸盐还原阳性,多价血清阳性的为沙门属。
78.变形杆菌属有:普通,产黏,奇异。普罗威登斯属有:产碱,斯氏,雷极,摩根菌只有摩氏摩根菌。有明显多形性,呈球状或丝状,生长于10~43℃,普通和奇异呈迁徙样生长,三属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G-杆菌,加入石炭酸或苯乙醇使终浓度为1g/L和0.25%可抑制变形菌迁徒样生长。
79.耶尔森氏菌:有7种,鼠疫,假结核,小肠与致病有关。鼠疫:有荚无芽无鞭,两极浓染,28~30℃,pH6.9~7.1,液体中培养好,底部可有钟乳石样,加入亚硫酸钠或脱纤维血有刺激生长,龙胆紫亚硫酸钠为其选择性培养基,3%氯化钠上生长呈多形性。小肠:无动无芽无荚G-,25℃有周鞭毛,最适温20~28℃,VP试验25℃阳性,37℃阴性,KIA只利用葡萄糖,MIU22℃动力阳性37℃阴性。假结核:25℃有周鞭毛有动力37℃无动力,最适温30℃,pH6~8。
80.枸橼酸杆菌:有弗劳地,异型,无丙二酸盐。只有弗劳地靛基质-,H2S+,仅异型的丙二酸盐+,β-半乳糖苷酶,赖氨酸脱羧酶,枸橼酸利用三试验:枸橼酸菌+-+,沙门-/+++,爱德华-+-。
81.克雷伯菌属: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状成双排列,有时菌落出现黏液型用接种环可成丝,动力和鸟氨酸脱羧酶阴性是本菌最大特点,三亚种区别:IMViC试验:肺炎亚种――++,臭鼻亚种-+-d,鼻硬结亚种-+――。
82.肠杆菌属:最适温30℃,氧化酶阴性,有动力,与大肠杆菌区别:IMViC试验:肠杆菌:――++,大肠杆菌:++――。
83.沙雷菌:最适温10~36℃,4%氯化钠下可长,产生灵红霉素(非水溶)和吡羧酸(水溶),关键生化是DNA+和葡萄糖酸盐+。
84.弧菌科:极端鞭毛,苷露醇,脂酶,生长需要NaCl,对O敏感五项,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前三种可引起人类感染。
85.霍乱菌:呈弧状或豆点状,滴片检查见鱼群状G-菌,常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平板(TCBS)上形成较大*菌落,在含亚碲酸钾或庆大霉素平板上呈灰褐色,有耐热的特异性O抗原(O-1群分AC的稻叶型,AB的小川型,ABC的彦岛型)和不耐热的非特异性H抗原,年发现的新流行的O-群,它即不被O1群抗血清凝集,也不被O2~O群抗血清凝集,常用的保存或运送有碱性蛋白胨水,文-腊二氏,卡-布运送液。
86.副溶血弧菌:嗜盐性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病原菌,两极浓染,NaCl最适35g/L,无盐不长,pH7.0~9.5,最适7.7,在TCBS上不发酵蔗糖菌落绿色,g/L盐内不长,神奈川试验是致病株能使人或兔红细胞发生溶血对马红细胞不溶血为阳性。
87.气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30℃,但在0~45℃皆可生长。
88.弯曲菌属是一类微需氧菌,不分解糖,氧化酶+,菌体弯曲逞豆点状,S状或螺旋状有动力G-菌,5种5亚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是空肠(人类腹泻最常见之一,43℃生长,25℃不生长)和胎儿亚种(免疫功能低下时的败血症,脑膜炎等,25℃生长,43℃不生长),简明弯曲菌在25℃,43℃均不生长,但都能在37℃生长。要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常用Skirrow,Butzler,Campy-BAP等培养基,滴片可见投镖式或螺旋状。
89.幽门螺杆菌: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微需氧,37℃生长,25℃和42℃均不生长的G-菌,初次分离要3~4天,与十二脂肠溃疡和胃癌有关。
90.《伯杰系统细菌学分类》的标准:G染特性,形态,鞭毛,芽胞,荚膜,代谢产物。
91.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包括83个种。厌氧菌每克粪中高达个,标本绝不能被正常菌污染,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最理想的标本是组织,送到实验室后20~30min内处理完不超过2h。应接种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基:尽量用新鲜培养基,2~4h内用完,应使用预还原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应煮沸10min以驱氧并立即冷却。每份标本至少接种三个血平板,置于有氧,无氧,5%~10%CO2环境中培养。厌氧手套箱培养法是迄今最佳厌氧培养仪器之一。
92.厌氧状态的指示剂有:美蓝和刃天青,无氧时白色,有氧时美蓝蓝色,刃天青粉红色。紫外线下出现荧光也是厌氧菌参考之一,卡那霉素用于梭杆菌与类杆菌的区分,甲硝唑用于厌氧菌和非厌氧菌的区别。气液相色谱已成为鉴定厌氧菌及其分类比较可靠的方法。
93.破伤风杆菌:鼓槌状,早期培养G+,48h后特别是芽胞形成后G-,的O和H抗原,主要症状为骨骼肌痉挛,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H2S。
94.产气荚膜梭菌:G+,20~50℃均能生长,最适为45℃,双层溶血,可分解糖类产酸产气,出现汹涌发酵现象,分5型,主要是A型,外*素以A*素为主,本质是卵磷脂酶,有捻发感,青霉素为首选,万古为次选。
95.肉*梭菌:G+,芽胞胶囊于次极端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严格厌氧,8型,以A,B多见,*素不耐热,1min煮沸即死。
96.艰难梭菌:分离困难,主要以临床和*素来定,产生A,B两种,A是肠*素,B为细胞*素,主要是因为使用大量抗生素,以克林霉素常见。
97.无芽胞厌氧菌是一大类正常菌群,引起感染是内源性感染。
98.黑色消化链球菌:G+,组织和器官感染。韦荣球菌属(分小,产碱),G-,小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产碱见于肠道感染。
99.白喉棒状杆菌:G+,无荚无芽无鞭无毛,奈瑟(Neisser)染色成*褐色颗粒成紫黑色,阿培特(Albert)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成蓝黑色。分离培养主要用:血平板,吕氏血清斜面(生长迅速,灰白色,S型,形态典型),亚碲酸钾血琼脂(菌落黑色)。一般不侵入血,但外*素可入血引起*血症,不能立即送检时应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盐水中。出现各种心肌炎,软腭麻痹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需氧芽胞菌除炭疽外均有鞭毛。
.炭疽杆菌:最大的致病G+杆菌,菌落低倍镜下卷发状,不分解乳糖,对碘和氧化剂敏感,有菌体多糖,荚膜多肽,芽胞,炭疽*素四抗菌素原,用1:0的升汞固定5min,其选择培养基是戊烷脒血平板,鉴定试验有:串珠试验,噬菌体试验,重碳酸盐*力试验(有*力形成芽胞呈M型),青霉素抑制试验等。蜡样杆菌能耐受℃30min。
.产单核李斯特菌:对人致病,β溶血,25℃有动力,能在4℃进行冷增菌,在半固体中可现倒伞状,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是重要特点,常伴EB病*引起传单。
.分枝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类,可占干重的60%,无内外*素,致病性与其索状因子,蜡质D,分枝菌酸有关。
.结核分枝杆菌:人型和牛型,曾发现G+非抗酸颗粒称Much颗粒,无芽无鞭无荚,烛缸法不适,应用二氧化碳培养皿,常用罗-琴或米氏7H10培养基,35~40℃可长,35~37最适,pH6.5~6.8,18h分裂一代,2~6周才能长出菌落,不发酵糖类,人型的烟酸,硝酸盐还原,烟酰胺酶试验均阳性。可出现Koch现象(初次不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是Koch在年观察到。
.Hamsen在年发现麻风杆菌,G+,无动力无芽无荚,人是唯一的宿主和传染源,分瘤型和结核型。
.多数非发酵菌培养温度以30℃为宜,故常规应先培养于35~37℃,再培养于30℃或室温,观察动力以30℃或室温12~24h滴片为准。氧化-发酵试验是确定非发酵与发酵菌是否利用糖的基本试验。Hugh-Leifson设计的培养基只含0.2%蛋白胨,1%糖,指示剂是溴香草酚蓝。
.铜绿假单胞菌:G-,有鞭毛,20~42℃长,最适是35℃,4℃不长,液面可形成菌膜,色素有:绿脓素(溶于水和氯仿),荧光素是绿色荧光素(溶于水不溶于氯化)。
.不动杆菌的特征是:氧化酶,硝酸盐还原,动力试验均阴性。主要是鲍曼和洛菲。
.流感嗜血杆菌要新鲜血液(含Ⅹ和Ⅴ因子),用石碳酸复或美蓝单染呈现两端浓染,有卫星现象,副流感嗜血杆菌生长只要Ⅴ因子。
.*团菌:年,USA费城,常规不易着色,最适为36℃,初次分离要L-半胱氨酸,含铁盐可促进生长,主要可用活性碳-酵母浸出液平板(BCYE),不分解糖。
.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是百日咳病原菌,常用鲍-金培养基,有百日咳*素,丝状血细胞凝聚素和腺嘌呤环化*素。
.衣原体:沙眼,鹦鹉,肺炎。原体:姬染紫红色,无繁殖力有传染性。始体(网状体),姬染兰色,为繁殖型无传染性,二分裂式。营专性细胞内寄生。鼠亚种沙眼不侵犯人类,性病肉芽肿由沙眼LGV生物亚种(L1,L2,L3)三血清型引起。
.立克次体:人畜共患,有复杂的酶系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发热多是稽留热,恙虫M染色是蓝色,G染色呈暗红色。除罗沙利马体,巴尔通体外其它立克次体只能活在真核细胞内,普氏(流行性和复发型斑疹)以人的体虱为传播媒介,莫氏(地方性斑疹),印鼠客蚤,补体结合试验是立克次体最常用的方法。
.支原体: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外,中,内,中间是脂质,内外是蛋白质),最适pH7.6~8.6,D在95%N2,5%CO2中生长好,菌落呈“荷包蛋”)样,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是确诊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方法之一,40倍镜下可见油滴状菌落,倍下可见桑椹状菌落。
.对人致病的厌氧主要是衣氏和牛氏放线菌,可见硫磺颗粒(放射状),需氧主要是诺卡菌和马杜拉放线菌(主要致病是足分枝菌)。星形诺卡菌致病最强,其次是巴西和豚鼠,抗酸染色有一定抗酸性可初步确定为诺卡菌。
.钩体是致病性螺旋体中唯一能人工培养的,常用柯氏培养基,对酸碱敏感,最适是7.2~7.4,低于6.8,高于7.7生长不良,最适温28~30,12h分裂一次,伯氏疏螺旋体引起莱姆病。
.肝素抗凝全血不影响病*培养。乙脑病*以接种卵*囊最佳,嗜神经病*最好接种小鼠脑内,包涵体检查不是特异性检查。
.流感病*:核心,基质蛋白(M蛋白),包膜(由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后者是划分流感病*亚型的依据,易变异。抗原变异h是漂移,大时(形成新的亚种)是转变。初次分离以接种羊膜腔最佳。
.副黏病*:呼吸道合胞病*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合胞体形成细胞融合多核巨细胞,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副流感病*(单负股RNA)最敏感的细胞是原代人胚肾和原代猴肾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血清学诊断难。
.腺病*: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只能在人源的组织细胞中增殖,有嗜碱性包涵体,24h换培养液一次,避免细胞*效应。
.肠道病*(单正股RNA)是人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
.流脑病*的结构蛋白有:M(包膜内),C(衣壳内),E(嵌在包膜上的糖蛋白)三种,组成血凝素,最易感染的动物是出生2~3天的乳鼠,通过三带喙库蚊传播,猪是最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森林脑炎由蜱传播。
.出血热病*(单负股RNA):汉坦病*:可在人肺传代细胞(A)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2BS)及地鼠肾细胞中增殖不引起明显变化,我国流行的是Ⅰ和Ⅱ型,伴三痛(头,眼眶,腰)及红(面,颈,上胸部)。*出血热病*。
.登革热:四个血清型,接种白纹伊蚊的传代细胞(C6/36株)。
.病*分离培养是HSV感染实验室诊断的最敏感方法。
.水痘-带状疱疹(VZV,双股DNA)能在人胚二倍体细胞(HFDK)或人胚二倍体肺细胞(HFDL)中增殖,巨细胞病*种属特异性高,只能感染人,只能在成人纤维细胞中增殖,核内有嗜碱性包涵体形似猫头鹰眼。
.EB病*一般用人脐血淋巴细胞或从外周血分离的B淋巴细胞培养,主要侵犯B细胞,引起增殖和非增殖感染。
.狂大病*:(单负股RNA)外形如子弹状,在中枢神经细胞中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绝大部分致病性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基本结构:菌丝和孢子,鹿角状菌丝仅见于*癣菌,假菌丝与真菌丝的主要区别是它壁两边有时交叉,是由孢子延长而来,有性孢子有:卵,接合,子囊,担。无性孢子有:叶状,分生,孢子子囊。最常用沙保弱氏,最适温22~28℃,最适pH5~6,培养4周以上,真菌菌落三型:酵母型,酵母样,丝状。可用10%氢氧化钾加热使标本透明。血清出芽试验有芽管出者为白念菌,念珠菌中仅白念菌产厚壁孢子,试管培养是真菌分离,传代,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鉴定曲霉常用察氏琼脂,以烟曲霉菌居多。
.药敏:K-B法(半定量),公认的标准法,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pH7.2,90mm内径,注入25~30ml,厚度为4mm,抗菌药片直径6.35mm,吸水量20μl。0.5麦氏比浊管相当于1.5×/ml。校正后的菌液应在15min内接种。各药敏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距平板内缘不小于15mm。
.对所有产ESBLs的菌株应报告耐所有青霉素,头孢类及氨曲南。自泌尿道分离的肠杆菌不报氯霉素的敏感性。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化疗。至今还未发现产β-内酰胺酶的肺链。至今未发现肺链对万古的抑菌圈小于17mm。
.定量评价抗菌药物杀菌效力的试验主要是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
.抑菌浓度指数(FIC),﹤0.5协同作用,0.5~1相加作用,1~2无关作用,﹥2拮抗作用。
.目前院内感染主要是G-杆菌。
寄生虫检验
1.宿主分:终,中间,储存或保虫,转续。
2.寄生虫对宿主: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化学*,变应原作用。
3.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4.土源性蠕虫不用中间宿主生物源性要,蛔虫感染期2~3个月,成虫在小肠以空肠多。
5.鞭虫寄生于盲肠生活史约一个月,人是唯一传染源,蛲虫寄生于回盲部,钩虫的丝状蚴为感染期成虫在小肠部可致大粪*,*肿病,异嗜症,桑叶*。
6.丝虫丝状蚴寄生于大淋巴管或淋巴结内可致流火,象皮肿,乳糜尿。
7.吸虫除血吸虫外都是雌雄同体。
8.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在同一宿主,不用在外发育,但要转换宿主,被寄生的宿主又是中间宿主,致病分: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检验心活组织最可靠,免疫学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9.吸虫除血吸虫(圆柱状,雌雄异体,虫卵致病最重)外都是两侧对称
10.华枝睾吸虫卵最小,姜片虫虫卵最大
11.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为淡水石蟹,囊蚴是感染期,致病分:脓肿期,包囊期,纤维瘢痕期。
12.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终宿主,猪或人是中间宿主。
13.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终宿主,只被成虫寄生。
14.痢疾阿米巴: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15.杜氏利什曼虫:黑热病,分人源型(平原型),犬源型(山丘型),野生动物型(荒漠型),主要是防治白蛉。
16.阴道滴虫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17.隐孢子虫以空肠上端感染最重,是艾滋病主要死因之一。
点击标题查看
《检验临床面对面》案例征集
检验“视界杯”有奖征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