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力求规范,没有例外。在举国抗疫的紧要关头,精准传递信息尤为重要。在有关防控疫情报道或者相关信息的表达中,必须规范地用字用词。
1.“病原体”不要写作“病源体”
论及病疫,不得不提到病原体,对它人们似已耳熟能详。
病原体,亦称“病原物”“病原生物”,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如痢疾杆菌)、支原体(如肺炎支原体)、病*(如流行性感冒病*)、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立克次体(如引起斑疹伤寒的普氏立克次体)、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真菌(如*癣病的霉菌);寄生虫包括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昆虫(如蝇蛆)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这里的“原”,取开始、最初义。“病原体”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病源体”。
2.“传染源”不要写作“传染原”
紧接着用得较多的术语就是传染源。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患病或带病原体的动物。在传染源体内栖居繁殖的病原体,通过飞沫、大小便、血液、接触或由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疾病。传染病不同,其各种传染源的重要性亦不同。如麻疹的传染源以患者为主,脊髓灰质炎以隐性感染者为主,鼠疫则以受传染的啮齿动物为主。这里的“源”指来源。“传染源”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传染原”。
3.“疫情暴发”不要写作“疫情爆发”
究竟是用“疫情暴发”,还是用“疫情爆发”?言人人殊。
尽管“暴发”和“爆发”都含有突然而猛烈地发生的意思,但一般来说,“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国家《传染病防治法》中用的是“传染病暴发”,“暴发”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感染病学、地方病学、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生态学、动物学等学科的规范用词。“疫情暴发”不要写作“疫情爆发”。
4.“辨证论治”不要写作“辩证论治”
中医对于疾病是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指中医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做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这里的“辨证”不是“辩证法”的“辩证”。“辨证论治”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学科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辩证论治”。
5.“痊愈”不要写作“全愈”
痊,病愈。痊愈即病好了。“痊”再无其他义项。“痊愈”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想当然、望文生义地写作“全愈”。
6.“预后”不要写作“愈后”
“预后”是个医学名词,在非专业人士笔下常被写成“愈后”。
预后,指对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和后果的估计。要根据病期、患者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致病因素、治疗情况以及相关因素作出判断。预后是在后果出现前进行的一种预先评估、判断。“预后”是科技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用词,不要写作“愈后”。
7.“啰音”不要写作“罗音”
涉及肺部疾患,最初往往要进行听诊,这就涉及一个专业术语——“啰音”。我们要说的是,不要把“啰音”写作“罗音”。
或许事出有因。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将“羅”“囉”合并简化作“罗”。年《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对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做了调整,“囉”不再作“罗”的繁体字处理,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如今“啰”是《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规范字。
8.“黏膜”不要写作“粘膜”
黏膜是容易受到病*攻击的部位。“黏膜”不要写成“粘膜”。
年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曾将“黏”作为“粘”的异体字予以淘汰。年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认《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入的“黏”等15个字为规范字,不再作为淘汰的异体字。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同意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并予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列入“黏”。
9.“双*连”不要写作“双*莲”
双*连口服液最近无端火了一把,事过境迁,不去管它。要说的是,“双*连”不要写成“双*莲”。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资料,双*连口服液由金银花、*芩、连翘组方。金银花一蒂两花,两条花蕊成双成对,因称“双花”。双花、*芩、连翘,三味药各取首字,合称“双*连”。该药与*连无涉,也与莲花无关。
10.“双盲实验”不要写作“双盲试验”
人们热盼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问世,新药研制测试中一个平时少见的新词“双盲实验”引起了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