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院感染科、血液净化中心等多科协作,运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全力救治了一例因甲状腺功能亢进诱发腹泻、眼突、双下肢浮肿并发严重肝炎、心衰,“*疸指数”超千的重度*疸型肝炎患者,并取得良好预后。
甲亢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20岁的小刘平时有腹泻的毛病,吃得很多却一直很瘦,双眼感觉有些许突出,但因为没觉得身体不舒服,小刘一直未予以重视。可今年9月小刘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一周,最严重一天排便7次,但无腹痛、腹胀感,吃点整肠丸就好了。怎知没几天,小刘又发现双腿水肿,情况日益严重,小刘这才到我院就诊。
小刘到门诊就医,起初考虑为“肾炎”被收治于肾内科。住院期间,查体发现小刘双眼突出,心脏可闻及病理性杂音,加之小刘出现食欲亢进、甲状腺功能指标升高,遂被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肌病改变”。没想到,甲亢竟引起了小刘后来一系列的病情变化。
由于小刘全身皮肤和双眼球巩膜逐日变*,转氨酶指数升高,医生判断小刘还可能患有与肝脏相关疾病。小刘病情日益恶化且变化很快,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严重甲亢心、心力衰竭等情况,有心源性猝死潜在风险,双下肢浮肿、身目*染、尿*、腹泻、眼突等症状也未有明显改善,且总胆红素数值明显升高,增至μmol/L左右,PT数值高达34s,已逐渐出现肝功能受损加重现象。因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肾内科邀请了感染科、内分泌科、心内科、消化内科等多科会诊,考虑患者存在重症肝炎、肝衰竭,转入感染科对症治疗。
人工肝治愈*疸型肝炎
总胆红素、PT数值分别意味着什么?我院感染科钟少龙主任介绍,这两个数值是衡量人体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临床上,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疸,34.2~μmol/L之间为轻度*疸,~μmol/L为中度*疸,大于μmol/L则为重度*疸。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若PT数值高,即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凝血功能差,可能发生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患者转入感染科,总胆红素、PT指标逐日升高,病情快速恶化,总胆红素从μmol/L又增至μmol/L、μmol/L,后来甚至数值上千(.9μmol/L),PT数值最高也有88.2Ss,生命垂危,救治成功的几率极微小。由于患者心衰严重,保守治疗显然无效,也不适合行肝移植,我们讨论了很久,还邀请医院副院长、国内知名感染科专家崇雨田教授会诊,一致认为最有效的、且只能用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人工肝治疗。”钟少龙说。
什么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据钟少龙介绍,它是将患者的血液经血泵引出,再经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液中的血浆和细胞成分有效分离,选择性从循环血液中去除病理血浆或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而把细胞成分及所需补充的清蛋白、新鲜血浆及平衡液等输回患者体内,达到清除致病物质的目的。
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小刘共进行了3次人工肝治疗,总胆红素、PT数值呈进行性下降,*疸、眼突、下肢肿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大致恢复正常,一个多月后,小刘奇迹般康复,治愈出院。
“引起小刘严重病症的罪魁祸首是甲亢,腹泻、眼突、双下肢浮肿均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病情日益恶化,且发展非常快,后期并发严重肝炎、心衰等,这是我院首例*疸指数超千被救治成功,并预后良好的重度*疸型肝炎病例。”我院感染科医学硕士石协桐告诉记者。同时,他提醒,广大市民要重视健康体检,身体不适要及早就医,莫等到病情严重恶化时才治疗,危及生命。
↓↓喜欢这篇文章就为我们点个赞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茵陈,又名绵茵陈、茵陈蒿,济源人叫做白蒿苗,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我们熟悉的青蒿、茼蒿是同一类植物,但不同物种。青蒿、茼蒿都是一年生的植物,而茵陈是多年生的。尽管茵陈的叶、茎在冬季都会枯萎,但其根不死,到了春季就会因陈根而生,所以叫“茵陈”。
茵陈在我国广泛分布,不过主产区为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其中又以陕西产的质量最佳,称为“西茵陈”。
据说最早发现茵陈的是名医华陀,当时他看了一个女病人,诊断她患的是“瘟*病”。病情已相当严重,华陀也没什么好办法,只得让她回去自生自灭。谁知一年后华陀又遇见那位女病人,居然精神焕发像没病过一样。大吃一惊之余,华陀便问她吃了什么药治好的。那妇女说没吃什么药,因当时“三国”时期*阀混战,民不聊生,只能经常到山上采些野蒿充饥。华陀恍然大悟,原来这野蒿可以治瘟*病。于是茵陈这种药材才流传开来。
茵陈以干燥的茎叶入药,而茵陈的药用价值与其采收时间有关。春季清明前后是采收茵陈的最佳季节,此时采收的茵陈还是嫩苗,叫“绵茵陈”。过了这个季节长成了“蒿”再采收的叫“茵陈蒿”。嫩苗正当初发,阳气较盛,等长大成“蒿”后阳气就逐渐减弱了。所以民间有俗语:“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倒当柴烧”。绵茵陈多呈卷曲成团状,灰白色或灰绿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绵软如绒。
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水,退*疸等功效。主治*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疸型肝炎等证。
茵陈一般以煎汤内服,常用剂量10~15克,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克。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含有几十种挥发油,并含滨蒿素、茵陈蒿素等药用成分。这些成分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一、利胆作用:茵陈中的挥发油、滨蒿素、茵陈蒿素均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明显的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二、护肝作用:给用四氯化碳导致肝损害的实验动物皮下注射茵陈煎剂,可见动物肝细胞的肿胀、坏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肝功能迅速恢复。
三、解热作用:动物实验显示茵陈蒿素具有明显的降低正常动物体温的药理作用。
四、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和抗凝血作用:主要是滨蒿素的作用,其扩张冠状动脉的原理与硝酸甘油相似。
五、降血压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茵陈提取物的降压作用原理是中枢性降压和利尿。
六、抗菌、消炎作用:茵陈煎剂在体外显示对金*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十几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滨蒿素等还有消除水肿和止痛等消炎作用。
七、预防肝癌作用:实验显示茵陈煎剂对肝癌的元凶——*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八、增强免疫力作用:茵陈可提高人体白细胞数量,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参与人体免疫调节,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茵陈常用验方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因尘、猴子毛等。由于其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地上部分,有两个采收期:春季幼苗高6~10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除去杂质及老茎,晒干即可入药(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茵陈蒿”)。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湿热、退*疸等功能。历来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利胆退*要药。用于*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疸型肝炎等病症。《本草经疏》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疸,通身发*,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本草再新》也载:茵陈“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常用验方如下。
阳*(湿热*疸):茵陈、枳实各12克,川大*、滑石各15克,栀子、*芩、*柏、槟榔、甘草各10克。水煎服(即水煎2次取汁混匀,分早晚2次温服。下同)。
阴*(寒湿*疸):茵陈30克,附子、白英各15克,干姜、炙草、内金各10克,茅根40克,甲片6克,沉香(冲)4克。水煎服。
新生儿*疸:茵陈15~30克、大枣30~5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5~8次。每次5毫升。
肝硬化腹水:茵陈30克,鸡内金15克,杏仁、炒桃仁各10克,炒白术、三棱、莪术各9克,炒麦芽、谷芽各9克,白茅根60克。水煎服。当腹痛、腹胀除去后去茵陈,加生*芪30克,以健脾行水善后。
原发性高血压:茵陈、丹参、地龙、牡蛎、菊花、生石膏各10,钩藤、夜交藤、生龙骨各12克,天麻、金银花、赤芍各9克,麻*、甘草各8克,生地*7克,*连6克,水煎服。
胆结石:茵陈、蒲公英各50克,柴胡、鹅不食草、元胡、鸡内金、冬葵子、*芩、郁金、通草各15克,金钱草30克。水煎服。
胆囊感染:茵陈30克,蒲公英、忍冬藤各12克,川*10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茵陈、沉香、全虫、麻*、白果、山慈姑、僵蚕、红花、地龙、葶苈子、虫蜕各30克,侧柏叶克,蛤蚧2对,蚤休30克,共研细粉,每服3克,饭后服。
风疹、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共为细末,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饭后服。
疥疮:茵陈蒿煎煮浓汁,洗之,每日1~2次。(陈日益)
来源: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