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第四单元疮疡
一、疖:3cm发生在皮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热*蕴结证:清热解*——五味消*饮、*连解*汤
2、暑热浸淫证:清暑化湿解*——清暑汤(暑疖,好发于夏季)
3、体虚*恋,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解*——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
4、体虚*恋,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蝼蛄疖:多见于儿童头部。多发型,头皮窜空。可采用“十”字切开法治疗。
二、疔:3-6cm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内治以清热解*为大法。
1.颜面部疔疮易并发“走*”。与疖鉴别,有无根脚。
治宜清热解*。初期,五味消*饮。
承浆疔(发于颏部);
虎须疔(发于人中两旁)。
2.手足疔(各种疔的鉴别)易损筋伤骨。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
蛇眼疔不易走*。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
托盘疔发于掌心;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托盘疔:初起整个手掌肿胀高突,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足底疔: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
3.红丝疔(急性淋巴管炎)易走*。
三、痈:6-9cm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7天成脓)
1、火*凝结证;清热解*,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加减。
2、热胜肉腐证;和营清热,透脓托*——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饮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托*生肌——托里消*散加减。
颈痈: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形如鸡卵)
1、风热痰*证: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2、腋痈:1、肝郁痰火证:清肝解郁,消肿化*——柴胡清肝汤
3、脐痈:1、湿热火*证:清火利湿解*——*连解*汤合四苓散
2、脾气虚弱者:健脾益气——四君子汤
4、委中*:1、气滞血瘀证:和营活血,消肿散结——活血散瘀汤
2、湿热蕴阻证:清利湿热,和营活血——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四、发(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
1、痰热蕴结证:散风清热,化痰解*——普济消*饮
2、热盛肉腐证:清热化痰,和营托*——仙方活命饮
3、热伤胃阴证:清养胃阴——益胃汤
臀痈(属于发):肌肉注射引起。
1、湿火蕴结证:清热解*,和营化湿——*连解*汤合仙方活命饮
2、痰湿凝滞证: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
3、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五、有头疽:9-12cm西医的痈,好发项、背部
1、火*凝结证:清热泻火,和营托*——*连解*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证:清热化湿,和营托*——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证:滋阴生津,清热托*——竹叶*芪汤
4、气虚*滞证:扶正托*——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可采用手术扩创排*,作“+”或“++”字形切开,务求脓泄畅达。
六、流注: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1、余*攻窜证:清热解*,凉血通络——*连解*汤合犀角地*汤
2、暑湿交阻证:解*清暑化湿——清暑汤
3、瘀血凝滞证: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活血散瘀汤
七、丹*:本病病因,血热火*。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发于躯干部,称内发丹*;
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
流火,发于小腿足部;
赤游丹*,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的治疗原则。
1、风热*蕴证;疏风清热结*——普济消*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证;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汤(腋痈)
3、湿热*蕴证;利湿清热解*——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证:凉血清热解*——犀角地*汤合*连解*汤(新生儿)
外治:砭镰法患处消*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
适用于下肢丹*、抱头火丹患者。
八、走*与内陷: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
1.有头疽易内陷。三陷证: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2.走*(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
治疗原则:走*:清热、凉血、解*之品,直折其势。
内陷:当扶正达邪,并审邪正之消长,随证治之。
(1)火陷证: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为主,顾护津液;
(2)干陷证:正虚邪胜,当补养气血、托*透邪;
(3)虚陷证:温补脾肾或生津养胃。
第五单元乳房疾病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一、乳痈: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加减
2、成脓:热*炽盛证;清热解*,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减。
3、溃后:正虚*恋证;益气和营托*─托里消*散加减。
二、粉刺样乳痈:(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破溃后脓中常夹有粉渣样物。
三、乳漏
1、腐蚀法,用八二丹或七三丹药捻,外敷红油膏。脓尽后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使创面从基底部长起。
2、垫棉法:适用于疮口漏乳不止和乳房部漏脓腐脱尽后,以促进疮口愈合。
3、切开疗法:适用于浅层漏管及腐蚀法失败者。
4、挂线法:适用于深层漏管,常配合切开疗法。
四、乳癖(乳腺增生病)好发年龄25-45岁。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直径多在0.5-5cm之间。单发乳核应手术切除。好发20-30岁。乳核是发生在乳房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腺瘤。
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
2、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六、乳岩:乳腺癌,好发40-60岁
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八珍汤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六单元瘿
部位:颈前结喉两侧。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
一、气瘿:甲状腺弥漫性肿大
1、肝郁气滞证:疏肝解郁,化痰软坚——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甲状腺腺瘤或囊肿——良性肿瘤)
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三、瘿痈:(甲状腺炎)
1、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疏肝散
四、石瘿西医的甲状腺癌。宜早期手术切除。
第七单元瘤、岩
瘤的特点: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
岩:西医的体表恶性肿物。
一、脂瘤皮脂腺中皮脂潴留郁积而形成的囊肿,又称粉瘤(与中医肉瘤的区别)
1、痰气凝集证: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
2、痰湿化热证:清热化湿,和营解*——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
二、血瘤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
1、心肾火*证:清心泻火,凉血解*——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汤
2、肝经火热证:清肝泻火,祛瘀解*——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
3、脾统失司证:健脾益气,化湿解*——顺气归脾丸
三、肉瘤(脂肪瘤)发于皮里膜外,柔软如棉,其形如馒。
(与西医肉瘤区别)体积较小的肉瘤可不处理;体积较大者宜手术切除。
四、失荣(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1、气郁痰结证;理气解郁,化痰散结——化痰开郁方加减。
2、阴*结聚证;温阳散寒,花痰散结——阳和汤加减。
3、瘀*化热证;清热解*,化痰散瘀——五味消*饮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解*化瘀——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第八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一、热疮:(单纯疱疹)皮肤粘膜交界处成群的水泡。因感受风热之邪。
1、脾胃热盛证:疏风清热解*─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证:养阴清热.解*利湿─增液汤
二、蛇串疮(带状疱疹)
1、肝经郁热证;清泻肝火.解*止痛——龙胆泻肝汤加紫草、板蓝根、玄胡。
2、脾虚湿蕴证;健脾利湿,解*消肿——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三、疣(不要求辩证选方)
寻常疣(疣目):发于手背、手指、头皮等处者。推疣
扁瘊: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
跖疣:发于足跖部。
鼠乳: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丝状疣(线瘊):发于劲周围及眼睑部,呈细软丝状突起者。
四、癣
1.白秃疮:(西医白癣)秃发能再生。可用拔发疗法
特点:皮损为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
2.肥疮:(西医*癣)皮损特点:形成永久性脱发,由于毛囊破坏。(两者鉴别)
3.鹅掌风手癣
4.脚湿气足癣
5.体癣(圆癣)股癣夏重冬轻。皮损为钱币状红斑,丘疹、水泡,鳞屑、瘙痒。
6花斑癣(紫白癜风)俗称汗斑。好发于多汗体质青年。皮损为无炎症性斑块。
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癣病以外治为主。
五、脂溢性皮炎皮肤油腻,红斑,覆有鳞屑
1、风热血燥证;祛风清热,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
2、肠胃湿热证;健脾除湿,清热止痒。参苓白术散合茵陈篙汤
六、油风头发突然发生斑块状脱落
1、血热风燥证;凉血熄风,养阴护发——四物汤合六味地*汤
2、气滞血瘀证;通窍活血,祛瘀生发——通窍活血汤
3、气血两虚证;益气补血——八珍汤
4、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七宝美髯丹
七、*水疮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实证祛邪为主,虚证健脾为主
1、暑湿热蕴证;清暑利湿解*——清暑汤
2、脾虚湿滞证;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
八、虫咬皮炎
1、热*蕴结证;清热解*,消肿止痒——五味消*饮合*连解*汤
九、疥疮: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褶皱处,夜间剧痒,呈灰白色或皮色的隧道。
传染性很强,秋冬季多见。硫磺治疗疥疮
十、湿疮(湿疹)
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亚急性)
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慢性)
婴儿湿疮:
1、胎火湿热证——消风导赤汤
2、脾虚湿蕴证——小儿化湿汤
十一、接触性皮炎特点:有明显的接触某物的病史。
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2、湿热*蕴:清热祛湿,凉血解*——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汤(伴发热、口渴)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十二、药*(药物性皮炎、药疹)发病前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一次发病潜伏期5~20天,第二次24小时内,皮损多形性。
1、湿*蕴肤;清热利湿,解*止痒——萆薢渗湿汤
2、热*入营:清热凉血,解*护阴——清营汤
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十三、瘾疹(荨麻疹)
皮损特点: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
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
十四、牛皮癣
皮损特点: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剧烈瘙痒,皮肤增厚。
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
2、风湿蕴肤;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
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归饮子
十五、白庀(银屑病)
皮损:红斑上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皮损超过发际。
病因: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1、血热内蕴:清热凉血,解*消斑——犀角地*汤(伴有口干喜饮,心烦易怒)
2、湿*蕴阻:清利湿热.解*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
4、火*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清温败*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通络——桃红四物汤
十六、淋病临床特点: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1、湿热*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化浊——龙胆泻肝汤(劳累后)
2、阴虚*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丸
十七、梅*病因:淫秽疫*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
临床表现一般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病史。
一期梅*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一般无全身症状。
二期梅*梅*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主要表现为杨梅疮。
三期梅*亦称晚期梅*,主要表现为杨梅结*。此期特点为病程长,易复发,常侵犯多个脏器。
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驱梅——龙胆泻肝汤
2、血热蕴*;凉血解*,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结筋骨;活血解*,通络止痛——五虎汤
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饮子
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
十八、尖锐湿疣多发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处,皮损为淡红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
病因:秽浊之*酿生湿热,下注皮肤粘膜。
1、湿*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萆薢化*汤
2、湿热*蕴;清热解*,化浊利湿——*连解*汤
第九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1.齿线: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
2.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肛门内括约肌:括约肛门。
3.内痔分期Ⅰ期内痔无明显自觉症状。
Ⅱ期内痔周期性、无痛性便血,呈滴血或射血状,便时痔核能脱出肛外,便后能自行还纳。
Ⅲ期内痔便血少或无便血,便时痔核经常脱出肛外,不能自行还纳,须用手托、平卧休息或方能复位。
Ⅳ期内痔手托亦常不能复位,痔核经常位于肛外,易感染,形成水肿、糜烂和坏死,疼痛剧烈。
一.、痔
1、内痔临床特点:出血、坠胀、脱出
2、外痔不易出血疼痛、坠胀、异物感
结缔组织外痔症状是肛门异物感。
血栓性外痔:肛周剧痛,呈暗紫色。
3.截石位:内痔好发于3、7、11点;外痔好发于齿线以下,肛缘;
混合痔,3、7、11点。
4.治疗:硬化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是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贯穿结扎法:用于纤维型内痔。
内痔结扎术后第7-9天(痔核脱落),嘱减少活动,避免大出血。
静脉曲张性外痔多用静脉丛剥离术。
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中医内治法*
1.风热肠燥: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脏连丸
3、气滞血瘀: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如神汤
4.脾虚气陷: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二.息肉痔
1.赘生物,不会引起肛门部肿痛。临床特点:无痛性便血。
2.单发性多见于儿童;多发性多见于青壮年。
3.直肠高位息肉检查:乙状结肠镜
三.肛隐窝炎:肛门坠胀疼痛,急性期常伴便秘,
分辨带少许黏液,在粪便前流出,有时混有血丝。
四.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挂线切开法:高位脓肿或马蹄形脓肿采用。
切口:肛门旁皮下脓肿(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
内治:
1、热*蕴结证:清热解*——仙方活命饮、*连解*汤
2、火*炽盛证:清热解*透脓——透脓散加减
3、阴虚*恋证:养阴清热,祛湿解*——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
五.----肛漏局部症状:流脓、疼痛、瘙痒。
1.肛漏的检查方法:探针检查(球头银丝)。
2.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漏管经过此线以上者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3.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
(1)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肛缘4cm以内,内口与外口位置相对,管道直行;
(2)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
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6点),马蹄形漏管。
4.治疗:切开疗法,对于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5.肛漏手术成败的关键:正确找到内口并切开或切除。
六、肛裂好发于6点12点。
主要症状: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手术:扩肛法:用于早期肛裂。
纵切横缝法: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中医治法
1、血热肠燥证:清热润肠通便——凉血地*汤合脾约麻仁丸
2、阴虚津亏证: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
3、气滞血郁证: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
七、脱肛(直肠脱垂)
一度:为直肠粘膜脱出,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有弹性,便后需用手回复。
三度:直肠及部分乙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八.锁肛痔(肛管直肠癌)诊断明确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
诊断最重要的方法:直肠指检,可扪到肠壁上的硬块,退套上染有血、脓和黏液。
第十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一、子痈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消肿——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
2、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二、子痰(附睾结核)附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输精管增粗变硬,串珠状。
1、浊痰凝滞证:温经通络,化痰散结——阳和汤
2、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
3、气血两亏证:益气养血,化痰消肿——十全大补汤
三、阴茎痰核(硬结症)痰核生于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
一般不会破溃。阴茎勃起时有疼痛弯曲,影响性生活。
1、痰浊凝结;温阳通脉,化痰散结——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2、外治: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三金排石汤
2、气血瘀滞证:理气活血,同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同淋排石——济生肾气丸
五、慢性前列腺炎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
2、气滞血瘀证: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汤
4、肾阳虚损证: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
六、前列腺增生症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
2、脾肾气虚证: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
4、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丸
5、肾阳不足证: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
第十一单元其他外科疾病
一、冻疮
冻伤程度分三度:
I度:红斑性,局部红斑、水肿。表皮层
II度:水疱性,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真皮层
III度:坏死性,可深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甚至极体坏死。全皮层
冻疮急救,40°左右温水禁冷水浴、雪搓
二、烧伤
1、手掌法:五指并拢时一只手掌面积占全身的1%。
九分法:头、面、颈9%,
双上肢2×9%=18%,
躯干前后包括外阴3×9%=27%
双下肢包括臀部5×9%+1%=46%。
儿童<12岁,头颈部: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I度红斑:表皮角质层
浅II烧伤:剧痛真皮浅层
深II度烧伤:痛觉消失真皮深层
III度烧伤:全皮层
三、*蛇咬伤
分类
神经*:海蛇、银环蛇、金环蛇;(金银海)
血循*: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
混合*:眼镜蛇、眼镜王蛇、蝮(复)蛇。(成双)
*蛇咬伤后处理:
1、早期结扎。
2、扩创排*:沿牙痕作纵行切开,作十字切开
(伤口流血不止,有全身出血,不宜扩创,以免出血性休克。)
3、烧灼、针灸、火罐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等。
4、抗*血清治疗:越早越好。
四、破伤风
潜伏期:一般为4~14天,短者24小时内。
前驱期: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打呵欠,咀嚼无力。
发作期:最先出现症状张口困难。
五、肠痈急性阑尾炎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牡丹汤合透脓散
第十二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一、股肿(血栓性深静脉炎):
最危险的并发症,肺栓塞和肺梗塞。
病因病机: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四大症状: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血通脉汤
3、气虚湿阻:益气健脾,祛湿通络。参苓白术散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肢部多见,尤其下肢发病原因湿热之邪外侵。
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次为胸腹壁等处。
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解*通络——二妙散和茵陈赤豆汤
2、血瘀湿阻: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
3、肝郁蕴结:疏肝解郁,活血解*——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病机:长期站立,劳倦伤气。好发于下肢。
1、劳倦伤气证:补中益气,活血舒筋——补中益气汤
2、寒湿凝筋证:暖肝散寒,益气通脉——暖肝煎合当归四逆汤
3、外伤瘀滞证:活血化瘀,和营消肿——活血散瘀汤
四、臁疮(静脉功能不全)
主要形成原因:长期站立或负重。好发于小腿下1/3。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
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和营解*—二妙丸合五神汤
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祛瘀生新——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五、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
寒湿证一期(局部缺血):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血瘀证二期(营养障碍):静息痛,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三期(坏死期):溃烂,坏疽。
脱疽治疗原则:活血化瘀。
1、寒湿阻络:温阳散寒,活血通络。阳和汤
2、血脉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
3、湿热*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
4、热*伤阴:清热解*,养阴活血。顾步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芪鳖甲煎
●内容说明:排版/仔仔,审阅/青橘君
●版权申明:文章来自蒲公英中综考研学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