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漢唐醫案子宮卵巢長瘤
TUhjnbcbe - 2020/12/27 13:20:00

倪醫師病案紀錄初診日期:/08/01

姓名

性別:

年齡及體型

來診日期:

MooreSung

中年,微胖

/08/01

來診原因:

右腿痛,走路、工作時,痛延足外側走,易倦怠,口臭時重,小便頻數,晚上3次,時5次

問診:

1、大便:每日行

2、小便:時黃

3、口渴:無,不喜飲水,因怕頻尿

4、胃口:很好,喜甜食、油炸物

5、睡眠:睡很差,因小便頻數

6、生理期:21年前已無月經(子宮卵巢仍有,不知原因)

7、無寒熱

8、雙足不冷

脈診:脈緩有力

望診:

1、舌診:黃(熱)乾(燥)

2、眼診:肝區有圈紋且破洞大

眼白區(肺區,膽區)血絲痰多à膽有溼熱

診斷:中焦濕熱過盛,肺中痰多,脂肪肝,腎陽不足,小腸火衰

針灸處方:

左:申脈、俠溪、陽陵泉、足三里、曲池

右:商丘透丘墟、肩井

右肩井加左足三里à患者右鎖骨區曾被卡車撞因此常會麻痛,加曲池可加強療效

中藥處方:黃連二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柴胡三錢玉金五錢枳實三錢

炙甘草三錢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烏藥五錢細辛二錢補骨脂三錢

牛膝三錢五付9碗煮3碗早晚飯前各一碗

解說:

1走路足外側會痛→陽蹻、膽經管足外側

2商丘透丘墟→踝扭傷

備註:

倪醫師病案紀錄初診日期:/08/01

姓名

性別:

年齡及體型

來診日期:

MooreSung

約45歲,微胖

/08/08

來診原因:

初診右腿痛,易倦怠,小便頻數。服藥後,痛減,小便頻數減少,仍易疲倦。

問診:

1、小便頻數減少

2、雙足溫

3、睡眠好

4、大便每日行

5、不口渴

6、左足少陰腎經痠痛

脈診:

望診:

1、舌診:黃厚乾(師云:鮮黃→病在陽、腑)

2、眼診:

特殊診斷:

耳診:

診斷:濕熱重→苦溫化濕

針灸處方:原方+復溜(左)

左:申脈、俠溪、陽陵泉、足三里、曲池、復溜(補,斜刺)

右:商丘透丘墟、肩井

中藥處方:原方+HT-40(烏梅丸)

1黃連二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柴胡三錢玉金五錢枳實三錢炙甘草三錢

半夏三錢南星三錢烏藥五錢細辛二錢補骨脂三錢牛膝三錢

五付九碗水煮成三碗,每天早晚飯前各一碗

2HT-40

解說:

1中藥處方1→繼續去心包痰

2烏梅丸→用去濕去熱去痰藥結果痰還去不掉時代表這痰在心包之間,以烏梅丸治之

備註:

倪醫師病案紀錄初診日期:/09/14

姓名

性別:

年齡及體型

來診日期:

SunDan

F

42歲 瘦

/08/13

來診原因:月經提前,21天即來,婚前正常,自生小孩後才提前來。

問診:

1睡好

2大便好

3雙足冷

4口渴還好

5胃口平平

6小便淡黃

7月經前一週左右經前胸部不脹,經來時小腿脹

8手涼額熱

脈診:稍浮數

望診:

1、舌診:舌淡紅

2、眼診:

診斷:土沒有生金,直接入子宮,排土生月經,因裡寒造成假象

中藥處方:溫經湯加減

炮附子三錢 當歸二錢 川芎二錢 白芍三錢 熟地二錢 吳茱萸二錢 乾薑二錢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澤瀉四錢 細辛一錢 桂枝三錢

粒 8X3 三餐飯前

解說:土不生金,日久易累積東西,子宮卵巢長瘤。

備註: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汇总

导读

中医外科学的内容学起来比较琐碎,不易掌握,其中相似的疾病也很多,需要抓住要点鉴别。学习不是反复的从头到尾无目的地看,需要不断地梳理知识,这样做题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

1.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尤以“热*”、“火*”最常见。2.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一切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3.全身症状

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渐次消失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预后多顺(良好)难消、难溃、难敛,预后多逆(不良)辨肿:(1)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见于痄腮、大头瘟等。(2)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见于股肿、湿疮。(3)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见于瘰疬、脂瘤等。(4)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见于气瘿、乳癖等。(5)瘀血肿:肿而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至消退。(6)脓肿:皮肤光亮,剧烈跳痛,按之应指。见于外痈、肛痈等。(7)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8)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4.辨痛:(1)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见于乳癖等。(2)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见于脂瘤、肉瘤。(3)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见于疮疡成脓期。5.痒的病因:痒是因风、湿、热、虫之邪所致。

6.辨脓:(1)硬度:按之坚硬,指起不复,未有脓;按之半软半硬已成脓;按之大软,指起即复为脓成。(2)确认成脓的方法:按触法(应指),透光法(适用于指、趾部甲下辨脓),点压法(适用于指、趾部脓液很少),穿刺法,B超。7.辨溃疡形态:(1)化脓性溃疡,疮面边沿整齐,一般口大底小,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2)压迫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多见于褥疮。(3)疮痨性溃疡,疮口多呈凹陷形或潜行空洞或漏管,经久难愈。(4)岩性溃疡,疮面多呈翻花如岩穴,有的在溃疡底部见有珍珠样结节,伴腥臭味。(5)梅*性溃疡,多呈半月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如凿,存有稀薄臭秽分泌物。8.疖:(1)是指发生在肌肤浅表部位、范围较小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临床分暑疖(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疖的治疗方法以清热解*为主。

(2)有头疖和无头疖的区别是有无脓头。蝼蛄疖多发于儿童头部,分为坚硬型和多发型,外治宜作十字形剪开。疖病好发于项后发际、背部、臀部。

(3)疖辨证论治:热*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方药:五味消*饮、*连解*汤。暑热浸淫证--治法:清暑化湿解*;方药:清暑汤。体虚*恋,阴虚内热证--治法:养阴清热解*;方药: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体虚*恋,脾胃虚弱证--治法: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药: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9.疔:(1)多发于颜面和手足等处。其特点是疮形虽小,但根脚坚硬,状如钉丁,病情变化迅速,易*邪走散。发于颜面部的疔疮,易走*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2)颜面部疔疮与疖的鉴别:疖好发于颜面部,但红肿范围不超过3cm,无明显根脚,一般无全身症状。疔疮肿势范围约3~6cm,但根深坚硬,状如钉丁,重者有恶寒发热等症状。(3)手足部疔疮包括:蛇眼疔、蛇头疔、蛇肚疔(形似小红萝卜)、托盘疔、足底疔。(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作纵形切口,必要时行对口引流;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作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5)红丝疔的外治宜用砭镰法。10.痈:(1)概念与特点: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恶寒、发热、口渴等症状。(2)痈的辨证论治:火*凝结证--治法:清热解*,行瘀活血。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芩、山栀;发于下部,加苍术、*柏、牛膝。热胜肉腐证--治法:和营清热,透脓托*。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饮加减。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托*生肌。方药:托里消*散加减。(3)颈痈辨证论治:风热痰*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消肿。方药: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4)腋痈肝郁痰火证--治法:清肝解郁,消肿化*。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脓成加炙甲片、皂角刺。(5)脐痈辨证论治:湿热火*证--治法:清火利湿解*。方药:*连解*汤合四苓散加减。脓成或溃脓不畅,加皂角刺、*芪;热*炽盛,加败酱草、大青叶;脐周肿痒,加苦参、白鲜皮、滑石。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方药:四君子汤加减。(6)委中*辨证论治:气滞血瘀证--治法:和营活血,消肿散结;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湿热蕴阻证--治法:清利湿热,和营活血;方药: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加减。气血两亏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11.发:(1)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锁喉痈辨证论治:痰热蕴结证--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方药:普济消*饮加减。热胜肉腐证--治法:清热化痰,和营托*;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热伤胃阴证--治法:清养胃阴;方药:益胃汤加减。(3)臀痈辨证论治:湿火蕴结证--治法:清热解*,和营化湿;方药:*连解*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痰凝滞证--治法: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气血两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12.有头疽:(1)特点:有头疽是发生于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12cm,大者可在30cm以上。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并容易发生内陷。

(2)有头疽的辨证论治:火*凝结证--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方药:*连解*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方药:竹叶*芪汤加减。气虚*滞证--治法:扶正托*;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13.流注辨证论治:余*攻窜证--治法:清热解*,凉血通络;方药:*连解*汤合犀角地*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法:解*清暑化湿;方药: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法: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14.丹*:(1)丹*是患部皮肤突然发红成片、色如涂丹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丹*有不同的病名,如生于躯干部的内发丹*,发于头面部的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的流火,多生于新生儿臀部的赤游丹*等。(2)病因:素体血分有热,血热火*为患。发于头面部者,多夹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夹肝脾郁火;发于下肢者,多夹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有胎热火*。(3)辨证论治:风热*蕴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方药:普济消*饮加减。肝脾湿火证--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汤。湿热*蕴证--治法:利湿清热解*;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胎火蕴*证--治法:凉血清热解*;方药:犀角地*汤合*连解*汤加减。15.内陷的分类:根据病变不同阶段分为三种:发于有头疽1~2候*盛期的火陷(阴液不足),发于2~3候溃脓期的干陷(气血两亏),发于4候收口期的虚陷(脾气不复)。16.乳房疾病:“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所以乳房疾病与肝、胃、肾经及冲任两脉有密切联系。17.乳房触诊: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次序触摸乳房的四个象限:内上、外上、外下、内下象限,继而触摸乳晕部分,注意有无血液从乳头溢出。最后触摸腋窝、锁骨下及锁骨上区域。18.乳癖、乳核与乳岩的鉴别:(1)乳癖:好发于30~45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粘连。(2)乳核: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如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3)乳岩: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瘿:(一)病因:(1)气瘿:一为忧恚,二为水土。(2)肉瘿:气滞、湿痰、瘀血随经络而行,留注于结喉,聚而成形,乃成肉瘿。(3)瘿痈: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等病史。(二)名称:(1)气瘿:相当于西医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甲状腺肿(2)肉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3)瘿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4)石瘿: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癌。(三)临床表现:(1)气瘿: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略高。一般多发生在青春期,在流行地区常见于入学年龄的儿童。初起时无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腺体表面较平坦,质软不痛,皮色如常,腺体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如肿块进行性增大,可有压迫症状。(2)肉瘿: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3)瘿痈: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4)石瘿:“坚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瘿。”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推之不移。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血行转移多出现在肺和骨。甲状腺同位素碘扫描,多显示为凉结节(或冷结节)。(四)治法:(1)气瘿:疏肝解郁、化痰软坚。(2)肉瘿:理气解郁、化痰软坚。(3)瘿痈:疏肝清热、化痰散结。(4)石瘿:石瘿为恶性肿瘤,一旦确诊,宜早期手术切除。(五)辨证论治:(1)气瘿: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2)肉瘿:气滞痰凝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3)瘿痈:风热痰凝证--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方药:牛蒡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药:柴胡舒肝汤加减。20.瘤、岩(一)名称:(1)脂瘤:脂瘤又称粉瘤。相当于西医的皮脂腺囊肿。好发于青春期。(2)血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大多数为先天性,其特点是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触之如海绵状。相当于西医的血管瘤。常见的有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3)肉瘤: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多见于成年女性。西医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与本病有质的区别,临证中不可混淆。(4)失荣: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二)辨证论治:(1)脂瘤痰气凝结--治法:理气化痰散结;方药:二陈汤合四七汤加减。痰湿化热--治法:清热化湿,和营解*;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2)血瘤心肾火*证--治法:清心泻火,凉血解*;方药:芩连二母丸合凉血地*汤加减。肝经火旺证--治法:清肝泻火,祛瘀解*;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脾统失司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解*;方药:顺气归脾丸加减。(3)失荣气郁痰结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方药:化痰开郁方(经验方)。阴*结聚证--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加减。瘀*化热证--治法:清热解*,化痰散瘀;方药:五味消*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气血两亏证--治法:补益气血,解*化瘀;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漢唐醫案子宮卵巢長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