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药
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内寄生虫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虫证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主入脾、胃、大肠经,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性,对人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肠道寄生虫有杀灭、麻痹或刺激虫体促使其排出体外,而起到驱虫作用。故可用治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姜片虫病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此类寄生虫病多由湿热内蕴或饮食不洁,食入或感染寄生虫卵所致。症见不思饮食或多食善饥,嗜食异物,绕脐腹痛、时发时止,胃中嘈杂,呕吐清水,肛门瘙痒等;迁延日久,则见面色萎*,肌肉消瘦,腹部膨大、青筋浮露,周身浮肿等症。部分病人症状较轻,无明显证候,只在检查大便时才被发现。凡此,均当服用驱虫药物,以求根治。对机体其他部位的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阴道滴虫病等,部分驱虫药物亦有驱杀作用。某此驱虫药物兼有行气、消积、润肠、止痒等作用,对食积气滞、小儿疳积、便秘、疥癣瘙痒等病证,亦有疗效。
驱虫药物对人体正气多有损伤,故要控制剂量,防止用量过大中*或损伤正气;对素体虚弱、年老体衰及孕妇,更当慎用。驱虫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用,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虫体而保证疗效。对发热或腹痛剧烈者,不宜急于驱虫,待症状缓解后,再行施用驱虫药物。
苦楝(liàn)皮
出自《名医别录》。
本品为楝科乔川木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前者主要产于四川、湖北、贵州等地,后者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秋两季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净。鲜切或切片生用。
苦,寒;有*。归肝、脾、胃经。
杀虫,疗癣。
1.蛔虫证,蛲(náo)虫证,钩虫证
治蛔虫证,可用本品单煎或熬膏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以增强杀虫之力,如化虫丸;治蛲虫证,可用本品配伍百部、乌梅、煎取浓汁,每晚灌汤,连用2~4天;治钩虫证,常与槟榔同用。
2.疥癣湿疮
治疥疮、头癣、体癣、湿疮等,常单用研末,用醋或者猪脂调涂患处即可。
本品苦寒有*,攻善杀虫,对蛔虫、蛲虫、钩虫均有较强的*杀作用;兼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外用可治疥癣湿疮,鲜品作用尤佳;唯*性较大,用之宜慎。
煎服,3~6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本品有*,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服。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名医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滇南本草》:“根皮以杀小儿寸白。”
《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本品与醋鸡内金、焦山楂、姜厚朴等配伍,用于食滞肠胃所致的疳证,症见不思饮食、面*肌瘦、烦躁口渴、胸隔满闷,亦用于虫积腹痛,如儿童清热导滞丸。
8岁
封面
圆力
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