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37岁。间断性左足糜烂、瘙痒4年余。4年来,每至春夏季节左足掌起小水疱,小趾缝糜烂、浸渍、发白、时有渗液,瘙痒剧烈,真菌直接镜检阳性。每至冬季,水疱渗液自行好转,瘙痒感减轻。
癣是发生在表皮、毛发、指(趾)甲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特征,一直是皮肤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本病发生部位不同,名称各异。临床常见的癣病有发于头部的白秃疮、肥疮;发于手部的鹅掌风;发于足部的脚湿气;发于面、颈、躯干、四肢的圆癣、紫白癜风等。本节只讨论浅在的常见皮肤真菌病,如头癣、手足癣、体癣等。
皮肤浅部癣之病因总由生活起居不慎,感染真菌,复因风、湿、热邪外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所致。病发于头皮、毛发,则发为白秃疮、肥疮;病发于趾丫,则发为脚湿气;发于手掌部,则为鹅掌风;发于体表、股阴间,则为紫白癜风、圆癣、阴癣等。如表现为发热起疹,瘙痒脱屑者,多为风热盛所致;若见渗流滋水,瘙痒结痂者,多为湿热盛引起;若见皮肤肥厚、燥裂、瘙痒者,多由郁热化燥,气血不和,肤失营养所致。
1.诊断
(1)临床表现
①白秃疮 相当于西医学的白癣。
本病是头癣的一种,多见于学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头发易于拔落且不疼痛,病发根部包绕有白色鳞屑形成的菌鞘。自觉瘙痒。发病部位以头顶、枕部居多,但发缘处一般不被累及。青春期可自愈,秃发也能再生,不遗留疤痕。
②肥疮 相当于西医学的*癣。
俗称“*癞”,是头癣的一种,多见于农村,好发于儿童。其特征是:有*癣痂堆积,癣痂呈蜡*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除去*癣痂,其下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病变区头发干燥无光泽。久之毛囊被破坏而成永久性脱发。当病变痊愈后,遗留萎缩性疤痕。本病多由儿童期染病,延至成年始趋向愈,甚至终生不愈。少数糜烂化脓,常致附近出现臖核肿痛
③鹅掌风 相当于西医学的手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
本病以成年人多见,男女老幼均可染病。多数为单侧发病,也可波及双手。夏天起水疱病情加重,冬天则枯裂疼痛明显。皮损特点是:初起为掌心或指缝水疱或掌部皮肤角化脱屑、水疱,水疱多透明如晶,散在或簇集,瘙痒难忍。水疱破后干涸,叠起白屑,中心向愈,四周继发疱疹,并可延及手背、腕部。若反复发作,可致手掌皮肤肥厚,枯槁干裂,疼痛,屈伸不利,宛如鹅掌。损害若侵及指甲,可使甲板被蛀蚀变形,甲板增厚或萎缩翘起,色灰白而成灰指甲(甲癣)。鹅掌风病程为慢性,反复发作。
④脚湿气 相当于西医学的足癣。
本病以脚丫糜烂瘙痒伴有特殊臭味而得名。若皮损处感染邪*,足趾焮红肿痛,起疱糜烂渗液而臭者,称“臭田螺”“田螺疱”。《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田螺疱,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初生形如豆粒,*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高,潮湿,发病率高。多发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夏秋病重,多起水疱、糜烂;冬春病减,多干燥裂口。
脚湿气主要发生在趾缝,也见于足底。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以及角化过度、脱屑、瘙痒等为特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但常以1~2种皮肤损害为主。
水疱型:多发在足弓及趾的两侧,为成群或分散的深在性皮下水疱,瘙痒,疱壁厚,内容物清澈,不易破裂。数天后干燥脱屑或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
糜烂型:发生于趾缝间,尤以3、4趾间多见。表现为趾间潮湿,皮肤浸渍发白。如将白皮除去后,基底呈鲜红色。剧烈瘙痒,往往搓至皮烂疼痛、渗流血水方止。此型易并发感染。
脱屑型:多发生于趾间、足跟两侧及足底。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皲裂。常由水疱型发展而来,且老年患者居多。
水疱型和糜烂型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致小腿丹*、红丝疔或足丫化脓,局部红肿,趾间糜烂,渗流腥臭滋水,胯下臖核肿痛,并可出现形寒发热、头痛骨楚等全身症状。
⑤圆癣 相当于西医学的体癣。
本病因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故名圆癣,亦称铜钱癣。发于股胯、外阴等处者,称阴癣(股癣)。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发于夏季,好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圆癣初起为丘疹或水疱,逐渐形成边界清楚的钱币形红斑,其上覆盖细薄鳞屑。病灶中央皮疹消退,呈自愈倾向,但向四周蔓延,有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损害。圆癣的皮损特征为环形或多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的斑块。斑块一般为钱币大或更大,多发时可相互融合形成连环形。若发于腰间,常沿扎裤带处皮肤多汗潮湿处传播,形成带形损害。
阴癣发于胯间与阴部相连的皱褶处,向下可蔓延到阴囊,向后至臀间沟,向上可蔓延至下腹部。由于患部多汗潮湿,易受摩擦,故瘙痒明显,发展较快,皮肤损害基本同圆癣。自觉瘙痒,搔抓日久皮肤可呈苔藓样变,病情多在夏季发作或扩大,入冬痊愈或减轻。
⑥紫白癜风 相当于西医学的花斑癣,俗称汗斑。
本病常发于多汗体质青年,可在家庭中互相传染。皮损好发于颈项、躯干,尤其是多汗部位及四肢近心端。为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色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或附少许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有轻微痒感,常夏发冬愈,复发率高。
(2)辅助检查
①真菌直接镜检 将取得的病变部鳞屑或分泌物用氢氧化钾涂片镜检,该方法简单、快速,较易掌握。但镜检仅能确定菌丝和孢子的有无,阳性表示真菌存在,且一次阴性不能完全否定。
②真菌培养 可将取得的病变部鳞屑或分泌物做鉴定菌种的培养。常用培养基为沙堡培养基,培养阳性后可转种到特殊培养基,根据形态、生化等特性进行菌种鉴定。深部真菌病须做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2.鉴别诊断
(1)白屑风与白秃疮 白屑风多见于青年人,症见病变部位白色鳞屑堆叠,梳抓时纷纷脱落,脱发而不断发;无传染性。
(2)白疕与白秃疮 白疕皮损为较厚的银白色鳞屑性斑片,头发呈束状,刮去鳞屑可见渗血点;无断发现象。
(3)头部湿疮与肥疮 头部湿疮有丘疱疹、糜烂、流滋、结痂等多形性损害,瘙痒;一般不脱发。
(4)手部湿疮与鹅掌风 手部湿疮常对称发生;皮损多形性,边界明显;痒剧;可反复发作。
(5)掌跖角化病与鹅掌风、脚湿气脱屑型 本病多自幼年即发病;手掌、足底有对称性的角化和皲裂,无水疱等炎症反应。
(6)白癜风与紫白癜风 白癜风皮损为纯白的色素脱失斑,白斑中毛发也白,边界明显;无痛痒;也不传染。
(7)风热疮与紫白癜风 风热疮有母斑存在,然后继发子斑,皮疹淡红色,皮损长轴沿肋骨方向排列;瘙痒剧烈;有自限性。
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癣病以外治为主;若皮损广泛,自觉症状较重,或抓破染*者,则以内治、外治相结合为宜。抗真菌西药治疗有一定优势,可中西药合用。
1.辨证论治
(1)风湿*聚证
证候:多见于肥疮、鹅掌风、脚湿气,症见皮损泛发,蔓延浸淫,或大部分头皮毛发受累,*痂堆积,毛发脱而头秃;或手如鹅掌,皮肤粗糙,或皮下水疱;或趾丫糜烂、浸渍剧痒;苔薄白,脉濡。
治法: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地肤子、白鲜皮、威灵仙;或苦参汤加白鲜皮、威灵仙。
(2)湿热下注证
证候:多见于脚湿气伴抓破染*,症见足丫糜烂,渗流臭水或化脓,肿连足背,或见红丝上窜,胯下臖核肿痛;甚或形寒高热;舌红,苔*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消肿。
方药:湿重于热者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者用五神汤;湿热并重者用龙胆泻肝汤。
2.外治疗法
(1)白秃疮、肥疮 采用拔发疗法。其方法为剪发后每天以0.5%明矾水或热肥皂水洗头,然后在病灶处敷药(敷药宜厚),可用5%硫*软膏或雄*膏,用薄膜盖上,包扎或戴帽固定。每天如上法换药1次。敷药1周病发比较松动时,即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争取在3天内拔完)。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每天1次,连续2~3周。
(2)鹅掌风、脚湿气
①水疱型 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或二矾汤熏洗;或鹅掌风浸泡方或藿*浸剂(藿香30g,*精、大*、皂矾各12g,醋1kg)浸泡。
②糜烂型 可选用1∶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膏外搽。
③脱屑型 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如角化增厚较剧,可选用10%水杨酸软膏厚涂,外用油纸包扎,每晚1次,使其角质剥脱;然后再用抗真菌药物,也可用市售治癣中成药。
(3)灰指甲 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然后用棉花蘸2号癣药水或30%冰醋酸浸涂。或用鹅掌风浸泡方浸泡,白凤仙花捣烂敷病甲上,或采用拔甲方法。
(4)圆癣 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等外搽。阴癣由于患部皮肤薄嫩,不宜选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若皮损有糜烂痒痛者,宜选用青黛膏外涂。
(5)紫白癜风 用密陀僧散,以茄子片蘸药涂搽患处,或用2号癣药水,或1%土槿皮酊外搽,每天2~3次。治愈后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
3.其他疗法
(1)头癣 内服药一般单独使用。①伊曲康唑:儿童5mg/(kg·d),疗程6周。伊曲康唑为脂溶性,多吃油脂食物可促进药物吸收。②特比萘芬:儿童体重20kg者62.5mg/d,20~40kg者mg/d,40kg者mg/d,疗程6周。肝功能不良者以上两种药物应慎用。
(2)体癣和股癣 皮损较广泛者,内服药可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外用药物可选水杨酸苯甲酸酊、10%冰醋酸溶液、1%~2%咪唑类霜剂或溶液、1%特比萘芬软膏等。每日1~2次,疗程2周以上。
(3)手癣和足癣 内服药可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伊曲康唑0.4g/d,连服1周;特比萘芬0.25g/d,连服1个月;氟康唑每次0.15g,每周1次,连服3~4次。对既往有肝病史者应慎用。外用咪唑类溶液或霜剂,亦可用水杨酸制剂,每日1~2次。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者用软膏剂,局部封包疗效更好。
(4)花斑癣 皮损面积广泛者可内服伊曲康唑0.2~0.4g/d,至真菌培养阴性为止,以后改为每月服1次伊曲康唑,每次0.2g,以防止复发。外用可选5%~10%硫*软膏、50%丙二醇、咪唑类及丙烯胺类霜剂或溶液,每日1~2次,连用2周。
1.加强癣病基本知识的宣传,对预防和治疗要有正确的认识。
2.注意个人、家庭及集体卫生。对幼儿园、学校、理发室、浴室、旅店等公共场所要加强卫生管理。
3.对已有患者要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治疗以巩固疗效。对患癣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以消除传染源。
4.要针对不同癣病传染途径做好消*灭菌工作。白秃疮、肥疮患者要注意理发工具及患者梳、帽、枕巾等的灭菌;脚湿气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干燥,勿与他人共用洗脚盆、浴巾、鞋袜等,鞋袜宜干爽透风,并经常洗涤、暴晒;圆癣、阴癣、紫白癜风患者的内衣、裤、床单等要常洗换、暴晒,并宜煮沸消*。
附:尖锐湿疣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所引起的一种病*性赘生物,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属于中医“瘙瘊”的范畴。
本病主要因性滥交或房室不洁,感受秽浊之*,*邪蕴聚,酿生湿热,湿热下注皮肤黏膜而产生赘生物。西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体为人类乳头瘤病*(HPV)的6、11、16、18型,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少数患者由污染的日用物品间接传播。
皮损初起为柔软淡红色小丘疹,逐渐增大增多,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低温干燥的部位皮损呈扁平疣状。好发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侧、包皮系带、尿道口及阴茎,肛周与直肠部、大小阴唇、宫颈、阴道、阴道口,以及会阴、阴阜、腹股沟等部位。本病有与尖锐湿疣患者不洁性交或生活接触史,潜伏期1~8个月,平均3个月。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可有轻微瘙痒、白带增多有臭味等表现。与生殖器癌发生的关系密切。
醋酸白试验阳性,疣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有特异性。
本病应与生殖器鳞状细胞癌、扁平湿疣、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假性湿疣、阴茎珍珠状丘疹等鉴别。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解*,燥湿除疣。临床常以中西医结合内外同治。外治法用清热解*药煎水先熏后洗或用五妙水仙膏点涂疣体、鸦胆子仁捣烂涂敷。内治湿*下注证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方用萆薢化*汤加减;火*炽盛证宜清火解*、化浊利湿,方用*连解*汤加减。西医治疗主要包括局部用药、抗病*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光动力、激光、电灼、冷冻、手术疗法等。同时积极治疗性伴侣,避免交叉感染。
第六节 虫咬皮炎张某,男,12岁。右背部见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伴灼热、疼痛2天。发病时值7月。2天前外出玩耍后,即在右肩背部出现一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脓疱,伴灼热、疼痛。
虫咬皮炎是被致病虫类叮咬,接触其*液或虫体的*毛而引起的一种皮炎。较常见的致病害虫有蠓、螨、隐翅虫、刺毛虫、跳蚤、虱类、臭虫、飞蛾、蜂等。其临床特点是皮肤上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尖大小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多见于昆虫孳生的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中*症状。
虫咬皮炎为西医学病名,相当于中医学的恶虫叮咬。《外科正宗·恶虫叮咬》曰:“恶虫乃各禀阴阳*种而生。见之者勿触其恶,且如蜈蚣用钳,蝎蜂用尾,恶蛇以舌螫人,自出有意附*害人,必自知其恶也。凡有所伤,各寻类而推治。”
1.人体皮肤被昆虫叮咬,接触其*液,或接触虫体的有*毛刺,邪*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或禀性不耐,过敏而成本病。
2.禀性不耐,高度敏感者,感染虫*后正邪交争剧烈,*邪入于营血,或侵蚀筋脉或累及脏腑,则皮损严重,并有全身中*反应。
西医学认为,虫咬皮炎是因虫类叮咬,昆虫将口器刺入皮肤吸血,或将*汁注入体内,或接触其*液及虫体的*毛所致。
1.诊断
(1)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昆虫孽生的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尤以小儿及青少年多见。
皮损以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可见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由于搔抓而水疱破裂,引起糜烂,有的可继发感染,或局部臖核肿大。自觉奇痒,灼热红肿或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中*症状。
因虫类不同,其皮损表现也有差异:
①蠓虫皮炎 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②螨虫皮炎 粟米至*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块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或因搔抓而有抓痕和血痂。
③隐翅虫线状皮炎 皮损多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④桑毛虫皮炎 皮损为绿豆至*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⑤松毛虫皮炎 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伴有关节红肿疼痛,甚至化脓,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⑥蜂螫皮炎 伤处有烧灼感,或显著的痛痒感。如被群蜂同时螫伤,可发生大面积的肿胀。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晕厥。
(2)辅助检查 对疑似桑毛虫、松毛虫皮炎患者,可用解剖显微镜直接检查,或以透明胶纸粘贴皮疹后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找到*毛则可予以确诊。
2.鉴别诊断
瘾疹 (荨麻疹) 发病突然,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消退迅速,不留痕迹,以后又成批发生。其中风团时起时消、发无定处是主要鉴别点。
本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以外治为主,轻者外治可愈,重者内、外合治。治法主要为清热解*止痒。外治是关键。
1.辨证论治
热*蕴结证
证候:皮疹较多,成片红肿,水疱较大,瘀斑明显,皮疹附近臖核肿大;伴畏寒,发热,头痛,恶心,胸闷;舌红,苔*,脉数。
治法:清热解*,消肿止痒。
方药:五味消*饮合*连解*汤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连、*芩、牡丹皮、赤芍、白鲜皮等。
2.外治疗法
(1)初起红斑、丘疹、风团等皮损,用1%薄荷三*洗剂(即三*洗剂加薄荷脑1g)外搽。
(2)生于毛发处者剃毛后外搽50%百部酊杀虫止痒。
(3)感染邪*,水疱破后糜烂红肿者,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再用青黛散油剂涂搽;或外用颠倒散洗剂外搽。
(4)松毛虫、桑毛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毛刺,外涂5%碘酒。
(5)蜂螫皮炎应先拔去*刺,火罐吸出*汁,消*后用紫金锭磨水外涂。
3.其他疗法
(1)外涂1%~2%薄荷洗剂或炉甘石洗剂或5%樟脑乙醇以止痒。隐翅虫皮炎外用肥皂水或1∶~1∶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再涂1∶10聚维酮碘溶液。虱病可用1%γ-霜。
(2)内服可选抗组织胺药物。
1.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消灭害虫。
2.衣服、被褥应勤洗勤晒,防虫藏身。
3.儿童户外玩耍时要涂防虫叮咬药物。
4.发病期间忌海鲜鱼腥发物,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