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南德意志报》《图片报》《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自2002年同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展反恐情报合作以来,德国联邦情报局帮助对方监听欧盟机构、欧洲国家*府和外交官以及欧洲一些企业,涉及对象多达4万个。在明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要求非法的情况下,德国联邦情报局还长期隐瞒信息,并删除了其中1.2万个监听搜索关键词。
安全部队试图驱散反*变学生组织的游行示威活动,这些游行反对当局*权,要求当局释放所有被拘留者。为此,埃及安全部队进入开罗东部纳赛尔艾资哈尔、艾因夏姆斯、明亚、曼苏拉、贝尼苏韦夫等多所大学以镇压示威活动。
现货白银(青岛鲁银)操作建议:(天通银,新华银,粤贵银,宁贵银均可参考走势分析)
作者:马光远对于当前发电量下滑和经济增长同时并存的局面,全国人大常委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电监会前副主席邵秉仁认为,某些地方上报的经济数据真实性确实值得怀疑。其实,邵秉仁的怀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是由一个高官说出来,的确应该引起重视。事实上,用电量一直被认为是最能真实反映宏观经济变动情况的先行指标。据估算,用电量每增加1%,GDP相应增长1.13%。而去年四季度以来,用电量的变化更是说明,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在金融危机的特殊语境下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比如,在2008年10月、11月、12月,国内火电发电量分别下降5.3%、16.6%、12.4%,而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为6.8%,为季度最低。今年1月,社会发电量同比下降仍达到12%的水平。但在3月份,用电量一度出现增长的迹象,这被视为经济触底回升的证据。而4月份用电量重回下降通道。然而,与1到3月份用电量下降相反的是,GDP增长却达到6.1%,出现了奇怪的背离。官方的解释有两种。第一种是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的“正常说”。李晓超首先承认,这种背离直接从统计数据无法进行解释,但他同时表示,出现背离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并以日本和美国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现象来反证这种背离属于“正常”。第二种解释是“产业结构调整说”,即用电量与GDP增长的背离,是实施产业调整的结果。比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分析认为,两者背离首先可以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上找到原因。数据显示,一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加3.5%、5.3%和7.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第二产业2.1个百分点。与之相对应,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46%,下降到今年的44.1%。这反映在电力消费上,一季度全社会的用电量同比减少了324亿千瓦时,其中主要缘于第二产业。张国宝还进一步认为,高耗能产品的去库存化,也是导致能源消费、电力消费和GDP的增长不一致的因素。李晓超认为这种背离“正常”显然不正常,而张国宝的分析从道理上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察至少三个季度的变化,结论才更具有可靠性。而在我们启动投资保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用电量是很大的,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也表明,一些投资违法进入了“两高”产业。所以,用产业结构调整来解释用电量与经济增长的背离,确实需要进一步论证。邵秉仁关于地方统计数据可能作假的说法,也为这种背离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答案。邵秉仁举例,某西部省一季度用电量下降了9.9%,但经济增长了10.8%。应该说,在当前的语境下,在地方错误理解中央保增长的*策背景下,通过数据作假,追求GDP数据的漂亮,这种解释虽然普遍性不强,但的确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用电量在短期可以视为经济复苏的指标,但用电量本身的涨跌,背后的因素很复杂,比如,经济结构的调整,大耗能项目的减少,但也有可能提前预示着工业产出和投资减少的趋势。所以,对于用电量的涨跌不可过于迷信,也不可简单化。与其陷在GDP增长与用电量背离的迷局里,不如将主要精力放在经济转型上来。
把交通治堵这一民生工程做好做实